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在幼儿混龄教育中的融入
2015-06-29陈凤燕
陈凤燕
摘要:幼儿混龄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混龄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化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了解了幼儿混龄教育情况,分析民间文化融入幼儿混龄教育意义,研究民间文化在幼儿混龄教育的融入。
关键词:幼儿混龄教育;民间文化;民间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16-01
前言:近几年人们充分认识到幼儿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混龄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它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必经阶段。在幼儿混龄教育中可以融入民间工艺、民间游戏、民间故事等内容,从小培养儿童优秀民间文化知识,为儿童健康成长建立基础。如何在幼儿混龄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化是儿童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一、幼儿混龄教育
幼儿混龄教育是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互相接触,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同处一个环境中共同生活和学习。混龄教育可以提高儿童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儿童交流能力,满足儿童自身发展需求。混龄教育有很多好处,它给不同年龄段孩子提供互相交往机会孩子,通过大班孩子带小班孩子做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孩子交流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目前孩子接触文化方式有限,比如温州孩子大多不了解民间传统风俗,混龄教育可以将民间文化融入教育当中,让孩子从小处于民间文化环境氛围中,通过做游戏方式更好地学习民间文化[1]。
民间文化融入幼儿混龄教育意义
(一)促进传统文化继承。民间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儿童最先接触的是民间故事和文学。把民间文化作为混龄儿童教育内容可以使儿童接触、体验、吸收、理解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使民间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民间文化是保护民族文化做好方式,也是继承民族文化有效途径[2]。
(二)锻炼儿童思维能力。混龄儿童处于各个年龄段之间,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但儿童对新鲜事物都会充满好奇。民间文化大多是儿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它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通过官接触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民间文化产生兴趣,潜意识中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三)为儿童树立道德观念。民间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儿童从民间文化中吸取劳动人民传统美德。民间文化中有许多传说,这些传说故事引导儿童除恶从善,为儿童竖立舍己为人、真诚奉献精神。儿童在民间文化中找到学校榜样,从小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指导儿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民间文化在幼儿混龄教育中的融入
(一)民间工艺在幼儿混龄教育中的融入。混龄幼儿对新鲜事物动充满好奇,在幼儿混龄教育中可以教儿童制作民间手工艺品。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姿,剪纸是民间手工艺品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形态。民间剪纸作为历史遗产一直延续下来,它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师可以在小团体上建立剪纸活动主题,把儿童分为几组,每组儿童年龄段各不相同。老师教学生如何剪纸,然后让每组儿童互相合作剪纸,看看那个组剪的最好。通过剪纸活动,儿童理解到手工艺品文化价值,加强混龄幼儿之间的交流,锻炼动手能力,开发儿童智力。
(二)民间故事在幼儿混龄教育中的融入。讲故事是儿童经常接触的一种方式。民间故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它代表着人们价值观念,包含对世界认识和态度。儿童处于童年时期,认知带有具体形象特点,他们思维方式由某种刺激物引起,因此要借助具体形象事物来认识抽象概念。民间故事趣味性十足,儿童在接触民间故事时展开自由想象,在故事中漫游,找到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民间故事丰富文化内容给儿童带来娱乐,抚慰儿童情感,潜入到儿童心灵深处,是幼儿精神世界成长的摇篮[3]。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混龄教育中的融入。混龄幼儿虽然年龄不同,智力发展不一样,但他们都喜欢做游戏,无论什么样年龄做起游戏来都会认真投入进去。民间游戏是民族流传下来的生活文化,它以无意识状态存在,又在特定时机用一种自然方式流传下去。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可以融入民间游戏方式进行教育。儿童根据自己年龄、性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没有任何强迫和勉强意味。其中温州民间游戏最具特征[4]。
摸珠游戏是儿童经常做的一种游戏。首先用橡皮做成旗子,用补衣下脚料做成一个沙包,儿童之间互相抓珠、摆珠、扔沙包,花样百出,指法敏捷柔美。这种民间游戏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动手开发儿童大脑。
打魔拳游戏中,两个儿童手紧握在一起,脚固定在一个地方,打拳似的拉来拉去,一方用尽全力使对方脚先移动开,就算赢了。有力气的男孩可以找个大点空地打魔拳。在游戏过程中,力气是一方面,还要讲究技巧。儿童在打魔拳游戏中非常开心,同时还锻炼了身体,娱乐身心。
划船游戏讲究合作精神。在划船游戏中,混龄儿童不分年龄,面对面,手拉手,屁股坐在同伴脚上,竖着口号“一二”、“一二”往前冲,其中“船头”手要拉紧,“船尾”腰要挺直,动作要协调一致。做起游戏来一高一低,很像船在风浪中飘摇形态。这个游戏促进混龄儿童合作能力,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互相弥补,年龄大的儿童帮助幼小儿童完成任务,发展友谊。
总结:儿童身心发展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在幼儿混龄教育融入民间文化使儿童感受到关爱、帮助的和谐环境。儿童接触民间文化后,吸收民间文化精髓,明辨善恶是非,为自己树立优秀榜样,建立高尚道德情操,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在学习民间文化中,儿童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合作,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发展健康身体,促进混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罗旋.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1,10(030:117-120.
[2]赵淑芳.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乔立平.面向幼儿教育的民间故事交互体验游戏设计与开发[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4]黄梅珠.在民间游戏中实施混龄教育[J].文理导航,2014,1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