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构建研究

2015-07-01徐庆江

企业导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校

徐庆江

摘 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社会、高校等各方关注的焦点。造成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供需不能完全吻合。在教育方面,很多高校过于注重理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脱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以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为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针对旅游专业的专业特点,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希望以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

引言: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通报了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28万。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必须充分认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升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针对这一形势,以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为研究案例,我们认真组织市场调研,针对专业特点,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并积极全面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关注就业市场,积极了解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当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我国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国将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旅游行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尤其是增加三个传统节日,逢周末形成连休,这意味着新的旅游产业领域正等待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厚基础、重能力”,也就是掌握旅游知识,特别是掌握旅游专业技能,有一定实习工作经验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所以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毕业生能够符合市场需求。

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确保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2)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培养并重,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要把旅游教育从以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因素为中心,转变为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3)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类课程的紧密结合。在编写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4)针对市场需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择业问题,并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营销。

首先,“大一”时确定专业定位,使学生学会设计自己。我们旅游管理学院现有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各级旅游或会展行政部门;旅游或会展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或会展管理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所以我们从学生入学时便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就业前景,营造学业与就业结合、理论与实践挂钩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就业方向定位,更合理的自主选择。接下来,对“大二”、“大三”综合培养,提高技能,使学生学会塑造自己。按照社会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为了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笔者所在学院组织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到沈阳保成希尔顿逸林酒店进行课程实践活动。沈阳保成希尔顿逸林酒店是希尔顿酒店集团旗下的国际化五星级酒店,2013年6月获批为沈阳师范大学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一系列参观和讲解,使学生们对希尔顿酒店的发展、未来规划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前景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确了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对学生们学好专业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此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推动高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平台。最后,引导“大四”学生端正择业观,遵循应聘技巧,使学生学会推销自己。针对旅游行业的职业特殊性,我们注重引导毕业生改变以往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此外,进一步强化本科生的理论基础和英语语言方面的优势,发挥其管理才能、力争在三年内达到预期就业目标。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学院刊物、理论及实践课堂、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面试指导及心理调适。聘请业内专家、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就的我院毕业生做专业讲座,推广大学生包装技巧,实現学生的自我推销。

三、依托专业优势,积极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

长期以来,旅游企业多看重人才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人才的专业培养方面需要努力做到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此外,还要积极加强同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的联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到各地联系并考察星级酒店和旅行社,深入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多种渠道对毕业生进行宣传和推销;打破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的界限;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进行人才培养,以“出口”指导“培养”,“培养”促进“出口”,再用“出口”引导“入口”, 形成了招生一一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引进来”: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多进行与旅游等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等部门主管人员担任评委。这样一来,用人单位不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能间接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宣传和展示的目的。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實现了“教学、培训、实践、就业” 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基于旅游业工作灵活性、流动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实习积累的工作经验,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进行自主创业。

结语: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的内容丰富的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的努力,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在就业工作中强化服务职能、管理职能、指导职能、教育职能。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将继续利用专业优势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努力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探索学生就业工作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海 林琳.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管理[J].经济合作与科技,2010(01).

[2] 徐峰.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上海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M].华东师范大学,2011(05).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校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