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2015-06-30贺莉莉

中国市场 2015年50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贺莉莉

[摘要]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规范自身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为分析对象,指出了事业单位建立执行内控制度遵循的原则及其作用,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31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原则及其作用

11内部控制制度设立执行遵循的原则

111一致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强化事业单位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制度,需要與已有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一方面,要以相关法规为基础,不超出其规定,否则制度出现冲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内控制度应该是已有法规的细化,对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及服务中的具体细节加以规定,规范业务及服务流程,提高业务及服务的效果。

112符合自身实际原则

在已有的法规框架内,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及服务行为,需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财政部出台规范文件具有宏观性,而具体的内控制度则需要注重自身实际情况,业务流程或者服务规定都需要从事业单位自身性质出发构建。

113全面原则

规范日常业务及服务的管理制度,需要做到全面,需要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既包括对业务流程的规定,也包括对员工行为的规定,有必要对重要的业务领域单独加以规定,尽量做到全面。

114执行反馈原则

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制度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达到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制度的执行与效果是相互的过程,需要及时搜集反馈信息,找出制度不足之处,及时加以修正。

12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产生的作用

121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公众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行政事业单位是公众评价政府形象的窗口,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服务水平,代表了行政单位的整体水平,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实现了业务及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对部分内控执行较好的事业单位评价逐步提高,对其办事效率与服务态度有了新的认识,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122强化了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有效防止了违规行为发生

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业务及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将所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强化,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内容,弥补了已有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有效防止了违规行为的发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了有效约束单位员工行为的作用,对外树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清正廉洁的公众形象,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此外,严格的内控制度可以实现事业单位的严格管理,能够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产生。

12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逐步改革,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者,长期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效率较低,社会评价不高,公众认可度较低,提到事业单位的服务,公众摇头失望的表现较为普遍。内控制度的实施,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管理,部分事业单位已经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实施,且引入了部分企业管理模式,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做到计划、控制、考核等全方面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性活动能够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其向社会主体提供服务的效率,也提升了自身的运作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停留在制度层面,缺少执行的内在动力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强化,滞后于企业的管理与改革,财政部也是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意见,真正扎实推进改革的时间不长,加之我国事业单位机构庞大,既有全国性的单位,又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单位,事业单位的差别较大,有纯服务型,也有纯业务型,二者兼有的单位也较多。由于市场压力的作用在事业单位自身没有完全显现,因此其内控管理缺少内在推动力,外力推动只能让制度停留在纸面材料上。

22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认识仍存在误区

其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制度的必要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领域一般带有公共性质,部分事业单位具有地域垄断性,因此对于市场经营方面不存在压力,内控制度作为提高经营能力的措施,部分单位认为其对事业单位的作用有限。其二,对内控制度的实用性方面。对于服务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层面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具体涉及审批等业务与内控关系不大,各项业务都有审批条件,满足条件即可审批,与内控制度的关系不大,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种形式,建立起框架即可。其三,对内控制度适用范围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认为内控制度对于财务方面的作用较大,对于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不大,因此将其缩小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

23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少针对性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直接按照财政部制度范本出台了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导致所构建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成体系,且指导性较差。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概括性较强,操作性较差,缺少明确性规定,具体的岗位设置和责任划分也不明晰,另外,内控制度的覆盖面较窄,许多重要的环节没有包括在内,难以实现全面内控管理。

2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足

具体的执行是内控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由于管理层对内控制度认识的误区,导致很多制定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单位在执行内控管理制度过程中,遇到冲突的制度及违规行为,管理层没有授权进行处理,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其有效性大打折扣。

3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31推进内控制度的实施

管理部门应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推动内控制度的实施,市场化改革已经向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需要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单位性质,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为指导,制定細化内控管理制度,将内控制度的推行看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契机,将内控制度由纸面制度变为执行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动力。

32纠正内控制度认识误区

其一,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部分事业单位承担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作用,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要,内控制度的实施能够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办事流程,弥补原有制度漏洞,提高服务及业务水平。

其二,对内控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具有一致性,都是规范业务流程的有效制度,内控制度还能够约束员工行为,提高业务及服务的合规性,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而且是必要的保证制度。

其三,内控制度对于防止财务方面违规操作等作用较大,对于常规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强化管理的一种制度化手段,对整个单位的业务及服务活动都有规范和强化作用。

33细化内控制度实施细则,提高制度针对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根据财政部内控规范和已有的内控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提高其操作性,使制度实施贴近日常业务及服务活动,明确岗位责任具体,使内控制度尽量覆盖整个业务及服务流程。

34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内控制度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管理层需要改变认识误区,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授权执行部门推行实施内控制度,较少制度推行阻力。另一方面,对执行部分进行监督,防止执行部门违规操作,破坏内控制度在单位内的公信力,同时要定期评估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实施对制度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18).

[2]况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J].中国市场,215(37).

[3]马新灵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分析[J].中国市场,2015(39).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