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及其提升策略

2015-07-01王芳吴仁艳周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压力

王芳+吴仁艳+周颖

摘要: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职教师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高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教龄、职务、职称上没有明显差异,工作上的成就和认同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可通过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优化办公环境、提供良好机会、增强健康心理理念来提升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压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9803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中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至“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的重大战略目标前,历史赋于了高职教师新的育人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2]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关注并提升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从浙江省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教师350名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实得有效问卷253份,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2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53人,其他教师200人;职称分5个等级,分别是:教授(11人),副教授(43人),讲师(112人),助讲(45人),暂无职称(40人);年龄在20—59岁之间,26—45岁(184人);教龄主要分布在1—5年(83人),6—10年(79人),11—20年(55人),21—29年(26人),30年以上(5人);已婚的178人,未婚的71人,离异的4人。

2.调查方法

自编《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状况调查(8题),第二部分是《生活满意度( SWLS)》和《工作负荷自我测量(GZFH)》2个心理量表测量,第三部分为高职教师在社会、经济、职业等方面认同感和发展需求的调查(11题,其中4个为多选题)。全部数据采用SPP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教师生活满意度、工作负荷总体情况

高职教师生活满意度、工作负荷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6.09和4.314、44.47和13.373,说明高职教师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负荷中偏下水平。生活满意度与压力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342,显著水平p=0.000<0.01。

2.生活满意度与工作负荷的差异分析

统计结果发现,生活满意度上,不同性别(t=-0.474,p=0.636>0.05)、不同年龄(F=0.279,p=0.891>0.05)、不同教龄(F=2.126,p=0.078>0.05)、不同职称(F=2.121,p=0.079>0.05)的高职教师均没有显著差异;工作负荷上,不同性别(t=-1.676,p=0.095>0.05)、不同年龄(F=0.279,p=0.891>0.05)、不同教龄(F=0.348,p=0.845>0.05)、不同职称(F=0.763,p=0.550>0.05)的高职教师也没有显著差异。表1结果显示,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在生活满意度以及工作负荷均存在显著差异,专兼职心理教师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师,而工作负荷显著低于其他教师。

表1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生活

满意度与工作负荷差异比较

专兼职心理教师其他教师t值生活满意度16.94±3.46116.04±4.392-1.386*工作负荷40.91±10.30045.02±13.5892.050**p<0.05

3.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表2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题项结果经济收入61.26%个人能力、前途提升空间56.13%常能获得成就感40.11%工作单位公正的外部评价和待遇38.34%工作本身有趣36.36%学生、自我定位33.99%家庭32.41%表2结果显示,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都与工作有关,而家庭的影响因素排在了最后。

三、讨论

1.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近些年国家专门对中国高职教育明确了育人和发展的方向定位,下达了很多扶持政策,高职院校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使社会从“考不上本科才读高职”“高职是垃圾高校”等谬误观念中解放出来,开始正确认识高职院校,高职教师的成就感和认同感水涨船高,主观幸福感有了明显提高。

2.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职称、年龄、教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这个研究结果和以往许多研究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如周末、陈江兵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3]、邱秀方的《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4]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职称、年龄、教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经分析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是高校绩效工资的实行缩短了高低职称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高校原有的薪酬体制薪酬差距大,薪酬变动幅度小,总体水平偏低,总是固定地与职称、职务级别挂钩,导致教师盲目追求晋升职称、职务等,薪酬体制已经不适应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近几年开始实行的高校绩效工资体制,明显缩短了高低职称教师间的收入差距,使低职称教师(往往是低年龄、低教龄的教师)的经济收入上升,主观幸福感随之上升;高职称教师经济收入有所下降,主观幸福感随之有所下降。

二是高校岗位聘任改革打破了传统型用人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实行更灵活的岗位聘任制以来,打破了传统的按资排辈、用人单位只进不出、职位能高不能低的用人管理模式,使“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成为常态。推行岗位聘任制“改变了教职工旧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定式,必然会引起教职工的心理震荡”,特别对已经是高职称的高职教师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从而可能产生惶恐、失望甚至不满和抵触,主观幸福感有所下降也是情理之中。而对年青、有冲劲、有活力和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来说,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现自己,促进了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年龄和职称的差异体现不明显。

三是区域性文化、经济的差异性的影响。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而言,周末、陈江兵的结果与邱秀方的结果完全相反,这可能是由地理位置、拥有资源状况不同以及传统文化差异所引起。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开放度处于全国前列,女性在职场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逊于男性,因此,高职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浙江省表现无明显差异。

3.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明显优于其他职务教师

把浙江省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与从事其他职务教师进行比较,即使每天工作时间长度较大,但生活满意度和工作负荷承受能力都略高于其他职务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知识、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掌握相关的自我心理调适和疏导的技能,更善于悦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能够保持身心的平衡。

4.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工作因素大于家庭因素

经济收入是个人生存的物质基础,绝大多数的高职教师把稳定而又较宽裕的经济收入放在影响因素的首位。有了它的保障,高职教师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它与工作上个人的提升空间、成就感以及学校公正的外部评价和待遇带来的认同感是决定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可以看出,当代教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较高的道德价值观,有着良好的自我概念,在工作中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正因为这样,他们往往会不顾生活的清苦、任务的繁重而努力工作。

四、提升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1.在政策允许的范围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高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是对高职教师最直接的关怀和认同。因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管理部门要合理制定绩效考核,使绩效工资真正发挥出积极激励的一面。同时,福利待遇并非就是纯物质(金钱)的代名词,它还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教职工软保障的体现。如尽量不占用教师各类法定休息日,还假于民,注重教职工就餐环境和质量以及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给教职工以人性关怀,从物质和精神上把“福利待遇”落到实处。福利待遇搞好了,人心就在一起了,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就更强烈了,学校的发展就更有持续的动力能量。

2.优化教师办公环境

从广义上说,办公环境指一定组织机构所有成员所处的大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舒适的办公环境是一所高校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它对运行环境内的人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要增加高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首先要营造和谐、健康的单位人文环境,设置合理的评价、晋升、考核制度,人人都有表现和被认可的机会;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不搞复杂化,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教师,给教师创造宽松、高效的办公环境,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在办公硬件设施上进行改善,如良好的办公条件、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周到的工作生活服务等。

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机会

调查表明,注重个人专业成长,寻求实现自我价值,是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对他们而言,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进修和培训来提高专业技能,经常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与增加报酬的机会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长远出发,制订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创造更多更好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业务素质,鼓励他们展现才华,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创造欲,进而提升自我成长的主观幸福感。

4.关爱教师心理健康,普及健康心理理念

具有健康心理理念的人,工作和生活中会更乐观和积极。在高职教师主动加强自身发展以应对外界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冲击之外,作为高校也应关爱教师心理健康,普及健康心理理念。如针对教师群体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定时进行专栏宣传,帮助教师获取心理科学知识;向教师开放自助心理测试,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地进行调整;为教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解决教师的部分心理问题,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0/info1280446539090830.htm,2010729.

[2]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周末,陈江兵.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9).

[4]邱秀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压力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