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平衡受荷下基坑开挖静力计算

2015-06-28成守泽

四川水泥 2015年4期
关键词:静力桩体深基坑

成守泽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25)

不平衡受荷下基坑开挖静力计算

成守泽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基坑两侧常受到不平衡荷载的作用,其受力特性与理论上的平衡受荷有明显不同。本文基于弹性地基梁法,考虑支撑对两侧荷载传递的影响,推导了基坑在不平衡受荷下的静力计算公式,实现了基坑不平衡开挖条件下的静力计算。计算得出,受荷较大侧的桩体变形和弯矩均较大,可以对左右两侧采用不平衡的设计方法。本文为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基坑开挖 不平衡受荷 弹性地基梁法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层结构、开挖顺序和已有建筑等现场条件的影响,基坑两侧可能受到不同大小荷载的作用。林刚1等采用有限元程序Plaxis,模拟了基坑在不平衡堆载条件下开挖,得出基坑受不平衡荷载的作用,围护结构两侧内力、位移有较大差异。姚爱军2等通过对某地下车站的不平衡受荷现场监测,分析了深层土体位移、墙顶位移以及支撑轴力等的受力性状,得到了基坑两侧不同的受力变形特性。为了保证基坑安全,设计都是取较大侧荷载进行计算。但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工程造价。本文在已有研究3基础上,提出了不平衡受荷的计算方法,为基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1 公式推导

土压力分布特征假定:作用于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按开挖面以上线性增加,开挖面以下保持不变。不考虑冠梁及围檩的作用;支撑简化为连续梁,在两侧桩体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在支撑作用及开挖面处将桩截断,则可将桩分为n+2段(n为支撑道数),其中前n+1段位于开挖面以上,第n+2段埋置于开挖面以下的土体中。对每段桩单独建立方程,上下段可通过截断节点建立静力平衡方程,保证力传递的连续性。

开挖面以上,不考虑土的反作用,由弹性地基梁法,可建立方程:

i表示第i段桩的编号;x表示桩顶到计算点的距离,对每段,x的取值范围为:;hi表示第i段的分段高度;y表示桩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量。

根据假设,桩体不考虑冠梁作用,则顶部节点处的水平力和弯矩均为零;在支撑节点处,有:分别表示第i段顶、底由土压力所产生的剪力、弯矩、转角和位移。Ti、Mi分别表示第i道支撑所受的轴力和支撑端部的弯矩。

对公式(1)进行积分,将公式(2)代入后可以表达为:

对某一开挖深度,其未知量仅有支撑端的轴力Ti和弯矩Mi以及初始的转角和

开挖面以下,假定墙后土压力沿深度不发生变化,按弹性地基梁法,取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常数m为常量,有:

采用幂级数法,对上述公式进行展开求解,有:

对每一道支撑,端部与桩的连接:对砼支撑,按刚接考虑;对钢支撑,按铰接考虑。由结构力学关系,将支撑看作梁结构,可建立平衡方程,表达如下:

左侧弯矩关系:

对每道支撑,包含左右弯矩和轴力3个未知量,可通过式(7)(8)(9)建立求解方程;对桩体,当土压力分布及桩顶嵌固条件固定时,包含左右两侧的初始转角和位移4个未知量,可通过式(3) (5)建立求解方程。方程数量满足未知值求解条件。

采用matlab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很方便求解相应方程。

2 工程实例

某基坑开挖深度12m,两道砼支撑,分别位于地面下2m和8m。具体土层参数:重度γ=19.6kNm3、内摩擦角φ=7、粘聚力c=27kNm2。左右两侧非平衡荷载:左侧超载Pl=55kPa;右侧超载Pr=15kPa。围护结构弹性模量E=3× 104MPa ,按单宽计算,厚度d=0.8m。砼支撑的弹性模量

c Es=3× 104MPa ,截面尺寸:b=0.8m,h=0.7m。最终求解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 左右侧位移对比图Fig.1 The displacement comparison chart on left and right sides

图2 左右侧弯矩对比图Fig.2 The bending moment comparison chart on left and right sides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变形进行了监测。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对比(图1),可以看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由图1和图2可知,基坑两侧受到不同荷载作用,其位移和弯矩值有明显差异,受荷较大侧的位移和弯矩均较大。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位移和弯矩均向下发展,两侧差值逐渐增大。受荷较大侧的桩体变形及受力均较大,为保证基坑安全和经济合理,可以对左右两侧采用不平衡的设计方案。

3 结论

(1)文基于弹性地基梁法,推导了基坑在不平衡受荷条件下的计算。采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实现了基坑不平衡开挖条件下的静力计算。

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对比,说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受荷较大侧的桩体变形和弯矩均较大,可以对左右两侧采用不平衡的设计方法。本文对相应工程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1] 林刚,徐长节,蔡袁强. 不平衡堆载作用下深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性状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8)

[2] 姚爱军,张新东. 不对称荷载对深基坑围护变形的影响[J]. 岩土力学,2011,32

[3] 肖宏彬,蔡伟铭. 支撑挡土结构考虑开挖过程的计算分析法[J]. 港口工程,1992,28

[4] 杨光华, 陆培炎. 深基坑开挖中考虑施工过程的多撑或多锚地下连续墙的增量计算法[J]. 建筑结构, 1994,(8)

[5] 刘亚洋,卫宏. 某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9,12(11)

[6] 杨光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04,25(12)

[7]张尚根,华瑞平,刘新宇等.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动态分析[J].工程勘察,2010,(2)

[8] 范文田.地下墙柱静力计算[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8.173~184

G322

B

1007-6344(2015)04-0325-02

猜你喜欢

静力桩体深基坑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