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量化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2015-06-29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学校
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学校 于 艳
今年我在本班进行了个人的市级科研课题“中小学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想使班级的自主管理做到科学、有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得依赖于一定的策略和手段。因此,我在我的语文课上借助自己研制的量化表与相应的奖励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下面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借助量化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
一、借助课上量化表
今年我班语文课上采用了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模式。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导学案的能否顺利开展与实施,每一步骤的落实也必须有相应的量化分数作支撑。因此我就设计出了这样的量化表。
课上量化表的使用说明:
一是“独学”部分的自主:第一环节的“独学”,在学生“静、专、思”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评价一下,并适当给每个组加量化分数,并记在班内的量化黑板上。
二是“对学”部分的自主:“对学”环节是对桌的自主与对话。比如,语文课第一课时教学中,有的学生肯定对理解字词如“玷污”“秉性”等存有难度,这时“对学”是必要的,然后老师也要及时加减量化分。
三是“群学”部分的自主:“群学”分两小步进行:第一次是3人群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有利于把两人“对学”中的缺陷及失误第一次化解;第二次是一个小组的群学,这样能化解组内高难度的问题。
四是“展示”的自主:高效课堂最高潮的环节当属“展示学习”环节了。全班每个小组的每个组员都要全员参与。每个小组按导学案上的要求汇报完毕后,好不好,对不对,全员参与情况行不行,量化分应给多少,此时不是由老师说了算,而是台下的学生有权力,进行激烈的评价、补充、提问、辩论、最后给出合理的量化分数。
一节课结束后,每次教师都要简单做下组内分数统计排名,口头做下奖励。最后由班级量化员记录下来。下午放学前要登记上墙,便于每个小组之间的对比、评比。
二、借助组内学习量化表
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配合高效课堂的展开,现在每个班一般是把学生分为6人一组。学生的学习是班级的主阵地,主战场,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控犹为重要。因此我班的“组内学习量化表”是这样设计的。
第 小组学习记录表 组长: 时间:本周奋斗目标:
这个量化表非常重要。它几乎囊括了学生一天的学习表现:有作业、预习、字体、成责任区态度等几大项目。这些项目量化分数的来源途径广泛:可以从老师的反馈中得到,比如,我批完语文作业后,会在批注上标上加几分或减几分,作业发下后量化员会及时记录在“作业”一栏;也可从负责区的学生反映中获取分数,比如,检查预习的负责人会反映某某的预习效果怎样,应加分还是减分;也可以从课堂上的表现获取。例如,我班的第四组学生有次在课文《小桥流水人家》中借助“图画法”边讲边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家乡的美景,由此每人获得3分量化奖励……每天,我每天可以通过此表,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策略。
三、借助班级责任区划分表
在学生“组内学习量化表”与“日常行为量化表”中,都提到了“责任区态度”这一栏。现在这里做下解释:因为班级自主管理的原则是“人人有事干,有事人人做”“自主管理,自愿规范”。学生组内还有诸多事务要有人经管。这就需要增加人手,当然这对于各个责任区的责任人员也是一种督促作用,通过量化表现培养长期的责任感。因此产生了组内“责任划分表”存在的必要。四、量化方面的总结方式
1.日小结
我班的日小结是这样的:先由每组量化员统计出每个学生的语文学科的量化总分数,填写好量化表,换算出“量化星”-(5分量化分=一颗小红星)最后完成在“量化墙”上。再在组内进行日小结。
2.周小结快乐量化
每周五是全班学生最快乐的时刻。除了在组内计算周内排名外,最让学生期待的是可以根据“综合表现(红星表)”进行套圈活动了。是这样的:我班规定,只要你好好表现,从各渠道凑足10颗小红星,(一颗小红星=5分量化分)就可以参加套圈活动。而奖品方面我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首先奖品得是学生喜欢的。其次奖品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便宜的放前面,贵的放后面,让他们想套又套不大着的位置,吊足他们的胃口。每当周五来临,孩子们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排成队套圈。这段时间我就是利用这种量化方式,促使他们非常乐意地学语文。
3.月评价快乐量化
我班基本上是每月物质奖励前两个优秀的语文小组,领奖前每组合力要表演一个节目,除了娱乐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
以上这些自主管理的量化方式方法,对于我班的语文教学是很有效的。当然其科学性和延续性还有待于日后的进一步验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日趋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