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对接
2015-06-30裴涛
裴涛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活;教材;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81—01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通过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1.查访结合,了解生活。例如,笔者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教学前,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信息。同学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动分组进行,然后纷纷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呈现出来,这对理解课文大有帮助。
2.留心事物,观察生活。如,在教学《石榴》一文时,笔者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石榴的任务,并在课后精心指导学生观察石榴树和石榴花的特点。学生在观察、描述石榴的同时,内化并且运用了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使得留心观察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3.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再现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4.创意设计,想象生活。例如,《新型玻璃》一文描写的是一种新式的装饰材料,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玻璃有新的认识,笔者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并把自己设计的各种玻璃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经过大胆的设计与想象,果真设计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品,而且还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各自设计的理由。学生们经过设计大赛,对玻璃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对于学生与文本的融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利用生活增加学生学习的素材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利用生活增加学生学习的素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笔者所在班级的一名学生将路上拾到钱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名学生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这些学校中的故事,都可以鼓励学生去说、去写。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拥有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条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令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而且能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