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政新常态下腐败治理的路径选择

2015-07-01魏岳

唯实 2015年6期
关键词:东海县执纪纪检监察

魏岳

如何科学选择一条既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又契合地方实际的腐败治理有效路径,实现腐败治理的“全覆盖”,是基层纪检监察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江苏省东海县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打造腐败治理品牌,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为主体、联组巡查为抓手、以惩促防为动力、自身监督为保证的反腐败综合治理新路径,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推动腐败治理从滞后性向前瞻性转变。

一、在路径取向上,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要求,突出腐败治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前瞻性,创新实施“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密织“权力笼子”,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注重顶层设计,坚持构建整体性。当前,腐败治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迅速变化,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以点带面,积小胜为大胜;又要着眼长远,积极创新,形成科学合理适宜操作的综合反腐体系。东海县经过调研、探索和论证,创新构建“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三资”、“三务”、民生资金、正风肃纪曝光四大公开监督平台,健全教育引导、制度制约、利益维护、案件查处、民生服务五大制度机制。为了支撑工程有效运行,开通举报热线、民众网络留言、远程视频接访、QQ在线接访、政风行风热线、网络论坛六大投诉举报通道,将腐败治理的触角直接延伸至农村最基层、老百姓心坎上,形成1+1>2综合效应,使腐败行为被遏制于萌芽状态。这项工程先后入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获批“反腐败立体体系创新工作”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

创新网络反腐,强化科技创新性。腐败暴露的往往是管理漏洞,管理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往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通过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流程,进行科技联防,用“无情的电脑”制约“有情的人脑”。农村“三资”网络监管平台通过自动提取、自动公开相关财务数据,对“三资”运行轨迹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它将全县所辖集体产权的依法转让、出租或其他方式流转交易全部纳入网络,使集体资产、资源、资本在交易中优化配置,让群众得到收益和实惠。“三务”公开监督平台集政策信息发布、“三务”公开于一体,定期开辟专栏,接受群众监督。设立“正风肃纪”曝光台,对“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和违规违纪行为公开曝光,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压缩腐败空间,突出制度严密性。创新和健全监督制度是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有效途径。必须提高制度设计的前瞻性,构建严密、严格的制度体系。“四网五制”工程抓住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程序性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制定完善5大类160余条制度,一方面对权力行使前、中、后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制约,促使隐性权力公开化、显性权力规范化,构建“不能腐”的制度“隔离带”;另一方面,整体开展监督、惩治等各方面工作,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拓宽治腐渠道,发挥群众能动性。群众反腐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拓宽群众参与腐败治理的渠道,开辟对话窗口,可以引导群众根据法律规定思考解决腐败问题的办法,增强全社会反腐败的信心和能力。“四网五制”工程通过在促廉惠民网开通留言版面,群众可将身边腐败问题写在留言板上,专人负责受理。开通远程视频接访,通过在线联动接访,使上访群众在当地就能反映问题。建立举报热线,扩大线索收集渠道,降低发现案件线索“成本”。组建促廉惠民QQ群,各民生部门与群众在线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媒体政风行风热线通道,对于反映的问题,明确办理部门、程序和时限,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跟踪督办。创办网络论坛,将腐败治理中群众有疑问事项放在论坛上引导网民讨论,对解决结果赞同率超过70%的,加以完善落实;低于70%的,及时跟踪督办,直至群众满意。截至目前,网站点击率800余万次,共收到留言13710余条,多级视频接访1820余次,为群众解决问题6100余件,收集网络反映问题190余件,全县信访越级访总量同比下降17%。

减少腐败动机,强化规矩可塑性。“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直接关系到减少腐败动机和守纪律讲规矩习惯的形成。东海县创新教育模式,突出亲情教育,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创设家庭环境。开展“把廉洁自律带回家”、“弘扬廉洁家风、共建幸福家庭”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6次,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560余份。创设社会环境。在县新闻媒体上开设党风廉政专版,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开办县乡村“廉政大讲堂”,发放学习材料16000余套。强化阵地载体。建成以警示教育基地、廉明园等为依托的“五大教育基地”,努力让守纪律讲规矩养成好习惯、形成新常态。

二、在执纪理念上,主动适应深入推进“三转”新要求,建立纪检联组机构,从传统、粗放、平面的“分散作业”向“集中监督”转变,增强合力,探索常态化的监督执纪有效机制

随着腐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三转”的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一度存在的职能泛化现象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在真正推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派驻机构不知所向、无事可做、无案可办,甚至被驻在部门边缘化等情况,发挥作用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合力。如何创建一个全新载体,有效整合监督执纪资源,拧紧纪律螺丝,上紧规矩发条,推动“两个责任”落实,显得尤为迫切。

立足盘活存量,着力内涵式改革。在新常态下推进腐败治理,不让纪律成为“橡皮泥”、“稻草人”,就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构建“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纪检联组机构。东海县准确把握“减”与“增”的辩证关系,在不增加编制、不改变现行机构管理体制、职能的前提下,按照“职责相近、工作便利”的原则,将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分类划片组建10个纪检监察联组,运行经费、后勤保障由县纪委负责。有效破解“三转”后部分派驻机构不知所向、无事可做、无案可办甚至被驻在部门边缘化等现象。

