构建简约高效数学课堂的途径
2015-07-02顾立军
顾立军
【关键词】数学课堂 简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110-02
“简约”的数学课堂,是指对素材选择、情境创设、活动组织、环节设置、练习选取等教学要素节约化、合理化、高效化地把握,营造出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的认知过程。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变得既简约又高效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四种途径。
一、创设情境要简洁明了
许多教师认为,上好数学课,必须创设丰富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教师为了创设一个绚丽、逼真的情境,贴彩图、做头饰、放录音、拿实物、多媒体演示等,挖空心思把能用的辅助手段统统用上,似乎不花哨一点就不能算得上“情境”。孰不知,花哨的情境固然能丰富学生的感官享受,却大大削弱了数学课的本味——思考问题与理解知识。其实,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情境很快发现其中的知识,并就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深入的学习。因此,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宜简单、直白、深入浅出,要努力剔除情境中干扰学生思维的不利因素,要让学生简单、迅速地通过情境发现教师要讲解的知识,并对新知识展开学习。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分类》一课时,一位青年教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三个箱子被摆到了讲台上:第一个箱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第二个箱子里堆放的是一些带有包装袋的小食品,如薯条、巧克力等;第三个箱子里散乱地装满了各种新鲜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当教师提问分类时,学生们却一个个关注于玩具的好玩、食品的好吃、水果的鲜美而控制不住地谈得眉飞色舞……其实这里的情境创设很简单,只要教师出示一些水果、文具、玩具的图片,告诉学生如果这些物品杂乱地摆在你的书桌上,你能把他们整理一下吗?学生自然会想到按水果、文具、玩具的类别来分类……
二、设置环节要简化清晰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是正式上课后的十五六分钟内,因此我们要在这个时间段内高效地引入新课,切入需要学习或探索的主题,从而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获得深度思考,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我们应该摒弃一些为了追求新潮效果而刻意营造的花里胡哨的引入语言或揭示课题环节,力求切入主题的环节和过程简化实在,点拨言语清晰明了,既有内涵,又有深度,用简单的教学切入、一步到位的揭示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亢奋”状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有教师从校园和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选取了许多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体有些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以及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最后还让学生找主题图“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得出“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结论。其实,这里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因为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很容易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也为后面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环节让出了更多宝贵时间。
三、指导探究要简要到位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极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展开思考、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然而,有的教师在具体组织学生探究时却走入了一个高耗低效的形式化极端,将一些原本就是简简单单、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会的学习方法人为地设置成一些纷繁复杂的探究环节,既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认知负担,又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有一些探究环节设计得繁琐杂乱,知识点隐晦难觅,任务布置过于含糊、笼统,究竟如何实施探究活动既无指导,探究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提及,探究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更是没有要求,结果造成探究活动劳而无功、效率低下。要解决如上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在设计探究新知识活动时,将探究学习环节设计得简单、实在、易懂,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努力细化探究活动。如可以将整个探究活动分割成几段简单直白的操作,具体指明每一段探究过程学生应该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探究活动,就能高效且顺利地发现最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有一位教师组织了学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发表看法。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一个是纸片做的、一个是纸盒做的;有的说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彩色的;有的说一个是胖的、一个是瘦的……弄得教师哭笑不得,最后不得不重新把长方形和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谁只能“平躺”在桌面上,谁可以“站立”在桌面上。在耗费了大量时间之后,学生终于认识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直接进行第二段过程的探究,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更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更加简化自然、水到渠成。
四、设计提问要简单实用
课堂中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认知状态,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信息输出与反馈学习效果的主要渠道。然而,许多提问因其本身设计的缺陷,或者是意向不明,让人无法一下子抓住本质,从而导致答案变得模棱两可,学生只能估摸着教师期望的答案来回答;还有的提问因思维触角不深、思维含量低,学生无需思考或轻而易举便能作答。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精心设计提问,力求体现启发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设计的提问要尽量摒弃一些无效的、流于形式的内容,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能有效地针对教学重难点,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一部分。此外,设计提问还要注意难易适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高效地思考,进而推动学习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一课时,有教师针对年、月、日多个知识点设计了很多问题。一堂课就是教师在不停地提问,然后学生不停地依据课本回答。有时教师还要对前面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提问,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且没有条理的学习状态之中。而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这一堂课时,在布置学生事先收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抓住“你收集了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你对他收集的知识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思考一下子集中到了相关知识与补充说明这两个方面上来。为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先倾听别人的发言,再思考自己有无需要补充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快掌握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要点,而且有些知识点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挖掘得更加深入透彻。
当然,简约不是要求教学环节简单化。营造简约化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对认知规律的高度了解、对课堂调控的轻松驾驭,对此我们只有做到适度取舍、精心设计、合理组织、高效设问,才能使课堂结构越来越清晰、明快,课堂时间控制越来越自如、恰到好处,活动开展越来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