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2015-07-01赵伟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真善美培养德育

赵伟东

摘要: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知识学养与操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德育的滋养化成与良性引导,这是保证我们新闻专业教育的正确方向与不竭动力的核心。其意义在于: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追求真理、探求真知、还原真相的专业精神的养成;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传递善良、书写善意、高扬善举的良知心怀的孕生;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捕捉美丽人生、梳理美情、展现美景的境界涵养的升腾。

关键词:德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8102

当下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轻“理论学识”的养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良知”的教化的倾向。甚至认为新闻专业教师应该都是科班出身,这样才够“专业”。人们不禁会问,这样专门专业培养出来的实践操作能力超强的新闻学子难道在媒体工作中不先机尽占、优势卓异吗?

那让我们看看这些现实吧,“中央电视台368个汉语主持人,67%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管理学博士央视著名主持人路一鸣语)无独有偶,“在美国,尽管有着长期的新闻教学历史,但将近 60%的普利策奖和 75%的都朋德奖获得者没有接触过任何新闻学知识。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发现,大多数成功记者拥有英语和历史学位”[1]。人们不难发现在中外高校从事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著名教授、学者中,非科班出身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样在业界媒体中,那些总编、制片人、总监、台长等高级业界管理者非科班出身的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何以如此?还是许多新闻业界管理者一语道破天机:“不愿意用新闻毕业生,因为新闻毕业的学生后劲不足,(意为拥有“技能”缺乏“学识”),人才培养最重要的还是做人!”由此可见,比操作技能重要的是学识,(操作技能短期培训即可获得,而你的学识却非一日之功)比学识更重要的是人品!(学识可以读书践行而得,而你的人品却需要一生的修行)也正因为如此,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中才慨叹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2]由此可见,德育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意义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追求真理、探求真知、还原真相的专业精神的养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著名报人普利策铜像下刻有其名言:“我们的国家与报业休戚相关,升沉与共。报业必须具有能力,大公无私,训练有素,深知公理并有维护公理的勇气,才能保障社会道德。否则,民选政府就会徒有虚名,成为一种赝品。报业的谩骂、煽动、虚伪、专横将使国家与报业一同堕落。塑造国家前途之权掌握在未来新闻记者的手中。”普利策这段话强调了媒体与记者的道德责任对于新闻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003年5月《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炮制虚假新闻的事件一经曝光,举世震惊,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记者,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撰写的73篇报道中,居然有36篇存在“剽窃和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更令人惊愕的是他的这些稿件居然能一路绿灯, 畅通无阻。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涉事记者职业道德的低劣与报社内部管理原则的缺失,而且也让人们对这已拥有百余年历史,有着“美国第一报”之称,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纽约时报》的信誉与公信力受到严重冲击。

不可否认,自新闻传播业诞生以来,源于各种目的的假新闻就像瘟疫一样难以根除,虚假的新闻讯息是人们追求真理的路障,它不仅遮蔽了人们探求真知的双眼,而且也掩盖了事实真相;它不仅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是对公众的欺骗。

可见,新闻传播在“求真”的维度上,良好的道德操守至关重要。而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追求真理、探求真知、还原真相的专业精神的养成。这需要我们去坚持。

二、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传递善良、书写善意、高扬善举的良知心怀的孕生1841年,霍勒斯·格里利在其《纽约论坛报》的创刊中宣称本报的宗旨为“摒弃许多著名的便士报上的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材料”,而“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他们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权益”,并将“尽心尽力地把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迎的家庭常客”。这个被视为美国最早的关于新闻职业道德自律的宣言无疑是正确的[3]。

20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责任理论”就是针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的,在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为首的“新闻自由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名为《自由而负责的报刊》的研究报告中, 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者将社会对新闻界不道德行为的批评意见作了如下的归纳:(1)报刊为它自己的目的使用其巨大的力量。报刊老板特别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传播自己的意见, 损害反对的意见。(2)报刊为大商业效劳, 并且有时让广告户控制其编辑方针和编辑内容。(3)报刊曾反对社会改革。(4)报刊的时事报道,时常更多地注意肤浅的和刺激性的事件, 而不注意当前发生的重要事件。它的文娱材料常常缺乏积极的材料。(5)报刊已经危害了社会道德。(6)报刊无理地侵犯了个人的私生活。(7)报刊被一个社会经济阶级或笼统地说即“商业阶级”所控制。后来者就无法进入这一事业。因此, 这就危害了自由而公开的思想市场[4]。

如此看来,媒体的社会责任关联着社会的道德良知,关联着社会的风气氛围,关联着社会的舆论导向。设想一个自私没有公心、一个恶意没有善意、一个低俗没有高雅、一个物质没有精神的媒体及媒体人,其新闻传播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可见,新闻传播在“向善”的维度上,良好的道德情操不可或缺。而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传递善良、书写善意、高扬善举的良知心怀的孕生。这需要我们去践行。

三、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捕捉美丽人生、梳理美情、展现美景的境界涵养的升腾新闻传播要捕捉美丽人生、梳理人类的美好情感、展现自然美景与社会美景。这不仅因为“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马克思语)而且因为“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席勒语),更因为“美的东西是我们不顾任何利益而喜欢的东西”。(康德语)因此它是那样的崇高而有价值。而一个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心怀大爱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美的心灵,寻求美、传播美的人。

然而当下现实却是媒介讯息良莠不齐,高雅与低俗并存、审美与审丑同在,一些媒体及媒体人为了追求轰动效应、阅听率、点击率,为了出名不惜以丑为美,博得恶名。高雅、高尚、崇高、庄严、庄重、甚至传统经典被不良媒体及媒体人所解构、消蚀、反讽、颠覆、戏说、丑化。公众似乎有在不良媒体构筑的媒介现实中变成了“电视人”“容器人”而“娱乐至死”的倾向。

在媒介的纷繁乱象中,君不见不知什么时候“脱口秀”变成了“粗口秀”,“汽车展”变成了“人体展”,希求一夜爆红的草根出格之举迎面袭来,不甘寂寞的艺人的出位表演此起彼伏。媒体的策划与推波助澜,使这一丑恶潮流好像网络中不断弹出的对话框,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还让人们心生厌恶。一个干净、宁静、美境的媒介生态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桃花源”。

可见,新闻传播在“唯美”的维度上,良好的道德品质难能可贵,而德育有助于培养新闻人才捕捉美人、梳理美情、展现美景的境界涵养的升腾。这需要我们去弘扬。

总之,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人才,因为他们一旦进入新闻业界,就会成为“社会舞台的前排观众”。(白岩松语)他们作为把关人掌管着媒介的议程设置,作为舆论领袖操控着媒介舆论,作为媒介话语权拥有者书写着社会图景,因此,他们的道德水准如何事关重大。而要根除媒介失语症、媒介滥情症、媒介偏见症、媒介媚俗症等媒介症候,就需要我们老生常谈德育这一议题。新闻传播要远离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我们的新闻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德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精神的引领与道德的熏化。不是新闻专业教育的某一节点,而是全部过程。它是保证我们新闻专业教育的正确方向与不竭动力的核心。惟其如此我们的新闻专业教育才能在“依法治国”的宏图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程里踏实前行,惟其如此我们培养的新闻人才才会开创出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彭琳.新闻教育应该培养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安吉娜·菲利浦斯访谈录[N].中华新闻报,20071219(E01).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5:4.

[3]陈桂兰.新闻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84.

[4]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90—91.

猜你喜欢

真善美培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