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研究
2015-07-01丁兰兰
丁兰兰
摘要:随着人们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文学史和思想史逐步纳入到文学研究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地扩展研究范围的同时,文学空洞化现象随之产生。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空洞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11102
一、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上所述,文学研究“空洞化”是指现当代文学作品没能够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达成共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以下两种:
1.研究领域的过热化
如上所说,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于文学研究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研究契机。但随之而来的文学研究领域的过热化,也间接导致了文学研究的空洞化。下面用具体的现象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迅速地刮起了一阵“莫言风”,上到莫言的文学作品,如《红高粱》等迅速成为了各大书店的热卖书,下到莫言的私生活也成为了人们争相报道的新闻,但一段时间后,这种热度逐渐下降,随之又刮起“韩寒风”“王朔风”。不可否认,这对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研究的多样化和变化性是文学研究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力,但是这种研究的过热化,导致文学研究的单一化,不利于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2.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
研究对象的个性化具体表现在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学者们在注重文学作品个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就研究对象而言,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有着本质的差异,文化研究的着重点是艺术创作的创造性和一般性,文学研究则重点研究作品本身的创作性[1]。就现代文学研究而言,时尚文化成为了文学研究的核心,这也在无形之中反映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在众多的文学研究中,研究者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能够体现研究对象特征的富有个性化的文本上。由此可见,文学研究对象的个性化趋势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二、现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主要原因
1.混淆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面临“失语”的情况下,学者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研究渠道和激发学者的研究动力,以至于文学研究开始向文化研究的方向转变。但是,学者却混淆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区别,从而导致当代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只需要考虑文学作品的个性上的创新,还需要重点考虑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由于一些研究学者混淆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区别,导致对文学的研究落脚于古典文化,而忽视了文学的时尚特性。同时,一些研究者对文学的研究仅停留于文学作品的表层而不能够深入地研究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上都有区别。因此,文学研究者在将文化研究纳入文学研究范围内时,要注意采用适合文化研究的方法与合适的研究对象。
2.忽视了文学研究中的审美经验
文学研究是多个学科的汇总,是多门学科知识相互糅合和运用的过程。随着文学热的出现,文学研究者将更多的研究精力放在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理论实践上,忽视了对作品本身的真实情感的体验,在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大多偏向于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唯独忽视了文学研究的体验说,从而导致很多文学研究者在研究文学作品时,都没有从整个文学作品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从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形式和感情的审美个性。对众多的文学研究者而言,只有将整个的出发点放在审美感情的高度上,才能体会出独属于自己的对文学作品情感体悟,才能有效地避免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2]。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这一点,笔者深表赞同。纵观所有的古诗词,又有哪一首不是为作者抒情所作?文学作品亦是如此。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产物,情到浓时,何以抒怀,唯有用寥寥文字表达。文学作品它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同时也是读者感情的共鸣。由此可见,在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多从审美入手,从多个角度探索文学作品的美感,从而体会出与其他文学研究者不同的情感。
3.过于重视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操作
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于研究者越来越过于重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而忽视了文学研究的美学体验,文学研究开始出现“词穷”的现象。这种“词穷”一方面体现在由于文学研究领域的过热化,导致文学研究能够想到的越来越少,雷同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主要因为文学研究理论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现代文学研究的需要。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传承文化和促进和谐的作用,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以往的文学作品研究中,文学研究者过于重视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不可否认,理论操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境,若过于重视理论操作的结果就是忽视文学作品中的美学,造成文学研究的空洞化现象。所以,文学研究不仅是文学理论,同时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过程。想要有效地避免空洞现象,就得合理控制文学研究的理论操作,同时注重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三、文学研究空洞化的解决方案
1.加强对文学创作出版的限制管理
各出版社应对各类即将出版的文学作品严加控制和管理,不论作品的好坏,所有的作品都必须经过出版商以及教务管理部门的监督,而不仅仅只是由读者判断作品的好坏,因为读者爱好的不同造成不符合出版要求的文学作品仍然得到了大力的追捧。在这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把好关,阻断任何不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问世,还给文学作品一个清净的平台。
2.文学研究者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文学研究者的任务是通过文学研究理论和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体验,探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情、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为现代人提供了解古人的渠道,为现代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架起桥梁。因此,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应该防范文学研究对象过热化现象的产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随波逐流的事,但也要注意与时俱进。
3.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
对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能因为作品刚好符合自己的爱好就不加以限制地热力追捧。一个好的读者,不应仅仅只站在自己个人喜好的角度看待整个的文学作品,还要站在整个作品的角度去欣赏文章。对于不好的文章,应该加以抵制,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换给自己一个清净的阅读环境,同时还要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抑制空洞化现象。
四、当代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影响
1.致使学科结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文学研究空洞化的出现,不仅表现了现今文学的边缘化,同时也导致学科结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3]。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反映生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今很多的高校都设有与汉文学相关的专业来彰显文学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对语言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研究空洞化现象,致使学习中文的学生将整个的研究目光放在了理论手法的模仿上,从而忽视了自身对作品的美学体验,这样就很难使学生成为真真具有研究文学素质的人才。
2.致使现代文学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空洞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学研究者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体验,所以使现代文学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学的研究还是思想的研究也都将面临新的困扰。因此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空洞化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楚地认识现代文学史所存在的缺陷(文学创作目的不纯,创作精神薄弱,文学研究中精神领域的空洞化现象),在认识到文学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的同时,学者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现当代文学,以此探索文学研究的长久发展之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能够在思想上和读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才能够激发作者无限的创作潜力,才能够给大家带来好的精神食粮。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文学研究的空洞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畅.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J].文学教育(中),2014,(6):31.
[2]司娟.关于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的几点认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18—119.
[3]杜刚秀.论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空洞化”现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