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匹配检验

2015-07-01田文勇赵圣文张会幈

贵州农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种植业稻谷贵州省

田文勇,周 刚,赵圣文,张会幈*

(1.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130;2.铜仁学院 科研处,贵州 铜仁554300)

贵州作为一个山区为主的农业省份,种植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政府历来较为重视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1998年以来不断加大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明确调整目标并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得种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值逐年增长、规模趋于稳定、单产逐年提高、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对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是否匹配,进而对未来生产结构调整进行探讨的研究还较少,而在贵州大力实施后发赶超、三化同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种植业比较优势及其生产结构调整问题,对于促进贵州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1-17]的基础上,基于1996—2012年贵州省10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单产统计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并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与其比较优势的匹配情况进行检验,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贵州省有效提高种植业比较优势与科学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提供政策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1997—2013)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7—2013),涉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薯类、油菜籽、花生、甘蔗、烤烟及蔬菜共10种贵州省主要农作物。

1.2 比较优势指数

借鉴于爱芝[18]、彭可茂[19]等的 研究,采用 比较优势指数法,分别测算1996—2012年贵州省10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l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SCA)、效率比较优势指 数 (efficiency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ECA)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式中,SCAij表示i地区j农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j表示i地区j农作物播种面积,SAi表示i地区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SAj表示全国j农作物播种面积,SA表示全国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SCA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j农作物的生产规模具有优势;SCAj<1,则反之。

2)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式中,ECAij表示i地区j农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j表示i地区j农作物单产,EAi表示i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EAj表示全国j农作物平均单产,EA表示全国所有农作物平均单产。ECA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j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具有优势;ECAij<1,则反之。

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式中,RCAij表示i地区j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A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地区j农作物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RCAij<1,则反之。

1.3 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的匹配检验

分别以SPt和SPt-1表示第t年和第t-1年某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占贵州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以PSt表示该种农作物第t年的生产结构变化值,则有:

以RCAt-1表示第t-1年某种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若RCAt-1>1,理论上第t年应提高该种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即理论调整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同时,若该种作物的PSt>0,则第t年该种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较上年增加,即实际调整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若该种作物的实际播种面积比重调整方向与理论调整方向一致,即RCAt-1>1且PSt>0,或RCAt-1<1且PSt<0,则表示该种作物的生产结构调整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反之则相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

分别采用(1)(2)(3)式计算1996—2012年贵州省10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从表1得出:

1)规模比较优势。贵州省烤烟、薯类、油菜籽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大于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规模优势,其中烤烟的规模比较优势最为明显,各年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4,并呈先减后增趋势;其次分别是薯类和油菜籽,其中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2012年较1996年增长1.28,而油菜籽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较稳定,在2.05~2.95波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小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规模劣势,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花生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不大,在0.22~0.35波动,甘蔗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蔬菜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自2007起具有规模比较优势。

2)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贵州省稻谷、玉米、大豆、薯类、油菜籽、烤烟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大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效率优势,其中稻谷的效率比较优势最为明显。6种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996—2003年和2010—2012年指数波动较大,2003—2010年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小麦、花生、甘蔗、蔬菜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小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效率劣势,其中甘蔗和蔬菜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小麦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较稳定,在0.36~0.83波动,而花生在2003年前后两阶段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都呈下降趋势。

3)综合比较优势。贵州省稻谷、玉米、薯类、油菜籽、烤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中烤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值大于2,综合比较优势最为明显。小麦、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劣势,其中小麦和花生的综合比较劣势源于规模和效率劣势,大豆和甘蔗的综合比较劣势源于规模劣势,而蔬菜的综合比较劣势主要源于效率劣势。

表1 1996—2012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指数Table 1 Advantage index of the main crops of Guizhou during 1996—2012

