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015-06-30李永清
李永清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主体性;科学性原则;开放探
索性原则;求异性原则;鼓励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62—01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学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见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教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 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进而积极地适应环境。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到不包干,不替代,不怕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出现一些失误。面对学生的失误,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具有直面挫折的乐观态度。教师要做到注重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形成之初,教师及时的评价可以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同时要为学生建立适度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以引导他们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已经能够基本明白是非曲直,所以在教学时要具有针对性,及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能力。
二、 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应当遵循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适应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认知程序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理性。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点。所以,在设计和实施教学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鲜活的生动的事例、图片、图形、幻灯、录像、教具等,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从而丰富数学内涵。
三、 开放探索性原则
开放性,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得到尊重,引发他们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另一方面是指在问题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分析来发现问题,进而处理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的情感,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教师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求异性原则
所谓求异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不能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改变现有状况的机会,是一种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的原则。创造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鼓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将促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动机,有利于对数学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也有利于综合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少责备、批评,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该原则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初中生的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创造性地选用教学方法,因为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创造性,就很难适应今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