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以来辨伪论文分析研究

2015-06-30姜丽彦郑坤

中国市场 2015年50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

姜丽彦 郑坤

[摘要]以“辨伪”为检索词,借助中国期刊网,对2000—2008年文史哲及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中关于辨伪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世纪以来我国文史哲及电子技术信息科学领域中关于辨伪论文数量、相关作者、“核心”期刊中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今辨伪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辨伪;论文分析;定量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76

辨伪是文献实证——考据的形式之一,是传统学术中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文献学构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辨伪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辨伪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它的涵盖面很大,凡是有真伪问题的古史事、古籍书、古器物、古碑刻、古字画等,均在其辨识的范围。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作为研究古代思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辨伪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并不算长,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当代古典文献的辨伪仍是一个比较辽阔而活跃的学术领域,细致的辨伪工作更是大有作为。

1研究方法

为了解20世纪以来我国辨伪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比较准确地呈现我国辨伪的研究现状,本文以“辨伪”为检索词,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2000—2008年为时间段,针对文史哲及电子技术信息科学领域全部期刊检索出关键词中包含“辨伪”的所有论文,精确查找,共检索到相关论文253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为10篇。经过筛选及梳理获得243用于本文的研究中。在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数量、相关作者、期刊分布及核心期刊中发表辨伪论文的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就我国在辨伪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2结果分析

21辨伪论文定量分析

(1)2000—2008年历年刊载论文数量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中检索与本文研究目的相关的辨伪方面的论文共243篇,年份分布如下图。(现正值2008年8月所以年份分布未包含整个2008年发文数量)

2000—2008文史哲及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全部期刊收录辨伪论文情况

从下图中我们看到,自2000年1月—2008年8月,全部期刊中每年刊载辨伪方面的发文数量分别为9篇、17篇、18篇、13篇、31篇、35篇、45篇、57篇、18篇。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国内文史哲及电子技术信息领域在辨伪方面的发文数量虽然每年的论文数量增幅不大,但2003的13篇到2004年的31篇,增加了18篇,此后每年增幅呈稳步上升趋势。由此可见,近21世纪以来辨伪研究关注程度逐年得到了提高,每年关于辨伪的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相关作者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发表论文两篇以上的作者共27位,3篇以上有6位,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潘深亮,9年内发表有关辨伪方面的论文达7篇之多;其次是张京华6篇、靳志忠5篇;林艳红、杨绪敏、张利各发表3篇。另外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杜廼松、郭桂滨、李廷勇等21人。近年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辨伪的研究中来。随着新的学科知识——考古学、年代学、文字学、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辨伪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新发展。

22期刊分布分析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对全部期刊中关于辨伪发文数量在2篇以上的期刊进行了统计,全部期刊中发表论文4篇以上的单位是收藏界、艺术市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收藏家、学术界、云梦学刊;发表论文3篇的单位有安徽大学、东方论坛、故宫博物院院刊、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历史研究、荣宝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投资;发表2篇的单位有安徽史学、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河北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等机构。其中属于核心期刊发表有关辨伪的论文机构两篇以上的有学术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故宫博物院院刊、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文史哲、文献、学术月刊、安徽史学。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而其他期刊发表的较多一些。

3核心期刊中有关“辨伪”论文内容分析

笔者以“辨伪”为检索词,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2000—2008年为时间段,针对文史哲及电子技术信息科学领域核心期刊检索出关键词中包含“辨伪”的相关论文,精确查找,共检索到相关论文65篇,对辨伪有关论文内容的分析如下:

31通过辨古书或诗词,从而辨其作者

不辨古籍之真伪无法确定文献的价值。一部古书,只有对其作者明确、成书时代肯定、书中是否附益并得以认知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评定其价值。如《〈经义考〉辨伪一例》通过《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三“吴氏澂仪礼逸经”条所引“又曰”一段文字考证了作者不是何乔新,而是程敏政;《关于高棅诗学的两个问题——兼与陈国球先生商榷》从文献学角度梳理《唐诗正声》现存的明前中期各种版本,发现:现存最早的成化17年《唐诗正声》有两种,均没有《唐诗正声凡例》论诗文字。《唐诗正声凡例》最早出现于嘉靖三年的刻本上,此时距离高棅去世已一百年,不可能出于高棅之手。

32描述某人的辨伪成就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描述及总结某人的辨伪成就的文章数量较多。其中以描述梁启超、胡应麟、顾颉刚及钱大昕的文章最多。

在李廷勇的《传统与近代的交融——梁启超古籍辨伪成就述论》一文中对梁启超的辨伪成就作一番清理,阐述了梁氏在近代理性的疑古思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一文根据胡应麟的分析论述了伪书的价值大体分为学术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实用价值。在《胡应麟和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一文中阐述了胡应麟对古代小说的辨伪、小说的整理和创作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非常重视古书辨伪工作,他以开阔的视域、渊博的学识和精密的方法,对《孟子注疏》、《竹书纪年》、《甘石星经》等一批古书的真伪进行了认真考辨,语多精谛,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钱氏还对古人作伪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其中不乏积极的学术启发意义。钱大昕的辨伪成就在张涛的两篇文章《钱大昕的古书辨伪成就》和《钱大昕的史籍辨伪》中都有体现。

33某个朝代的辨伪成就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查询到的核心期刊有关概括某个朝代的辨伪成就也很多。其中以描述汉代和明代的辨伪成就为主。

《汉代文献辨伪的成就》一文,作者王国强从汉代伪书产生的原因出发,描述了自司马迁开始,刘向、班固、王充、马融、郑玄等人不断从事文献辨伪而取得的成就进而阐述了汉代文献辫伪的方法。

《明代辨伪学的理论创立与实践》一文概括介绍了在古代文献学史中,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肆力古学在辨伪学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和重要成就。明人辨伪有理论的重大发展,其成就有:系统总结辨伪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辨伪学的规律,使辨伪学走向成熟。明代学者在伪书考辨的实践上也有诸多成果,所考之书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明人既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的著作,如宋濂的《诸子辨》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又有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的著作,如梅鷟和他的《尚书考异》。明代学者的成就对后世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与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

4结论

辨伪是一切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古典文献只有经过辨识才能取作学术研究的资料,否则有莫如无,有恶于无。现所分析的论文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但是对某一主题的研究并不充分,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司马朝军,沈科彦《经义考》辨伪一例[J].图书情报知识,2007(3):48-49

[3]王嘉川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J].图书与情报,2004(5):55-57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基于实时荧光PCR的鹅鸭混合绒定量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香豆素
秦皇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