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VSD边角料治疗骨科术后脂肪液化

2015-07-02徐顺利吕翔陈英李洋秦德志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角料换药液化

徐顺利,吕翔,陈英,李洋,秦德志

(获嘉县红十字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800)

应用VSD边角料治疗骨科术后脂肪液化

徐顺利,吕翔,陈英,李洋,秦德志

(获嘉县红十字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800)

目的 分析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边角料治疗骨科术后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4年3月河南省获嘉县红十字医院骨科56 例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纳入标准分为VSD手术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后续费用等。结果 VSD手术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后续费用等指标较常规换药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 应用VSD边角料治疗骨科术后脂肪液化,取材方便,不增加额外费用,患者痛苦小,医生工作量减轻,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负压封闭引流:脂肪液化;骨科

切口脂肪液化多见于普外科及妇科疾病的腹部手术[1-2]。骨科术后脂肪液化相对较少[3-4]。然而,脂肪液化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深部感染。因骨科手术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感染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内固定取出、中枢系统感染危及生命[5]。本课题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获嘉县红十字医院骨科自2005年6月至2014年3月术后脂肪液化56 例,其中22 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边角料治疗,其余34 例行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5年6月至2014年3月术后脂肪液化的完整病历共62 例,纳入标准:诊断明确,脂肪液化节段大于2 cm。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56 例,22 例为应用VSD边角料手术组,34 例为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种术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报道标准[1]修改:a)常规切口,敷料上为黄色渗液;b)切口无发热、压痛,但按压皮下有漂浮感,伤口张力较高,可有表皮发红,按压切口可见漂浮的脂肪滴;c)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d)分层穿刺于皮下有明显积液但深部无积液,分层穿刺培养均无细菌生长;e)超声检查发现浅表低回声或无回声液性暗区并排除深部积液;f)MRI检查排除深部积液;g)无发热、腰骶部剧烈疼痛、被动活动异常疼痛等深部感染表现;h)实验室检查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常规、降钙素原等均在正常范围。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换药对照组 换药时挤压伤口,促进液化及坏死组织排出,生理盐水纱布填塞引流,根据渗出多少及皮下空虚长度适当拆除缝线保障引流通畅。应用红外线治疗仪或红光照射,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日换药至渗出基本消失、肉芽生长良好后行二期缝合。如伤口较大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用白蛋白、氨基酸等营养药物。

1.3.2 VSD手术治疗组 a)材料:骨科应用VSD治疗的创伤患者剪下的海绵进行低温等离子消毒后封存,使用时行温生理盐水浸泡待用。b)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复合基础麻醉。拆除皮肤、皮下缝线,保留深筋膜缝线,避免向深处探及以免诱发深部感染。可见皮下空腔形成,空腔壁已失去正常脂肪结构,为纤维膜覆盖。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空腔,轻轻刮除纤维膜至有新鲜渗血,修剪皮缘,剪去可见的坏死组织。1%碘伏纱布压迫伤口,根据空腔大小准备VSD敷料。c)选用一次性输血器管,根据伤口的大小选用远端细管或近端粗管并剪侧孔,应用一细管作为冲洗管(剪1~2个侧孔)与之并排放置轻柔捆扎。在敷料中穿孔引入两管后间断缝合防脱落,置入空腔,全层间断缝合伤口。如伤口张力较大,无需加压缝合,如皮缘间距较大,可应用普通纱布覆盖。伤口周围皮肤碘伏再次消毒、清洗、擦干后,予75%酒精棉球擦去伤口边缘油脂,晾干后贴膜。透明薄膜粘贴范围应在伤口边缘外5 cm以上,引流管与冲洗管分开粘贴以免漏气。夹闭冲洗管,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器,核查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处及时封闭,必要时重新粘贴。d)术后护理:床头吸引器持续负压引流,压力2~4 kPa,也可吸引4 h,停止4 h。停止时注意夹闭引流管以免倒流。定期检查引流是否有限,标准为引流时可见敷料塌陷,按压伤口硬韧无漂浮感。如渗出物较多较粘厚,及时通过冲洗管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更换后方输液器,始终注意无菌操作。根据伤口情况取出海绵后行二期缝合,判定标准:敷料干燥,解除负压后切口无隆起;空腔壁肉芽新鲜,搔刮后渗血良好。

1.4 主要评价指标 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针对脂肪液化的后续费用(换药费、清创缝合费、后期应用抗生素及白蛋白等费用)等。

2 结 果

对照组初期换药次数每日达3~5次,患者较痛苦,医生较劳累,住院时间较长、整体花费较高。应用VSD治疗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较少,花费低,住院时间缩短。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组和对照组观察指标

