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传播中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分析

2015-06-30王全

当代教育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留学生

王全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里的趋向补语教学一直都是重难点,刘月华(2004)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曾经提过,其他的语言中很少有像汉语补语的此类语言现象,汉语里面如果有一个含有补语的句子,那么在其他语言里面是使用其他方式表达的,比如其他语言就很可能用两个句子或是一个词语等等形式表达。因此,趋向补语成了外国留学生很不容易掌握的语法点,所以在教学和国际化传播中常常出现偏误问题。本文为解决以上难题,通过系统的语料分析和偏误研究,试图提出能够帮助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偏误类型;教学对策

【Abstract】Complement teaching has long been a teaching focus in the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As Liu Yuehua said in Practical modern Chinese grammar(2004), complements are seldom seen in other languages, which will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of a complement-contained Chinese sentence in other ways, like using two sentences. Therefore, complement is a difficult grammar for foreigners. So there always be some biases in the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 hope my paper will provide basis for the teaching and study in the compound directional complement “起来” and helps the teachers find ou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better aid the foreign students in learning it.

【Key words】 compound directional complementation “起来”; types of error; error causes; teaching methods

1四种主要的偏误类型

这里作者按照留学生出错的可能性大小将关于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偏误类型分为以下四种:

(一)与宾语的语序错误

(二)与其他趋向补语误代

(三)误加“起来”

(四)遗漏“起来”

1.1与宾语的语序错误

这里指的是留学生将宾语和趋向动词的语序用错。这种偏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句型情况里:

(1)宾语错放在“起来”后。例如:

a.*他这个人啊,做起来事就很冲动。

b.他这个人啊,做起事来就很冲动。

(2)宾语错放在“起来”之前。例如:

a.*于是同学们怀疑小李起来了。

b.于是同学们怀疑起小李来了。

(3) 错把动词当离合词用。例如:

a.*快考试了,我开始紧起张来。

b.快考试了,我开始紧张起来。

以上三种偏误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宾语错序的典型偏误例子,几乎所有留学生初学时都会因为宾语位置复杂而在使用时模糊了句式。留学生也可能是因为简单地将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当做词来看,看成了一个词,这与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的时候,喜欢简单地将宾语加进去就使用一样,却不知道其实有时它们是必须拆开使用的。再加上,几乎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刚开始都是把“起来”当做一个不可拆分的词来交给留学生,留学生也比较容易犯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误。其实,这类型的偏误主要是因为留学生没有搞清楚明白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语法意义。如果从英语语法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也是有理可循的。比如上述例子中的“怀疑小李”等在英语中与其对应的动词分别是“suspect”,只需用一个词就能表达的。那么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这一类的错误有一部分原因是留学生学习初期没办法甩开英语或是母语对其汉语习得的干扰,出现的对复合趋向补语“起来”掌握不全的情况,虽然对外汉语老师也教过要在一定情况下要分开使用,但是还是不习惯在其中间加入其它成分。

1.2与其他趋向补语误代

这方面的偏误我们可以先看下面几个例句:

(1)a.*我买不起来这件羽绒服。b.我买不起这件羽绒服。

(2)a.*他现在才醒悟起来。b.他现在才醒悟过来。

(3)a.*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想起来一个好办法。b.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4)a.*连续三天挖起来才听见流水声。b.连续三天挖下来才听见流水声。

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常常被留学生与“起”、“下来”、“出来”、“上来”、“下去”等混用,其原因是留学生在习得这些趋向补语时,并没有很好的区分出它们之间除去共同之处的细微差别导致混用。

1.3误加“起来”

例如:

(1)a.*小花猫死了起来。b.小花猫死了。

(2)a.*我今年就要毕业起来了。b.我今年就要毕业了。

复合趋向补语 “起来”能够与许多动词搭配表示很多意义,但是“V+起来”这一结构对动词是有选择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什么动词都可以搭配的。在“起来”表示不同意义的时候,留学生如果没有熟练掌握这些,使用起起来时,就会产生偏误。

1.4遗漏“起来”

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在使用的时候是需要和动词、宾语等要素搭配的,整体比较繁琐,留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往往考虑了这项便忘了那项,其中主要是遗漏“起来”,偶尔也会有遗漏了动词、宾语和其他组成成分的情况。

例如:

(1)a.*看完节目,我们都兴奋了。b.看完节目,我们都兴奋了起来。

(2)a.*她的腿好了,不久就能站了。b.她的腿好了,不久就能站起来了。

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只知道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动作意义,却没有掌握好复合趋向动词“起来”的表示动作发生的方向、状态、结果等语法意义和只有当“起来”放在动词后面才会表示出来动作的意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留学生不了解趋向动词有些是单独做谓语动词来使用的,他们错误地将趋向动词当作“V+趋向动词”来造句,并以此来取代整个动趋结构的功能,这样就会出现语义表达的错误,造成了偏误。

2偏误分析

2.1“起来”被当做一个词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学习基本都是按照刘月华(1998)在《趋向补语通释》中的分类来安排的,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这里面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起来”到底应该当做一个词还是非词来使用。而且,留学生学习这三个语法意义的课时安排间隔比较大,学生很容易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没办法从整体上把握好这个语法点。因此,留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往往习惯将“起来”当做一个词来使用,直接将其放在宾语的前或后。

例如:

(1)*他这个人啊,做起来事就很冲动。(做起事来)

(2)*她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接起来电话。(接起电话来)

