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15-06-29谭荣
摘要:时下,在很多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总能看到许多学者表达这样一种看法,即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之间似乎横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相距甚远,甚至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多数人都把中学语文教育描述成一个裹足不前的小脚老太,似乎进入大学以后,这老太太终于幡然醒悟放足前行了。而在笔者看来,大学语文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也并非完全水火不容,相反,二者倒是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断然不可割裂开来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学;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语文的基本特点
从课程性质上来看,《大学语文》虽然在学科定位方面还存在广泛的争论,但不容否认的是,它首先是一门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写作、欣赏水平,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而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则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被明确指出是其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能力的加强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道德修养的提升。很显然,二者都作为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
2.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区别探讨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上究竟有什么区别,有学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工具性,极少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阅读文学作品。而大学语文却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创新能力等等,而事实上,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是这样规定的: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含了“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两部分,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定数量的模块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取学分。如此看来,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是很全面的,我们不能坐井观天,戴着传统保守的有色眼镜看中学语文。
当然也有人说小学语文是语言文字,中学语文是语言文学,大学语文是语言文化。所以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就有人提出大学语文的选篇范围应该侧重于文化方面。他们殊不知,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有大量反映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方面的篇目,比如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未来》等等,所以仅仅希望借助于篇目的“高大上”来与中学语文划清界线,是完全行不通的。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更是说明这些作品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是老少咸宜的,更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而挖掘出不同的深度,提升到不同的高度。
其实,除了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除了在篇目上无法完全划分界限以外,在授课过程中,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底子普遍略差一些,语文基础薄弱,所以老师们上课时,也不得不大量讲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古代文学篇目,如果不首先从字词方面进行疏通,课堂教学完全无法进行,那种以为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语文课堂上完全脱离基础知识教学,只靠所谓的“文学欣赏”来提升人文素养恐怕也只是一句空话,甚至可能连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基本目标也难以实现。
另外,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也并不完全就是字词句的天下,很多语文老师也在语文应考和语文素养的夹缝中努力寻求着相通之处,努力传达出他们对文字、文学、文化的敏感体验和人生情怀。当然由于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和大学语文各有侧重,但笔者认为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中学语文因为应试的需要,所学的知识被分解成一个一个孤立的点,即“知识点”。而在大学语文中我们应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让它形成一个个“知识链”。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弄清楚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努力把这些知识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大语文”,这才是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共通之处
从教学方式上看,两者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基本上看不到传统的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场景了。在大力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朗读、背诵、感悟等,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只做指导,不做过多干预。这些方法均值得大学语文教学继承和发扬。当然,除此之外,大学生因为课余时间较多,而大学语文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前预习积累,课后复习巩固,都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帮助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另外,中学语文教学虽然也有研究性学习的模块,但是受限于时间以及学生的研究水平,所以基本上是形式大于内容。而在大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宽裕,教师在这一方面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再者,大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讨论,对教学效果进行网络测评等,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结语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相比,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语文教育。虽然,随着大学学科专业化的发展,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能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地位相比,但是其所承担的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并没有变化,大学语文应该走出象牙塔,适当了解关注学生接受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不能老用传统保守的眼光看待中学语文,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学生是带着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进入到大学语文的课堂的,如果不对他们过去的学习经验进行了解和整合提升,而是断然否定他们十多年的学习经验,势必会破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只有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相互了解交流借鉴,才能共同完成母语教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孙重安.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之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何二元.大中衔接:大学语文比较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4]杨枫.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之比较[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作者简介:谭荣,(1974.5-)女,湖北巴东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 ,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