3 讨 论

3.1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 骨科手术不同于腹部手术,我们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主要有:a)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与男女之间脂肪分布差异有关[6];b)肥胖:与肥胖患者脂肪层明显增厚有关。有作者[7,8]针对肥胖与非肥胖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肥胖患者发生术后脂肪液化的比例明显增加;c)术中牵引张力过大:为了术后美观、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而过分追求小切口,而脊柱后路手术时皮肤层厚,深筋膜发达,要充分显露则必须加大牵拉张力,易导致脂肪层破坏。因此需分清利害,注意避免盲目追求小切口;d)手术时间长: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脂肪组织暴露时间长,而长时间应用自动牵开器会导致组织缺血坏死,术中应定期调整或避免使用自动牵开器;e)电刀的过度应用[8,9]:为减少出血或追求手术漂亮(无血)而过度使用电刀或使用高频(达60甚至80以上),会使组织发热、凝固甚至碳化,脂肪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可通过压迫止血、适当应用止血药物、控制降压等方法减少出血,使用电刀时需注意不可过高,以不形成结碳为基本要求;f)缝合过紧:因内固定的存在或局部皮肤张力高,唯恐缝合不紧会影响愈合,然而对脂肪层的缝合过紧、过密可造成脂肪坏死,需注意避免;g)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低蛋白、贫血等[8,10],免疫力的减退会使组织修复能力差,术前术后均需及时调整。

3.2 应用VSD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封闭负压吸引可产生创面周边全方位引流,使渗液、坏死组织等及时清除,促进伤口周围向中心聚拢,利于二期缝合。可抑制创面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11-14]。我们在应用中发现需注意以下问题:a)一旦明确为脂肪液化需根据情况及时应用,如发生脂肪液化段较短(小于2 cm),经拆除缝线换药后易愈合,但如范围较大,行局部换药时间长,患者痛苦,并且有增加深部感染风险,尤其对有内固定的骨科患者,一旦发生深部感染则是灾难性,需及时应用VSD治疗。我们在初期时曾因对脂肪液化认识不足,发生后即行再次缝合,后出现了更大范围的脂肪液化;b)清创需彻底:皮下脂肪液化后可能仅从一处裂开伤口渗出,常会出现反复换药持续渗出的情况,说明液化范围可能比看到的要广泛,因此清创时要彻底,探查皮下空虚的部分需全部打开,保障引流完全、通畅;c)引流管不易过软,粗细应适宜:我们选用一次性输血器,相对于普通输液器管壁较厚,韧性更高,不易因负压而出现闭合过紧影响引流。不易过粗,应用过粗管道时海绵不易将其完整包裹,致使各处负压不均,影响全方位引流,过细容易造成堵塞。d)引流压力一般在2~4kPa,过大可能造成管道闭合,过小则吸引不足;e)需放置冲洗管,一旦出现阻塞可行冲洗,避免频繁更换,失去持续负压引流的优势;f)不易填充过大:如填充的海绵过大,二期缝合时常存在创缘张力过大不易对合,因此可通过贯穿置管后放置,全层间断缝合后利用负压使两侧腔壁对拢。

3.3 骨科应用VSD边角料治疗脂肪液化的优势 VSD多用在骨科大面积或严重创伤组织缺损等病例,根据伤口的形状在治疗时常需要修剪,剪掉的部分常被丢弃。因VSD套装费用昂贵,单独用来治疗脂肪液化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将剪掉的部分应用低温等离子消毒后保存,应用时使用温盐水浸泡即可恢复原有弹性及通透性。如无等离子消毒设备可浸泡于碘伏溶液中,只是碘伏会使其发黑,但持续吸引碘伏排除干净后敷料可恢复其原有颜色,不影响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VSD边角料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较少,患者痛苦小,医生负担轻,住院时间缩短,患者花费低,效果良好。

[1]蒋强,黄祥,文家勇,等.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80-81.

[2]吴晓梅,赵新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19):1942-1944.

[3]玉素甫卡德尔·阿提汗,阿不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阿不都艾尼·阿不都瓦依提,等.骨科手术后脂肪液化81 例分析[J].新疆医学,2008,38(2):53-54.

[4]杜非.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并继发皮肤坏死原因及处理[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9):1206-1207.

[5]罗小波,马远征,李宏伟,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2010,8(5):274.

[6]李小云,王从华,袁丽敏,等.成人肥胖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6-1697.

[7]方心安,吴斌,黄道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安徽医学,2007,28(6):527-528.

[8]朱建昌,张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34-36.

[9]苏仕功,任伍保,高成刚,等.高频电刀对胆囊切除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07,6(4):40-41.

[10]信玉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探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4):326-327.

[11]孙伟,阮国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20-21.

[12]李艳锋.人工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60-61.

[13]李学拥,李望舟.封闭负压引流对猪爆炸伤创面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8):292-295.

[14]汤苏阳,陈绍宗,胡昭华,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失感觉神经支配创伤愈合中Bcl-2与NGF/NGF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2):139-142.

1008-5572(2015)03-0268-03

R619

B

2014-06-11

徐顺利(1987- ),男,主治医师,河南省获嘉县红十字医院骨科,453800。

猜你喜欢

边角料换药液化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边角料”也应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蔬菜边角料也能“变废为宝”
“边角料” 大用途——南通应急管理开启“跨越”探索之旅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