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评价机制的探讨
2015-06-30张培培
张培培
摘 要:本文指出了高校公選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选课;评价;考核
高校中开设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求学生必须修满3-4门公选课学分才能毕业。然而目前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上课不认真,“选而不修”“混学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削弱了公选课课程开设的意义。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及其相关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加强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1]。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可以真实客观地展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公选课评价机制的探究和实践,建立适用于全院公选课的多元成绩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发挥。
美国大学教育公选课的考核中主要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英国的大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研究性实践活动,来培养创新人才;法国高校的公选课考核由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学年考核相结合而成,突出考核的连续性、综合性;德国学生可以自由安排他们的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对所修课程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是否、何时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考评十分严格,但有多次考试机会[2]。
国内公选课评价方法很多,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不同高校公选课选择攻略,把学校里不同公选课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了汇总,使得通过率高的课程会“一课难求”,较难通过的课程没有人选,也是造成选课冷热不均的原因之一。通过调查汇总,国内高校目前公选课实行的考核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终结性考核,期末写篇论文或者闭卷、开卷考试一次;一种是过程辅助的终结性考核,教师把平时点名和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出勤和表现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期末交论文或作品等作为期末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目前对不同公选课来说,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是从网上下载转抄、东拼西凑而成,可完成任务,重复率比较高,有的甚至完全相同。闭卷、开卷考试更是会使学生出现较多的作弊现象,难以准确衡量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学生平时出勤率不高,“修而不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对学生全部点名浪费上课时间,随机抽点让学生出现侥幸心理,有些学生点完就走,点名无法控制学生真正到课学习,更加无法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效果。另外,还有学生出勤率很高,但是上课不听课,玩手机,授课效果也完全达不到要求,因此出勤情况也不能准确表征学生掌握情况,依靠出勤、点名进行考核仍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要准确测试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素质,真正发挥公选课培养人才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非常必要。建议如下:
①加大平时的形成性考核的权重配比,并实现形成性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多样化的随堂作业代替点名,以小组合作完成调研或实验任务代替教师枯燥讲解和演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讲台下低头玩手机的状态。由教师给出任务,通过小组合作调研或实践、ppt制作与个人展示、主题辩论、随堂作业等方法进行考核。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课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课题,由学生自行命题并组队完成,根据学生的思路、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等因素综合给分。
②增加拓展性考核项目,使学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创新性调查和研究,培养他们勇于担当、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巧于实践、敏于发现的能力。
③建立公选课评价网络公共平台,使公选课不再各自为政,一团散沙。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避免了因公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院系,联系不是很方便的弊端。与信息化教学接轨,实现部分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开卷考核在信息化平台上实施,利用随机出题的特点,避免开卷考核过程中出现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
④建立适合于任何一门公选课的成绩评价体系,而不是只针对某一门课程可以实施,而其他课程不适宜。根据不同类型的公选课特点,能够提出适宜的最能体现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体系,包括笔试(开卷、闭卷)、口试、答辩与论文相结合、研究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学生的创新活动、参加某个相关学科竞赛的成绩等。每个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
⑤部分高校倾向大量增加尔雅通识课,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实现上课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但听课过程也自由,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玩游戏、看电影,真正听下去的很少。而且与教师互动少,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只要听完课即可得到学分,考核方法不合理,并不建议大面积采用。
公选课作为每个高校学生必须要上的一堂课,要充分真正体现出公选课设立的目的,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建立全面的学生考核评估体系和公选课评价网络公共平台,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使学生真正从公选课的学习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不认真的学生“混”不到学分。
参考文献:
[1]杨少辉,王洁华,宋英今.多元化考核体系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141-143.
[2]郝艳红,孙楠.高校公选课教学和考核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