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舒颈止眩方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2015-06-30魏向博王欢欢谷福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

魏向博 王欢欢 谷福顺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疏颈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予口服自拟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舒颈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自拟方;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047-02

颈性眩晕(CervicalVertigo,CV)指椎动脉颅外段因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1]。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体液以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2-3],其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中医、理疗、外科手术等,但疗效都不肯定[4]。颈型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耳鸣”范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现记录本院骨科门诊自2013年9月—2014年6月自拟疏颈止眩方加减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的诊断标准[5]:眩晕同时伴有颈椎病表现,可有卒倒史;引颈试验阳性;X线片有异常表现;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应除外眼及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Ⅰ段、Ⅲ段供血障碍,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除外颅脑器质性疾病,高血压,颈部肿瘤,五官科疾病等引起的眩晕。

1.2一般资料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27~7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 例,年龄平均为40.04 岁,病程平均 9.12 个月。对照组60 例,年龄平均为 39.88 岁,病程平均8.97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3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自拟舒颈止眩方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天麻15 g,钩藤15 g,葛根15 g,升麻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生黄芪15 g,地龙8 g,当归10 g,川芎10 g,法半夏10 g,云牛12 g,甘草6 g。失眠者加酸枣仁 30 g 以宁心安神;伴有冷痛、怕冷等阳虚症状者加桂枝、附片;痰湿较重者加胆南星、远志;伴有口苦、烦躁等肝阳上亢症状者加柴胡、刺蒺藜、白菊花。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混匀,早晚温服。10 d为1疗程,2个疗程完成后统计疗效。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16)10 mg,每日2次,每次1粒,早、晚餐后30 min服用。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治愈:眩晕伴随颈、枕部症状症状消失,恢复日常活动,半年内未复发;显效:眩晕基本消失,能够基本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伴有或不伴有其它症状,半年内眩晕未复发;无效:眩晕及其它症状无明显缓解或恶化。

2.2治疗结果见表2。

3讨论

颈性眩晕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包括药物、中医、理疗、外科手术等,但疗效都不肯定。中医学认为,人过中年,肾气日衰,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蚰云按:“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说明眩晕与肝风上扰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说明湿邪中项,亦发项强眩晕。湿邪积聚日久化痰,痰湿阻络于项,则督脉气机不利而项强头眩;痰湿停聚于脾,则脾阳不升,无力升发清阳以濡养头目。《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说明眩与虚有关。治疗上应以祛瘀通络、除湿化痰为主。故方以天麻、钩藤熄风止晕;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搜风剔络,当归养血活血,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同时补而不滞,共奏活血通络之效;半夏、茯苓祛痰除湿;生黄芪益气,葛根解肌生津,又可升发清阳,配伍升麻鼓舞脾胃之气上升,以濡养头颈,直达患处;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方在治疗眩晕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7],桃仁、红花配伍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8]。葛根总黄酮能温和地改善脑循环和外周循环,这种改善作用并非单项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所致,而是使异常波趋向正常[9]。川芎嗪对鼠大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川芎总生物碱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10]。全方药味少而功效专,如此则清阳得升,痰湿自除,经络通畅,颈项得舒,眩晕自止。

参考文献:

[1]丁旭明,赵智.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9,(3):176-179.

[2]林鹏,吉中国,吕京光.脑CT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成像对诊断颈性眩晕病因价值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5):512-515.

[3]HaynesM:MilneN.colorduplex sonographic findings in human vertebral arteries during cervical rotation[J].J Clin Ul trasound:2001,29(1):14-24.

[4]张晓刚.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1-14.

[5]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6]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7]刘秋燕,吕光耀,张春兰,等.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治疗眩晕的系统评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2):239-248.

[8]肖洪彬,赵艳明,王海,等.桃仁、红花配伍对慢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5,22(4):75-76.

[9]段重高,李庶伟.葛根素对金黄地鼠脑微循环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1,71(9):516.

[10]魏洪超,李蕾.川芎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8,(5):101-102.

(收稿日期:2015-03-19)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
颈骨康胶囊治疗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疗效观察
卤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炎软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