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片松树林

2015-07-01

新传奇 2015年31期
关键词:烈士墓枣子读后

在所有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中,没有哪个事件比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创伤更为惨重。8年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其中死亡2062万。如今,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首当是缅怀先烈。

不久前,我就和好友前往湖南,开启了缅怀先烈之旅,第一站便是枣子林。

从湖南辰溪县城出发,经华中水泥厂,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枣子林是地名,是辰溪县石碧乡洞垴上村的自然村,与潭湾隔辰水相望。如今去“枣子林”,已看不到枣子林,进入眼帘的反倒是一片松树林。村里人说这片松树林所在的地方就是抗日烈士墓地。

抗战时期,准确地说是1945年雪峰山战役时,在枣子林设有国军后方医院。这里的一位80岁的村民说当时有2000多人埋在那片松树林下面,那时他只有10岁,他亲眼看到,每天都有下葬的,大多数只用白色被单裹着尸体直接入土,只有少数军官用棺材。

70年过去了,2000多位烈士永远留在了辰溪的土地上,也留在中华儿女后辈们的心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然而,枣子林中的抗日烈士墓地是一块特殊的墓地,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这里没有坟堆,没有墓碑,没有任何标识,也许烈士的家属没有得到抚恤……拜谒者心中隐隐作痛。我有一位远房伯父,当年抽壮丁当了国军,参加打日本鬼子,后来一直没有音讯,家里的人认为他已战死沙场,唯一的女儿也随母下堂了。其老母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眼。正如杜甫老先生曾述“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这2000多位烈士中有多少像我那位远房伯父的情况,不得而知。也不知我的那位远房伯父葬在哪一处抗日烈士墓地?

如今,我们看到枣子林抗日烈士墓地上只是长着松树。是啊!一颗颗松树就是他们的化身,郁郁葱葱,傲然挺立,年复一年地站在那里,与野猫洲相守相望,悠然地看辰水缓缓流去。

陶铸称赞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而先烈们给予人的最多——连自己的生命都献出去了。

难忘辰溪枣子林的那片松树林!(陈秀健)

读者评刊

山东 张立伦: 望着窗外茂密的树林,地面的青草滴翠,细细品味《新传奇》的墨香,笑意喜在眉梢,这就是一本“货真价实”好杂志的味道。

目前,《新传奇》正在不断创新,内容逐渐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表达了广大读者的心声。

以今年第16期刊登的“七日谈”《落马官员是“自己扳倒自己”》一文为例,读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健全的人格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而廉洁则是党员干部人格力量的重要支撑,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如果心理失衡,将陷入腐败泥潭不能自拔。中国有句古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得很贴切!

再比如第21期《十大关键词带你读懂2015“深改”》一文,读后对中国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这种充满正能量的文章非常鼓舞人心,望多报道。

俗话说得好:“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中国的领航人习总书记上任以来,政治理念独特,善于抓又敢于啃难啃的“硬骨头”,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震撼中外。且内外双修,兼善天下,外交足迹踏遍五大洲,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增强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近期贵刊的《习近平领航中国的“八大建树”》我读后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看到了中国美好的前景。

借此之机,给贵刊提一点小建议:为启发广大读者投稿的积极性,建议贵刊搞一次有奖征文活动。

另外,我很喜欢《读者园地》里的“读者书画”栏目,望此欄目得以恢复。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征文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读者园地》增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原创栏目,此栏目征文内容可以是您的抗战亲历,或者是对抗战的记述以及纪念性文稿(可附照片),字数1500字以内。

参与方式:目前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到指定投稿邮箱(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字样,并请留下包括电话在内的详细联系方式)。

栏目主持人:刘黎

投稿邮箱:greenhome123@126.com

猜你喜欢

烈士墓枣子读后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无名烈士墓
彭俊枫
陈万兵
鸭蛋小厨神
鸭蛋小厨神
秋风起,枣子甜
花丛觅诗
读后感
莫斯科举行长明火回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