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07-01杨龙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指标

杨龙祥

摘要:我国不同地区学前教育在教育质量、教育投入以及教育公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阐述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的依据,并对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一是转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模式;二是地方根据发展状况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三是建立经济困难家庭学前教育补助机制。

关键词:学前教育;地区差异;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6702

近些年来,财政对于学前教育的支出有所增加,但是我国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却没有明显增长,而民办幼儿园得不到财政支持,数量却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入园难的问题,国务院在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提高财政性经费的比例。本文分析了我国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根据设定的指标进行逐一讨论,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的依据

我国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是参考了国内外的统计数据,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在教育发展指数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与教育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并且充分借鉴了学前教育评估指标,综合了我国的学前教育现有的统计数据而构建形成的[1]。

1.我国政策性文件提出的发展要求。首先,构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要深入研究我国的政策性文件,明确发展目标、任务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因此,指标可以将“学前三年入园率”作为考量学前教育指标[2]。《纲要》还指出,要提高公办园的数量,政府在财政投入上加大力度,并且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素质,在农村地区也要逐步普及学前教育。这些要求在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性文件中均有体现。除此之外,文件中还特别指出,要将学前儿童数量与幼儿园教师数量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着力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2.《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2013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其中规定了一些具体指标。一级指标中的“发展水平”包括六项内容[3]:第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得到明显提升,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改善。第二,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例有所提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公办幼儿园覆盖面积都有提升。第三,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资金有明显提高。第四,幼儿教师中,获得幼儿教育资格证的教师数量有所提高。第五,学前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并且与我国的教育目标相契合。第六,社会对于本地提供的学前教育满意程度有所提升。

二、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笔者结合我国目前社会情况,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指标设定为四个,分别为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以及学前教育公平。并且在每一个指标下都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

1.学前教育机会。最能够直接反映学前教育机会的便是入园率。由于学前一年教育在社会上普及较好,并且到了一定的标准,而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相对比较低,以此作为反映学前教育机会的重要指标,能够展现我国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2.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经费中,最主要的部分便是财政拨款,因此将学前教育投入作为设定指标,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政策性。政府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公办幼儿园,这也能够直接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投入金额[4]。本文研究财政性的学前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我国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情况。

3.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质量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且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在进行具体评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可以从学前教育结构质量、教育过程内容、学前儿童发展等方面进行考量。如果需要简化研究程序,可以从教师角度,如学前幼儿教师的数量、学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教育质量。

4.学前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尽管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必须要力争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只有教育上实现公平,社会各个方面才能够向公平不断发展,对于社会而言意义重大[5]。保障教育的公平,就要着力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将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三、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我国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反映在学前教育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差。从具体的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入园率、幼师比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没有明显提升,西部地区城乡差异较大。

2.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总体而言,主要是由学前教育供求水平决定的。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教育款项的数量,例如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政府有能力支持更多的学前教育。从需求角度来看,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较多,学前儿童数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对于资源的需求较高,会刺激当地发展学前教育。

四、提高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建议

我国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东部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差距悬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要素、财政资金的投入等,都会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

1.转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模式。教育拨款的投入模式与办学体制是紧密联系的。政府财政支持仅针对公办的幼儿园,且主要是重点幼儿园,导致部分公办幼儿园建设过度,而有些幼儿园建设不足。这只能导致极少部分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增加学前教育机会,普及学前教育。因此,需要转变政府的财政支持方式,对于民办幼儿园也予以支持,均衡分配款项,提高幼儿园的平均水平。

2.地方根据发展状况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要结合现状,实行教育经费改革。学前教育财政投资的主体为地方政府,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上级政府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适龄幼儿数量来平衡各地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或者适龄幼儿数较多地区的学前教育经费转移支付,以缓和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因素所引起的学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3.建立经济困难家庭学前教育补助机制。设立专门款项,对经济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家庭进行补助,支持其子女进行学前教育。在我国地区政府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相应可行的措施,如发放幼儿教育券等,增加居民特别是经济困难人群的支付能力,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或者提高针对弱势群体增加学前教育的供给,进而增加学前教育机会的均衡数量。

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的相互协调,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更要通过教育来转变当地的发展态势。政府可以转变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模式,并根据发展状况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逐步建立起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学前教育补助机制,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产业,实现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雪,袁连生,田志磊.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2]姜薇薇.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以甘肃省A县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刘占兰,高丙成.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J].教育研究,2013,(4).

[4]吴岳衡.湖南西部城镇学前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

[5]汤允凤.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公办幼儿园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最新引用指标
爱“上”幼儿园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