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29赵云连
赵云连
【摘要】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由于大学语文不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直接表述,不是对审美规律的直接揭示,不是对语言能力的直接培养,不是对人文思想的直接宣传,而是作为语文知识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教材大都是选文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迷信“教师”,而要师生共同探究中进步。本文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以及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简要分析了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教学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大学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5-01
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自信。就业的压力、部分人价值观念的扭曲、学校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语文学习被很多学生所忽视,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法也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探究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探究教学法也称为发现法或者研究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些事例和相关问题,但不详细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观察、阅读资料、讨论或者实验)去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而言,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去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去挖掘语文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这对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大学语文课堂里,非汉语专业的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不重视大学语文学习。原因主要有,现在的教育以升学和求职为首要目标,高校只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迎合市场需求,只关注学生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培育。部分大学生在结束高考以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教师也因为学生或者高校的这种态度而对语文教学缺乏创造力。这种情况直接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不能准确获取信息也无法进行顺畅的人际交流。他们整天接触的都是网络中很轻浮的网络段子或者是其他一些没有任何素养可言的快餐式文学。
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带有研究性质。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大学课堂教学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缺乏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说中学教育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而倒逼教师增强这种“互动性”的话,那么部分大学教学在互动性方面简直是一种倒退,缺乏互动性就不可能使探究式教学深入开展。
三、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地设计探究方向。探究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探究问题的角度也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一篇文章的纵向进行探究,也可从横向进行探究。纵向探究是从文章不同的角度以及写作背景提出问题探究;横向探究是从文章相同的角度,探究类似文章的写作手法。
(二)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构建生动有趣的情景,即通过一定的手法,为学生再现书本中所描述的一些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运用探究教学法中,构建这种情景,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动力和求知欲。比起传统教学中,老师一个人拿着语文课本解释其中的内容,这样的方法会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情景的创建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三)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收集相关素材。素材是学生对课本进行探究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当然首先还是要使学生精读课文,这就可以借助上文提到的情景创设的方法。课本才是最基础的素材,如果对课文不了解,就无法拓展思维、发现问题。其次才是与探究对象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寻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协助他们进行校外调查、访谈。
(四)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如果学生和教师缺乏互动,那么教师就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想法教师也无从掌握。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更进一步增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使真理越辩越明。
总之,大学语文课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它是提高大学生母语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不能忽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而探究式教学让这门课更加生动有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探究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兰香红.大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