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特色解析

2015-06-28刘德晶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六安市林业森林

刘德晶 王 鹏

1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2 山东省淄博市垢皋林场 山东淄博 255411

六安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后裔的封地,故又称“皋城”。其始终坚持“红色土地,绿色发展”的思路,先后启动实施了“五城同创、梦圆六安”, “三线三边,一点一地”(三线即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即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一点即美好乡村示范点,一地即集中供水水源地)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使六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建成了集生态、文化、宜居为一体的森林城市,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些优势为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5]。

1 六安概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地处E115°20'—117°14',N31°01'—32°40',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区位优越,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六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资源丰富,蕴藏了大量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六安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先后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六安市森林资源整体状况良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726 030 hm2,森林覆盖率38.5%,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其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 404 hm2,绿地率为34.3%,绿化覆盖率为3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1 m2(表1)。六安市自然资源主要有水资源、生物资源、农地储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

1.1 建设森林城市的优势

1)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得天独厚。2)战略定位明确,城市区位优越。3)城市品位突出,群众积极参与[6-7]。

1.2 森林城市建设的不足

1)城市森林网络:森林的质量和功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城市森林健康:荒山造林中乡土树种数量较少,混交林树种丰富度偏低。3)城市林业经济:需扩大林业龙头企业规模,培育林业产业集群,依托基地延伸产业链条。4)城市生态文化:林业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设施和场所相对较少,宣传工作开展不够广泛。5)城市森林管理:应在生态服务、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监测以及城市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不断加以提高和完善。

表1 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要指标与国家标准对比

2 规划理念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已成为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实施环节[8]。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森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构建具有六安市特色的乔、灌、草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近自然城市森林,加速六安市“五城同创”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程,进一步展现六安市山、水、绿、城、乡融为一体的森林城市特色;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和发展目标,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但将六安市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也将六安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行区、华东绿色发展示范区。因此,最终确定了“生态名城碧水蓝天,美好六安宜居家园”的建设理念。其具体内容是,充分利用六安市山、水、湖、城、森林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名城社会效应优势,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和特色的城市森林体系;巩固发挥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中部丘陵岗地农林业与水源保护功能,促进北部高生态强度承载区生态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打造安徽最富魅力,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的国家森林城市、幸福家园[9]。

3 总体布局

依据六安市地形地貌特征,现有森林、绿地分布特点和格局,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体布局为指导,以城区增绿、提质为核心,以建设生态防护林为重点,结合湿地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道路、水系、农田等各类防护林、花卉苗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地等多种模式,构建以郊区环城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的市域城市森林[10]。按照“生态名城碧水蓝天,美好六安宜居家园”的规划定位,城市森林建设在市域层面森林空间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二网、三环、五组团”(图1),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与合理配置。

3.1 一心二网

一心即六安中心城区,包括金安区和裕安区的建成区,是将中心城区构筑成全市森林绿地系统的核心。

二网即由遍及六安市的道路绿色长廊和水岸绿色长廊构筑成市域的路域廊道绿网、水系廊道绿网。

3.2 三环五组团

三环即中心城区都市绿色防护环、区县结合部绿色防护环和市域外围绿色防护环。

五组团是以霍邱、寿县、舒城、霍山和金寨5 县建成区为核心,建成组团式的城镇森林体系,组成多层次城市森林绿色组团。

每个组团内以县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为核心,根据各建成区的不同特点,构筑组团“绿核”。通过科学测算所需绿地总量,合理配置乔、灌、花、草,打造特点鲜明、功能突出、生态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森林体系,提升城区绿地质量和品位,使城市绿化建设从绿化层面提升到生态层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图1 六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总体布局

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为二环(内部绿环和外围绿环)、三心(月亮岛城市风景公园、中央森林公园、淠河总干渠九里沟城市生态风景区)、五廊(老淠河滨水绿廊、淠河总干渠生态绿廊、淠河总干渠滨水游憩绿廊、淠东干渠生态防护绿廊、城北隔离带绿廊)和三楔(北部丘陵绿楔、南部丘陵绿楔和大别山丘陵绿楔)。