2.2不了解汉语动词的分析性

沈家煊(2004)在《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一文中提到过:“汉语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而且认为汉语是一种很强的“附加语构架语言”,构架事件由附加语表达,是附加语构架语言。在一些形态发达的语言里,哪个是核心语哪个是附加语可以用形态来判别。汉语由于缺乏形态标记,判别起来就比较困难。其实,核心语和附加语的区分主要在于核心语是开放类,附加语是封闭类。因此我们应该借助“开放类”和“封闭类”的对立来区分汉语里的核心语和附加语。补语动词是一个封闭类。趋向动词是一个封闭类,这是公认的,其他动词能作补语的为数不多。汉语经常用补语来表达事件的构架(“路径”或“路径+背衬”),英语用单个动词来表达的,汉语多用动补结构来表达”,比如:cure=治好、break=打破、select=选出,英语“运动”和“路径”两个概念要素合并在一起,而汉语是分开的。

这反映了英语动词的综合性与汉语动词的分析性,前者将“运动”和“路径”两个概念要素合并在一个动词上,后者“运动”和“路径”两个概念要素分开。

留学生不了解这点,因此在造句的时候往往容易直接翻译母语语法的表达,从而遗漏补语,如:*现在回想也很难相信。(回想起来)

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只知道母语与汉语的共性,而不知道他们的区别,很容易就将已掌握的语言规则进行泛化,从而产生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是希望能够减少这种干扰,就需要将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让留学生有意识地将这两种语言进行区分,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区分母语与目的语汉语。

2.3对“起来”的结果意义掌握不透彻

熊仲儒认为“起来”是达成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补足语,整个构式表示完结情态。这样的话,有几个情况需要考虑:1、完结情状有终点,不能跟“一直”等共现;2、完结动词不能有补语;3、动词的补足语已经有了其他成分。

留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起来”的结果意义用法时,又没有分清达成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补足语,于是就将不可以和“起来”连用的动词放入句子中造成了偏误。例如:

(1)*我一直不停地笑起来。(笑)

(2)*但现在能够适应起来了。(适应)

(3)*里面正要打起架来的人都愣住了。(打架)

2.4留学生混淆趋向动词

每个复合趋向补语都有它固定的语法意义,整合起来确实比较复杂,留学生在习得它们的时候也是一起学习的,再加上习得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所以容易产生混淆和错用。例如:

(1)*我警告了她好几次,可是她根本听不起来。(听不进去)

(2)*面试没有通过,我一整天都高兴不出来。(高兴不起来)

(3)*一只小老鼠刚刚钻了起来。(钻了进来)

其实以上三句只看搭配的话都是正确的,留学生在对众多趋向动词掌握全的情况下,很可能记住了其中一个搭配却忘了另外一个搭配,因此就会出现忽视语境的前后语义关系选错了搭配的情况。还有就是对趋向补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不够而产生的使用偏误。复合趋向补语对于动趋结构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事实上却不是所有的动词后面都可以跟有趋向补语,而且,能够接趋向补语的动词要不要接趋向补语其实是根据实际交流的需要来的。所以实际交流中,应该使用哪个趋向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这也是留学生在使用“起来”时与其他趋向补语混用的重要原因。

3针对偏误的教学建议

3.1对教材方面的建议

在教材编排方面,《汉语教程》对于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不同语义编排顺序应该说是合理的,先介绍了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基本意义,再介绍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意义。不仅如此,《汉语教程》对于复合趋向补语“起来”中偏误率比较高的“想起来”和“想出来”进行了特别的分析。但是,仍然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比如,教材中对于整个复合趋向补语的宾语位置就没有十分重视,没有给予特别的讲解。对外汉语教材没有明确的指出“起来”应该当做词还是非词来使用。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几乎都是把“起来”放在趋向补语大类里,比较浅层次的介绍“起来”的三个语法意义,而且在学习这三个语法意义的课时安排间隔比较大,学生很容易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没办法从整体上把握好这个语法点。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对于汉语知识掌握的还不太到位,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按照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类推造句的情况,也会把已掌握的汉语知识进行“过度泛化”。对于“起来”来说,它的使用与大多数留学生使用的英语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是“起来”的分析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此应该有所介绍,在学习之初就让留学生有所准备,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最后想要建议的一点就是教材里语法知识的复现率的问题,据调查研究可知,输入某个语言现象的频率越高,引起学习者注意的效果就越好。高频率的编排方式使得教师便于系统的规划“起来”的教和学,同时这样又遵循了“复式递升”的原则。

3.2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而不是研究汉语本体。复合趋向补语“起来”教学不需要系统全面的研究式教学,对其中的语法重难点,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各个阶段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也应该各有侧重点,时刻有所重视,而不是学过就不在意了,应该在各个阶段都有所回顾,有所复习。

对外汉语教师应对这个语法点具有敏感度,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教学在教材中并没有充足的讲授,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注意利用课堂有效讲解来为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讲解时,应多举例,反复造句子,它是可以拆开来使用的。并且,教师应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口语方面的例子,让留学生学以致用,知道“起来”特别是分开来的“起来”在生活中的常规用法,减少偏误率。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纠正留学生偏误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时提醒留学生偏误原因,引导留学生运用正确的汉语语法、汉语思维造句子。

本文认为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教材对教学形式有所创新,紧紧跟随留学生的实际需求,把培养的重心向听与说倾斜,教师在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共同培养的同时,应该适当地加强听与说的练习,引导留学生改变以“写”、“读”为主要输出形式的现状,向“说”倾斜。在教授死板的语法知识点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调节留学生学习氛围,可以组织带有趣味性的练习活动等等。

参考文献

[1]高顺全.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 汉语学习. 2005(01)

[2]刘月华. 趋向补语通释[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3]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2001

[4]刘月华. 趋向补语前动词之研究[A].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 1996

[5]丸尾诚. 日本人学习趋向补语的难点[A]. 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 2010

[6]熊仲儒. 当代语法学教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3

[7]朱德熙. 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本文为浙江省传媒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ZC14X1044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