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2015-07-02吴雪丰
【摘 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必要性,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关注民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民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9-02
民生问题,是指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和发展问题,它包含物质方面,也包含精神和政治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开启了党的民生实践,全面改善民生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机遇和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密切联系民生问题进行。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民生建设和民生实践的生力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是越走越宽阔的道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当前,许多大学生比较关注民生问题,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社会历练较少和理论素养缺乏,导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缺乏理性判断,也就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从而难以形成社会认同感。鉴于这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着力于密切联系民生问题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时刻追踪和剖析民生问题,通过正反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正确判断国情,培养学生善于通过民生视角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开展,有利于学生认清国家社会问题,有利于学生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担当意识,是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必然要求。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在新形势下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尤为重要。
近年来“95后”学生已越来越多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主体意识更强,思维更活跃,乐于参与教学,希望能和老师平等对话讨论,也十分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肯定。针对新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着力于密切联系民生问题来开展。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关注民生问题,必定是无的放矢的教学,也必定是空洞无用的教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有精神方面和政治方面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而联系民生问题就是真正做到了联系实际。让事实说话,用现实社会中的民生问题,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其教学实效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理论的精华必然需要经过教师的讲授、引导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假如教师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必然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结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理论就是教条,而科学的理论必须从社会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必须着力于密切联系民生问题来开展。教师要时刻结合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种样民生问题,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看清现实社会中切实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民生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真正的社会、正确的国情,逐渐变得理性和成熟,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活动承担着组织和主导的重任,要做到将民生问题密切联系教学来进行,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1.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正面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民生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决现实民生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只有理论视野开阔了,理论功底扎实了,才能“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2.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涉及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民生问题上始终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克服随意联系,杜绝误导学生。
3.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时效性,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教材。其一,要有吃透教材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基本原理,还要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来龙去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对民生问题的分析才可以有的放矢。其二,要有超越教材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融入党中央文件的最新精神、国内的社会民生热点、国际的最新动态等,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超越教材的能力。
4.实践素质。民生问题时刻存在于社会实践中,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实践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调动学生关注民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前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肯定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有利于教学;同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要发挥主动性,才有利于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引导、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只有在学生对于社会存在的各种民生现象积累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学中的民生问题讨论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才能有话说。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民生问题与教材内容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1.选择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民生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领域,其中许多章节内容都可以和民生问题联系起来,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时间又是有限的,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庞大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学会精选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精心准备、筛选合适的民生问题,将民生问题有机融入教材内容,合理准备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所以,选择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民生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
2.联系民生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民生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对理论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学理论没有什么用,因为理论都是从过去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是过时的,只能说明过去的问题,不能解决现在和将来发生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围绕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和社会热点、围绕学生关注的和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问题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切实做到联系当前的民生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民生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回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分析理论,从此理论不再枯燥难懂,这样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同时才能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增强学生了解社会的能力及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四)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桥梁。“95后”学生更追求个性,对于自身的感受更在意,不愿被动接受理论。为此教学中应注重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民生问题灵活融入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民生热点讨论教学法。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追踪民生热点,选取与教材理论内容相关的民生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作为讨论主题的民生热点既可能是现在正在发生的国内国外事件,也可能是本地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把这样的民生热点放进课堂上讨论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讨论既可以引导学生明白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增强学习理论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理论指导学生培养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民生视频观看教学法。学生由于年纪较轻,涉世不深,仅凭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民生的,所以,就要辅助于直观、形象的民生视频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民生视频的观看,可以直观了解到党和政府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举措和信心、决心,有利于教学中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课外社会实践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该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体现,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的推进和深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取得实效。教师带领、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是一个关注民生问题的有郊途径。“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不断了解国情,体察民生,真实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才能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深化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3SZ020)
【作者简介】吴雪丰,女,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