2.2 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匹配

基于贵州省1996—2012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数据(表2),采用(4)式对这期间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结构变化进行测算,并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对比。从表3看出,2002年贵州省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相对较为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只有蔬菜和甘蔗的生产结构调整背离了比较优势原则。1997和2004年各有3种农作物的生产结构调整背离了比较优势原则,1997年分别为稻谷、玉米和油菜籽,2004年分别为稻谷、大豆和烤烟。1998年和2008年两者的匹配程度最差,各有7 种农作物的生产结构调整背离了比较优势原则,1998分别为稻谷、小麦、大豆、油菜籽、花生、甘蔗和烤烟,2008年分别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花生和蔬菜。

表2 1996—2012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Table 2 Proportion of the main crops planting area of Guizhou during 1996—2012 %

表3 1996—2012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与综合比较优势Table 3 Produc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an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main crops of Guizhou during 1996—2012

续表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996—2012年期间贵州省10 种主要农作物中,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作物依次是烤烟、薯类和油菜籽;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的作物依次是稻谷、玉米、烤烟、油菜籽、薯类和大豆;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作物依次是烤烟、薯类、油菜籽、稻谷和玉米。同时,贵州省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匹配程度在2002年为最好,而两者在1998年和2008年的匹配程度最差。

3.2 建议

1)压缩小麦、花生、甘蔗的种植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小麦、花生和甘蔗的生产效率已处于劣势,尤其是小麦的效率劣势非常明显,而3种作物的规模也都处于劣势地位。近10多年来,贵州省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花生和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体变化不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并没有综合比较优势,因此应加快压缩这3种作物的种植面积。

2)提高蔬菜生产效率比较优势。除个别年份外,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蔬菜的生产效率已处于劣势,而生产规模逐年趋于优势地位。近10多年来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一直呈扩大趋势,因此应加快蔬菜生产效率提高以获得综合比较优势。

3)控制薯类种植面积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薯类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都比较突出,但近年来薯类种植面积增长过快,产量虽有所提高,但产量增速低于种植面积增速,导致薯类在个别年份的生产效率处于劣势,进而影响其综合比较优势,因此应控制薯类种植面积增长速度以保持其综合比较优势。

4)稳固烤烟和油菜籽的种植面积。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的烤烟和油菜籽种植面积整体变化较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烤烟和油菜籽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都比较明显,应稳固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保持综合比较优势。

5)扩大稻谷、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稻谷、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效率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稻谷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玉米种植面积虽然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为缓慢,因此应以扩大稻谷、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其规模比较优势,进而获得综合比较优势。

[1]唐华俊,罗其友.基于比较优势的种植业区域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5):34-36.

[2]钟甫宁,徐志刚,傅龙波.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及其对结构调整政策的涵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9-45.

[3]徐 翔,王华书,王旺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比较优势与劣势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4):94-96.

[4]李传健.解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较优势[J].齐鲁学刊,2002(5):142-143.

[5]白 宏.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2002(9):46-48.

[6]罗良国,李宁辉.结构调整与区域比较优势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25.

[7]胡艳君,乔 娟.比较优势与山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21-24.

[8]李树德,李 瑾.天津市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1):13-16.

[9]邓 苹.比较优势与江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75.

[10]王 洋,齐晓宁.基于比较优势的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J].农业系统 科学与综 合 研 究,2007(4):416-419.

[11]朱文蔚.基于生产角度对湖南省主要农产品国内比较优势的 分 析 [J].贵 州 农 业 科 学,2009,37(6):211-212.

[12]范安瑞.基于比较优势的广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J].广东农业科学,2009(8):296-298.

[13]李 凤.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184-185.

[14]杨来淑,高 明,葛 霖,等.重庆市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73-74.

[15]钟甫宁,邢 鹂.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4):260-263.

[16]张 哲,张 蕾.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背离现象”——区域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协调性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9):25-30.

[17]王学真,韩婷婷,高 峰.种植业结构调整匹配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9(5):22-24.

[18]于爱芝,裴少锋,李崇光.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J].农业技术经济,2001(6):5-6.

[19]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近20年中国油料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与启示[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2):160-161.

猜你喜欢

种植业稻谷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谦卑的稻谷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野稻谷香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江汉平原辞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