注重科学规范,推进运行管理常态化。按照规范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对联组机构实施流程管理和精细化运作。立足全域覆盖,推进组织机构规范化。出台《东海县纪检监察联组机构工作办法》,确保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注重规范运行,推进管理机制科学化。统一制定联组机构工作规程、办信办案业务流程图等制度,进行“台账+档案”式管理,规范联组机构工作办理程序。注重职能履行,推进联组运行常态化。各联组每次将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报告,建立常态化工作模式,确保监督执纪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突出主责主业,增强监督执纪实效。联组机构主要行使“巡查、办信、办案、预防、培训”5项职能,通过集中优势兵力,跨部门、跨行业、跨联组开展大范围的监督检查。实施换防巡查。按照县纪委监察局统一安排,10个联组实行异地交叉巡查。开展专项检查。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实行线索排查。定期排查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受理信访举报、正在调查或已经查结的案件;对排查出的案件线索,由县纪委监察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及分级立案原则进行查办。2014年,先后对21个乡镇(场、街道)和49家县直单位开展联组巡查,梳理风险点121个,制定防范措施136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7件,转立案143件。

三、在工作重心上,确立“新常态”的战术观,坚持治标促治本,切实把惩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世情、党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当前案件查办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为治本赢得时间。

案件查处与维护民利的关系。腐败治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治本”争取主动,必须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让群众真正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东海县立足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案件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2014年,全县共受理信访举报438件,立案269件,同比上升15%;使用“两规”措施案件4起,移送司法机关7人,处分265人,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同比上升36%。

案件查处与作风建设的关系。查办案件是推动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当前案件查处“抓大不放小”的要求之一。东海县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抓早抓小、快查快办,力求在“岔道口上指路,悬崖边上救人”。近两年来,先后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9名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对在工作期间饮酒、玩游戏等人员通报批评19人,诫勉谈话47人,党政纪处分6人,有效推动“八项规定”常态化机制的完善落实,让每一名党员干部做到“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止”。

案件查处与案后预防的关系。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通过对案件的深入剖析,揭示腐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有的放矢地研究和制定治本措施。我们坚持查案与剖案并重,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完善实施个案预防“六个一”工程(即“一案一悔过、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整顿、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回访”),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案件查处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关系。查办案件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才能有效提升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核心能力。我们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积极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办案能力。组建办案人才库,做到“人人能接访、个个能办案”,参与“双规”案件查办轮岗锻炼面达90%以上。强化联动办案。继续整合全县办案力量,深挖扩线,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强化组织协调。成立东海县反腐败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审计等部门配合,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四、在自身建设上,主动适应治理现代化新要求,建立“五三三”自身监督体系,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变“封闭办案”为“开门执纪”,锻造执纪铁军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对反腐败高度关注,纪检监察队伍时刻面临腐蚀和反腐蚀的特殊考验。纪委不是“保险箱”,如何解决好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确保执纪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既需要外部监督制约,更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管用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

把监督“权力”的权力关进“笼子”。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只有把信任关进监督这个“笼子”里,才能有效解决“谁来监督纪委”的现实问题。东海县围绕“忠诚、干净、担当”的目标,通过制定规范县纪委常委会议事规则、重点岗位权力运行、办案业务流程、日常教育管理、目标管理考核等五项规范,对纪检监察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全方位、全时空的监控,实现纪检监察裁量权由“自由裁量”向“阳光操作”的转变,做到把握分寸不越位,找准位置不错位。2014年以来,先后有5人被诫勉谈话,1人被清除纪检监察队伍。

构建“多灯互照”无影区。随心所欲不逾矩。要想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有效解决“灯下黑”问题,就必须有接受监督的底气。东海县主动畅通监督渠道,构建内部、外部、舆情三大监督平台,点亮“无影灯”,解决“灯下黑”,增强工作透明度。成立内部监督委员会,在县纪委常委会领导下,负责受理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举报、案件审查等工作。构建社会监督平台,聘请8名社会特邀纪检监督员,对纪检监察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进行监督。构建舆情监督平台,对新闻媒体通过现场拍摄、暗访等方式发现的纪检监察干部问题,建立快速查处机制,依法依规处理并公开通报。

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无公开则无知情,无知情则无监督。只有将纪检监察干部的“家事”、“私事”充分暴晒在阳光下,才可以使组织及时掌握实际情况,也可以让群众清楚了解最关心、最现实的实质性事项。东海县纪委结合实际,实行个人重大事项、个人财产实名公示、述职述廉三项报告,将不涉密的个人有关事项信息在网上进行公示,随时更新,打通自身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全县23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对三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如实填写。在2014年全县机关作风建设抽查中,纪检监察机关的群众满意率达97.6%,同比上升8%。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东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东海县执纪纪检监察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监督执纪故事三则
警惕战时执纪陷入“五大误区”
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资中县:“三招”化解乡镇执纪难
浅谈东海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纪检监察工作如何突破
三台县:“三大行动”从严执纪
东海县中粳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