4 四大体系建设规划特色

4.1 森林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城市郊区绿化以环城林带、城郊公园和风景区绿化为主,营造大面积片林,进一步拓展城乡绿色空间。森林长廊包含道路绿化和绿色水岸,最终实现铁路、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可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到97%以上,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100%以上,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的目标。农田林网建设包括霍邱、寿县、金安、裕安4 个平原区县的农田,重点建设渠、路、田、林四配套的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重点生态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指生态公益林保护、矿山生态修复绿化等。生物多样性(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涵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等,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 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现有生物物种和种群的保护。

4.2 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六安市森林文化繁荣,以已建成的4 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 处)、6 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3处)、8 处风景名胜区、35 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结合森林生态文化村以及规划新建的10 个森林文化广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促进全市森林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

做好新闻宣传和典型报道,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措施,定期公布创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民知晓率达到90%以上、市民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六安市已建设省级森林城镇7 个、省级森林村庄124 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 个、省级生态乡镇10 个、生态村7个、美好乡村示范村231 个。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县区、生态文明镇(街道办)、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村居、生态文明单位、生态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实践生态文明的典范,并以各类森林文化基础设施为抓手,开创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产业新篇章。

4.3 森林城市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六安市总面积17 976 km2,土地利用结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面积大,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为实现六安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壮大林业产业经济;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争创产业品牌;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促进森林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发展思路,以“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为主线,继续加快建设民生林业,加快特色经济林果、竹木制品加工、生态旅游、种苗花卉、林下复合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速度,形成林业支柱产业。

以山区、丘陵为重点,建成竹林基地6.67 万hm2,山区以松、杉、杂为主,平原以杨树为主,培育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6.67 万hm2,打造毛竹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竹业综合产值60 亿元。在重点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以金寨、舒城为重点,以低产改造为经营方向,培育板栗精品产业;以金寨、霍山为重点,加快山核桃产业建设;以霍邱、寿县为重点,加快柳编产业发展;以山区半山区县区为重点,加快茶叶、桑树产业发展;以北部平原和中部丘陵为重点,加快桃、梨、杏、柿等水果产业建设。加大对中药材、森林食品等林副、林特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生产规模,改善“小而全”、加工分散的局面,形成规模效益。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森林食品开发,继续建设以六安市为中心,以合六叶高速、312 国道为两翼的花卉苗木基地0.67 万hm2。

4.4 森林城市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森林城市建设中的苗木培育、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等支撑体系建设,是保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实现的最有力措施[11]。

对现有苗圃的建设重点是完善、改造,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做到审定(认定)良种推广率达到100%、林木良种应用率达到85%以上、苗木受检率达到90%以上、林木种子受检率达到100%;加强执法队伍、森林管护站点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林木资源;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建设;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严管火源,形成专群结合、军地协同、各方支持的森林防火工作格局;建设一批林业和园林科技示范园区,形成相对完善的林业和园林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以政府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建成林业科研院校、企业等单位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备的新型林业和园林科技推广体系。

5 结语

六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既是提升六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将对加快六安市全面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和改善投资环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彭镇华.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叶功富,洪志猛. 城市森林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叶功富,倪志荣. 厦门城市森林研究[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肖建武.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分析及价值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王成,蔡春菊,陶康华. 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23-27.

[6]李海梅,何兴元,陈玮,等. 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04,23(2):55-59.

[7]蔡铭.厦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若干建议[J].福建农业科技,2013(10):68-69.

[8]张勇,李土生,应宝根,等. 天台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1):134-138.

[9]吴德政,丁灿彧.厦门森林城市系统的优化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49-51.

[10]唐东芹,傅德亮.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9,15(63):40-43.

[11]赵煜,赵千钧,崔胜辉,等.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29(12):6723-6732.

猜你喜欢

六安市林业森林
六安六面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教师作品选登
艺术天地
《晨曦》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