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砖引玉

2015-06-29姚永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对比背景

姚永红

【摘要】语文中的对比教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内容或结构相同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通过对一篇或多篇课文的背景、情感、人物行为、结尾等各种因素的分析、对比、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比 背景 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4-02

对比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也是人们区分、鉴别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求同存异,才能更好认识事物。语文中的对比教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内容或结构相同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通过对一篇或多篇课文的背景、情感、人物行为、结尾等各种因素的分析、对比、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比教学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能巩固、复习旧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牢固。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对比方法。

一、不同文学作品相同背景的对比

背景对比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所学文章主线和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如讲《买火柴的小女孩》时可把它的背景和《穷人》的背景进行对比,两篇文章都写的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穷苦人民悲惨的生活和命运,同样的社会,穷人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却高尚、淳朴、乐于助人,而富人生活富裕却冷漠,为富不仁。两篇文章中穷人和富人的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就能真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对穷人的同情和对富人的憎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同一作品中人物行为、态度的对比

同一篇课文中人物行为、态度对比教学能使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容易准确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验文中主人公的感受,使学生融入课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品质。如学习《唯一的听众》时平铺直叙的讲解我弹琴有多难听,我多沮丧,比较乏味学生不易体会和感受,如让学生好好体味爸爸和妹妹对“我”的评价再结合作者自己的行为去品读,学生就能体会作者当时十分沮丧的心情,而音乐教授对我默默的关怀、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才使我重拾信心,最终走上音乐之路,可见鼓励的重要性。如此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准确把握文章感情线索和中心,而且能很好体会和感悟生活,知道了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三、同一题材作品表现方法对比

表现方法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表现写作中心的手段、形式。通过对比,透过这种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方法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在潜力。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咏梅词二首》中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词时,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词在表现方法上的异同。学生通过阅读,认为这两首词写梅花时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都通过点面结合寓情于景。但两文又各有侧重: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主要描写梅花在驿亭外断桥边独自开放,没人在意的景象,表达了封建时代正直而受排斥的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境,充满了悲观、孤寂而有无奈的情绪,表现了他们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同流合污的品格。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作者通过写“风雨”、“飞雪”、“百丈冰”下迎寒开放的梅花勾勒出“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的梅花形象,充满乐观向上的的精神,赞颂了乐于奉献的精神。可见,同一景物表现方法不一样表达果就不同。运用对比教学法既可帮助学生确立明确而清晰的印象,使之分清事物的异同,又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给他们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相同题材作品结尾对比

文章的结尾有概括全文内容,进一步强化或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意义表达得更加深刻的作用。如果巧妙的把几篇文章的结尾进行对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还能巩固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凡卡》的结尾可以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进行对比。《凡卡》以梦做结尾,暗示凡卡美好愿望的破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激发人们对凡卡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现状的愤恨。《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小女孩冻死街头结尾,现实中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摆脱不了冷、饿、苦、痛的现实,只能在幻想中和死后才能享受快乐,才能获得幸福。这是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两篇文章对比之后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了解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感受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就能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丰富了课文的教育内涵。

实践证明,对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是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熟练运用对比教学,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拓宽知识面,在对比中牢固地掌握知识。起到温旧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对比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背景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