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四法”
2015-06-30卢晨
卢晨
【关键词】 文言文;趣味;翻译;诵读;纠错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91—01
一、趣味导入法
1.成语故事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常见的成语就出自文言课文。教学时,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授《桃花源记》时,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故事(包括介绍作者故事)导入法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说导入,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来导入的故事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叙述的故事,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讲授《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时可用柳宗元被贬创作“永州八记”的故事和范仲淹少时穷困苦学的故事导入,让学生不再觉得作者只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了。这样既了解了作者的为人和生平经历,又拉近了学生和作者的距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摆在眼前,便于学生深入文本继续学习。
3.图片视频导入法
搜集整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并配以相应的与之同步的解说词,学生也比较爱看,爱听。例如,教学《三峡》和《答谢中书书》时,应展示许多相应的山水图片;视听结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采点翻译法
强烈的学习兴趣具备了,可接着学生却被不知所云的句子所击倒,翻译每个句子的尴尬痛苦会很快使他们的热情降到零点。尽管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是综合考查同学们文言文能力的命题点,也是同学们的失分点。于是我归纳了一套采集重点进而翻译的固定技巧,便于学生摸清命题老师设置的得分点,强化采点意识,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将会大大提高。那么,采哪些点来翻译呢?
1.采集并背会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①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为标志。
②被动句可分为“于”字句式、“为”字句式、“为……所……”句式,“见”字句式等。
③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之”或“是”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
④成分省略有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的省略。句式实质是句子成分的不全。
⑤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2.采集关键实词:(包括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及多义词。)
依据每课的特点,缩小到每个句子,圈定关键词,以点带面,落实翻译。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通常是不带宾语的,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思,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3.采集通假字:将各本册书中的通假字汇总归纳出来提前印发给学生去背,用硬性的作业检查来考察背诵的结果,要求学生把背诵通假字作为一个技巧提高翻译的准确程度。
4.采集重要虚词。
掌握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采集古代官职、礼俗、修辞等。
特别是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的翻译。
三、类比诵读法
类比诵读式分为两类:
1.类比诵读教学法是把两篇或几篇内容、思想、形式、表达技巧相近、相似的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诵读、探究、拓展,以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
类比诵读教学法的形式灵活多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诵读、思想内容的比较教学、文章结构的比较教学、表现手法的比较教学,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类比诵读就能从文字到内容和主题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的诵读教学法能发挥出教学的整合优势,“化零为整”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感并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类比背诵法。以四人为一组,背诵相同的段落,比较出谁背诵得又快又准,早背完的同学奖励更多的背诵内容,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背诵的自信力,达到了合作共享教学资源的目的。
四、默写纠错法
但当前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我们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即使是背熟了,但很快又遗忘了,更有甚者,很多学生课文背得很好,但默写起来,却错别字层出不穷,常出现同音字和形似字的错误,我们必须借助默写纠错环节落实学生具体掌握的文本内容。每课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都要以默写的形式加以巩固,从而才会在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试中游刃有余!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