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图书馆的创新模式效果分析
2015-07-02曹鹏
曹鹏
摘 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人们阅读需求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下也在不断进行着适应性调整,其中,复合图书馆由于其关键的过渡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人们所采用的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模式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良,比如,图书馆角色定位、信息化工具应用以及科技创新等等措施都将会在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比较显著的作用,复合图书馆的品质与特色也将就此凸显出来。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创新模式;效果分析
复合图书馆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在1996年,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将图书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其中复合图书馆兼具传统图书馆的实际藏书和图书管理的作用,还带有一定的延展性,包含数字媒介图书文献的借阅与取用。复合图书馆阶段的过渡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广大的读者以及借阅者提供了多渠道的选择,还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转型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多方的力量将会促成现代化图书馆模式的最终成型。
一、复合图书馆管理与使用现状
(一)物质投入不足以支持复合图书馆运行。由于大多数复合图书馆都是由传统图书馆转型而成,其原有的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必然会对将建成的复合图书馆产生一定的局限作用,它们多体现在数据库资料的整理、文献编号的录入,以及读者借阅程序的调整等环节,而这些转变大多需要一定的资金与物质投入,资金与物质投入的多少,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实际的复合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成效。对于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图书馆,模式的转型十分艰难,他们所能够完成的只是最简单的设备更换,对管理人员、馆内装饰布局以及更高层次的数据库、文献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转变都非常勉强,这也是一些地方图书馆难以转型、或者转型不彻底的原因所在。
(二)复合图书馆建设缺乏个性与特色。目前,能够以复合形式存在的图书馆有很多,但是大多数管理与服务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模仿经典模式或者一时流行的模式只会显现出短暂且有限的利益与价值,而持续的发展与升级并不能够依靠仅有的几次活动或者一味的模仿而实现。一些缺乏系统规划的复合图书馆在纸质图书的管理上消耗费用大,却又不能很好的将书籍原著、珍藏本的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复合图书馆的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想要增加这种模式的附加值,将个性化管理与品牌特色转化为效益与口碑还需要结合实际,巧妙的借力于周围人文与社会环境,将无形的想法与观念尽快转换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模式与有新意的工作方法。
(三)技术原因影响功能水平。现在一些出于转型期的复合图书馆之所以并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改革成效,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仍然是主要原因,它作为改革的核心因素并没有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也让图书馆内部工作的开展步履维艰。除了所采用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书借阅系统等等存在一定局限性之外,设备故障、系统检查更新不及时、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等,都是影响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发挥作用的原因。客观以及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技术问题,都需要人们在不断的研发与应用中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与方案。
二、复合图书馆创新模式效果分析要点
(一)成本投入有规划、有重点。复合图书馆的建设以及未来创新模式的研发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图书馆模式创新可以尝试采用高质量的电子设备以及具有开拓性的、个性化的新技术、新设备。这些投入也会相应的在接下来的图书馆经营管理、创新模式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效果。在一些成本投入尚不能达到预期的地区,图书馆模式创新更需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分配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的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根据不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管理与经营者可以在不同方面确定不同的物资投入标准,比如在年轻人集中的市区中的图书馆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其数字化管理的比重,增加现代化设备,尝试引入影片欣赏、图书交流、读书论坛以及图书签售的机会,这种设置能够让更多的年轻读者体验到现代化气息,迎合他们享受生活、享受阅读的态度,年轻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自发推荐也能够让图书馆的知名度、品牌形象得到良好的宣传,口口相传是最受用的营销与管理手段。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人们可以对图书馆进行局部的调整,有步骤的推进复合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读书氛围浓重、生活节奏较慢的地区,人们可以适当的放大图书馆传统、古朴的部分,切不能一刀切,破坏传统图书馆的优良模式,这对于所有形式的图书馆模式创新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新模式目标要明确定位。很多复合图书馆在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中都会在定位阶段存在一定疑虑,这些问题不仅会比较严重的影响图书馆整体规划的走向,还会在日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埋下隐患,扭曲既定的发展轨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受到“无纸化社会”、“电子数据极度发展”等观念的影响,一度认为所谓传统形式的图书馆将会逐渐消失,人们的阅读将会完全呈现数字化。这样的想法的确影响了当时图书馆管理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但是反观之,这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纸质图书以及传统阅读模式的可贵之处,更有很多人们愿意用一己之力去拥护和保留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与心态。在一些传统文化相对浓重的地区图书馆,人们可以尝试将这种淳朴自然的状态作为复合形式下的主要基调,新旧结合与碰撞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自主的做出选择,他们的取向将会为管理者的决策做出明晰的解答。人们可以在电子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追踪原著资料、拓展文学研究成果范围,定期推出怀旧主题读书节等等,通过这些相对慢节奏的活动来逐渐树立品牌特色,将还原阅读理由、求知好学的理念进一步的深化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之中。
(三)科技创新仍是模式改革关键。复合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传统图书馆形式因其特殊性又必须一定程度的保留,所以想要让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统一于一个图书馆之中,还需要人们继续在二者的本质的联系上寻找突破口,为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创新模式增添新意与亮点。电子信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涉及互联网、数据处理、以及一些专门的管理系统,它们的共同作用与相互配合是该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其中,远程应用是现代图书馆的突出优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利用网络来调取需要的文献书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在线反映,及时的获得管理方的解答。这样借助网络进行的阅读再次将对象拓展到音乐、音像、视频等等,人们的精神文化将会在此基础上得到全方位的满足,图书馆实际作用的多元化与全能型也将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另外,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将借阅人管理手段进行了更精密的升级,它的精准度为图书管理的严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保障,能够避免图书丢失、人员冒领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一系列的先进科技成果都能够在经过人们的规划统筹之后进入图书管理体系,它们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图书馆工作中将会愈加明显。
总结:由于复合图书馆仍然是大多是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想要让自己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清晰的规划物质投入、图书馆建设重点,并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在长远时期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这种合情合理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创新模式才能够真正体现“创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才能体现在管理效果之中。
参考文献:
[1] 袁春雁.复合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
[2] 向艳.浅谈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式--复合式图书馆[J].艺术科技.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