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道光学习题的分析与思考
2015-07-02王瑶
王 瑶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在赵凯华和钟锡华先生编著的《光学》教程中,几何光学部分有这样一道习题:
光线射入如图1所示的棱镜,经两次折射和反射后射出.(图中画出了棱镜的某一截面,简称为棱镜,后文中皆用此约定——作者注.)
(1)证明偏向角与入射方向无关,恒等于2α;
(2)在此情况下,能否产生色散?
注:棱镜内实际光线的交点为O;
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延长线交点为O′;
两次折射法线的交点为O″.
图1
1 问题解答
(1)在此,提供与钟锡华先生等编著的《光学·习题思考题解答》中不同的另一种较为简便的解题方法(∠O″DO=):
如图1所示,易知α=π-∠1-∠2=i3+i4,故在△AOB中,∠AOB=π-2α,即∠COD=π-2α,⇒∠OCP+∠ODP=π.
∠O′CO″= ∠O′DO″
因此,∠CO′D=π-2α,即偏向角δ≡2α,与入射角方向无关,且由i′1=,可得到i1=i2.
*在《光学·习题思考题解答》中,关于这道题目的作图是有误的.∠COD,∠CO′D,∠CO″D大小都为π-2α,故图1中,O,O′及O″应在C,D,P三点所确定的圆上.如图1所示,若线段OC在其法线上方,则线段OD也必然在其法线上方,才能保证∠COD大小为π-2α.
(2)由于任何波长的光线出射方向都相同,因此不能发生色散.在此,作为补充,进行另外一些分析.
①光线由C点垂直入射时,光束在棱镜内的光路关于PQ对称.
证明如下:
如图2所示,棱镜关于PQ对称,入射点为C,作BC⊥PC;作AD,使其与BC关于PQ对称,连接AB,可知AB⊥PQ,现要证明CB-BAAD为光路,只需证明∠3=∠4.
在四边形CPMB中,
在直角三角形△QEB中
图2
② 光线由C点非垂直入射(图3)
由入射点C依次作关于两次反射界面的对称点,得到其虚像C″,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在棱镜内部的反射并不能改变两束光线的夹角.因此,出射点D1,D2不可能重合.(图3中法线方向均由棱镜外指向棱镜内.)
图3
2 对该现象原因的分析
如图4所示,把棱镜的4条边平移到相同的起点,作出入射界面NP在两次反射中的虚像,可得a,b,c,d,e5条线段之间的夹角都为,且线段a关于c的虚像与e平行,e关于b的虚像与d平行.故两次反射使入射界面NP的虚像与NP有2α的夹角,并与MP平行.而两平行的折射界面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如图5所示.因此,偏折角恒为2α.
事实上,这也是求解此题目的另外一种方法.
3 光线由 PN入射,先后经QM、QN反射,并由 PM出射的条件探究
影响因素的分析
首先猜想几种影响因素:
(1)光在棱镜中的相对折射率n[设其中最大频率光线折射率为n1(即最大折射率),最小折射率为n2];
(2)入射点C的位置;
(3)入射角大小i;
(4)棱镜形状(α角大小).
图4
图5
图6
如图6所示,画出整个棱镜先后关于反射界面QM,QN的虚像,N关于QM的对称点为N′,N′,P′,M关于QN的对称点分别为N″,P″,M″.P″N″//PM.经过虚像C″,光线依次通过QM″,QN到达PM后出射,此即为光线由PN入射,先后经QM,QN反射,并由PM出射的充要条件.
如图6所示,作C″F⊥MP,设P″N″=PM=l,C″N″=l′(0≤l′≤l),光线从界面N″P″法线左侧(对应于图1即法线上方)入射时,入射角i>0,∠FC″D>0;光线从该法线右侧(对应于图1即法线下方)入射时,入射角i<0,∠FC″D<0.
在 △QN″P″中,由正弦定理可得,QN″=
在△QN″M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根据α的取值范围划分,可得到表1.
表1 化简光路图
续表
根据α的取值范围,对应于化简后的光路图,容易得出表2的结果.
至此,对于光线由该棱镜PN入射,先后经QM,QN反射,并由PM出射的条件已讨论完毕.
表2 出射条件
续表
4 分析与讨论
4.1 入射点C的位置
由表1左侧的3幅的光路图可以得到,若0<α当时,光线须从法线下方入射;若,当时,光线须从法线上方入射,才能先后经QM,QN反射,并由PM射出.
4.2 存在盲区的α临界值
所谓盲区,这里指α值在一定范围内时,入射点在入射界面PN上存在不论i为何值,在界面PM上都无任何出射光线的区域.
4.3 出射光线展宽
若入射光线可由MP界面完全射出,则出射光线展宽为(设D1,D2分别为最大、最小频率光线的出射点)
表3 盲区存在分析
[1]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2]钟锡华,骆武刚,邓淑琴.光学习题思考题解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