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建设 实现内涵发展
2015-06-29孙立李华民张建飞陈静
孙立 李华民 张建飞 陈静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生命,也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着手点,是促进优质教育形成与发展的持久动力。昌平区通过加强区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加强三级课程整体建设,推进课程资源优化,努力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增强课程领导力
2014年,昌平区召开了全区课程改革工作会,修订、颁布了《昌平区加强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课程开发、实施到管理、评价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对基层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次主题性强化培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全面提升课程领导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课程整体建设与研究,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出发,我们强调要将学校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加强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加强三级课程之间、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整合研究。
二是加强管理与指导,确保地方和校本课程有效实施,打造精品课程,促进品牌建设。重点是规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校本课程品质,优化校本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对学校的指导、评价,逐步建立行政部门主管、业务部门主责、学校具体实施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完善课程备案、报审、监控、评价制度。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区级层面建立起一支由课程室牵头、以课程建设优秀校为主的核心团队,通过专题培训、校际交流、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团队的课程建设水平,建立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储备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体现地方优势和学校特色的自主课程。同时,我们还以“翱翔计划”“雏鹰建言计划”为抓手,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优秀学校的典型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管理资源、智力资源的融通共享;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整理、汇总、集中呈现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的扩大宣传、深入了解、自主选择、广泛使用。注重实践类教育资源建设,注重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建设,促进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发展,开展优质资源展示活动。我们将市级“义务教育项目”“地方课程建设项目”和“专题教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四个课改项目融合,为实验项目学校或任务承担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平台,开展“系列走进学校”活动,先后走进马池口中心小学、回龙观中学等,使区域内学校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案例研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是注重开发区域资源,拓宽学生课程内容。区教委努力挖掘、培育区内校外教育资源,重点培育18家校外资源单位,开发、建设出近50套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500余门校内课程共同组成昌平区课程资源库,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构建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规范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课程质量
区课程管理部门利用审批备案、年报、联合视导、质量监控评价等方式,加强对课程的监管、指导、检查与评价,确保课程管理规范、落实到位、实施有效。同时,引导学校更加注重对课程评价的研究,建立学校层面的科学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
为了推动课程建设的全面深入,我们特别加大表彰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学校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地开展课程建设。通过配套的评比、表彰、宣传活动,各学校进一步提高了认识,高度重视课程管理、资源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课程推进方法,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有效交流、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