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音比较研究
2015-06-27陈会兵朱良群杨晨笛
陈会兵 朱良群 杨晨笛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音比较研究
陈会兵 朱良群 杨晨笛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新华字典》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字典,也是较为权威且迄今最有影响力的小型汉语字典。以规范词汇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目前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标准。三者都有共同的目的,即为了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它们虽有着共同的宗旨,但也存在诸多差异。文章采用定量分析法,将三者注音进行两两比较,找出其中差异并作简要分析,进而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注音
一、引 言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今国家教育部)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了846个异读字,其中保留异读的有259个,统读的有587个。由此可见,所审字词的大半已被定为统读。“统读”意味着该字自审定之日起除了所审定的读音外,不再有其他读音。
这里的统读字,是指在《审音表》中统一读音的字。那就说明这些字在审定前都是异读字,即有不同的读音存在。审定后,只保留一种读音,即现在的统读音,其它读音都不再使用。1985年版的《审音表》是目前关于异读词读音的最新规范标准。既然《审音表》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有如此大的影响且具权威性,那为何之后的字典辞书在审音方面与之有如此大的差异?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二、《新华字典》(第11版)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比较
与《审音表》相比,最新版《新华字典》在字音的删减、增收、轻声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统读音的差异
1.统读与方言音
《新华字典》凡例中说到“注解中的‘<方>’表示本字是方言地区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是方言地区的用法。”在《新华字典》与《审音表》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括kuò、拎līn、牤māng、嬷mó、恁nèn、澎péng、萁qí、挼ruó、靸sǎ、啥shá”等字的读音在《审音表》中为该字的统读音。而在《新华字典》中要么单纯是方言字,要么可以作为方言字。第一类,单纯方言字,即该字只有方言读音,只作为方言字条目使用,不与其他读音和义项共用一个字头。如“拎līn<方>提:拎着一篮子菜”、“牤māng<方>牤牛、公牛”、“恁nèn<方>代词:~大、~时”、“萁qí<方>豆茎”、“靸sǎ<方>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靸着鞋”、“啥shá<方>代词,什么:干~?”。这些字都是只有一个统读音,且这个读音是方言读音,只有一个字头。第二类,方言与普通话并用的字,即与普通话用字构成同形异音的方言字。这类方言字在《新华字典》中分列两个字头,其中一个是纯方言用字。如“括kuò①前一音为《审音表》的统读音,箭头后的读音为《新华字典》的方音,下同。→guā <方>:挺括,(衣服、纸张等)较硬而平整”、“瞜lou→lōu<方>看:让我~一~”、“澎péng→pēng<方>溅:~了一身水”、“挼ruó→ruá<方>①(纸、布等)折皱,不平展:纸~了;②(布)快要磨破:衣服穿了好多年,都要~了”。以上这类字在《审音表》中被定为统读音,但是《新华字典》却收录了与其统读音全然不同的方言音。由此看来,《新华字典》既忠实于《审音表》,又照顾方言音义。以《审音表》的角度来看,它之所以将上面涉及到的在《新华字典》中都有方言音的字都列为统读音,亦是有它的考虑——在其说明中就有类似的解释“九、除因……之外,本表还删除了一些词条,主要原因是:……方言土音‘归里包堆(zui)’、‘告送(song)’……”。《审音表》是为普通话服务的,而《字典》则可以也应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语音信息。更何况,《审音表》发布已近30年,自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修订与改正。
关于《新华字典》中与普通话用字同形异音方言字的收录情况,董晓敏在其《从<新华字典>方言字刍议精简现代汉字的一个原则》中提到“这类与普通话用字同形异音的方言字的存在,是汉字多音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它们与普通话用字的同形关系,改造它们的读音,即用普通话规范的读音去替代方音,在《字典》中只立一个字头。这样不仅可以消除部分多音现象,也可以减少单个汉字所承担的方块字量(减少同音字),还可以使《字典》中同形字、多字头的状况得以减少,以利于普通话的推广。”[2]此篇刊文发表于1985年12月公布的《审音表》之前,该文作者所代表的这类观点对于《审音表》的修订也有一定影响,不然为何出现上述提及的与普通话用字同形异音的方言字在《审音表》中为统读音的现象呢?姜晓彤却不太认同此观点,《新华字典》收录方言字是有其衡量标准的——“首先,看这个字是否在方言区广泛使用;其次,看该字本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最后,有一部分字,即便自身无实际意义,但其反映了地区特色,也可以作为方言字条目保留。”[3]这些收录标准说明《新华字典》中收录的方言字基本上都是有实际用途的,并非冗杂繁琐。除此以外,对于方言音的收录其实也是对语言发展演变过程的记录——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字典》中收录的一些方言音现在或许很少用了,但它的存在正好表明了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这里所说的方言为地域方言,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地理条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此看来,方言的保存除了有益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学者对于以上方面的地域性研究提供语用材料。
2.统读与旧读
《审音表》将字音定为“统读”,只有一音,《新华字典》正读音也只有一音,与《审音表》总体是吻合的。但是在《新华字典》与《审音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华字典》中收录了很多字的旧读音,与《审音表》有些许差别。这些旧读音也分为两类——一是该音覆盖某字全体义项,二是该音覆盖其部分义项。如:
表1 旧读音适用于全体义项
疴 kē 旧读ē祢 mí 旧读nǐ:姓秘 除“秘鲁”中读bì外,其余都读mì 旧读bì紊 wěn 旧读wèn偕 xié 旧读jiē崖 yá 旧读ái肴 yáo 旧读xiáo屿 yǔ 旧读xù甑 zèng 旧读jìng侦 zhēn 旧读zhēng帧 zhēn 旧读zhèng佐 zuǒ 旧读zuò
表2 旧读音只适用于部分义项
以上这些字早在1985年版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就已经得到规范并统一了读音。为何作为最新版的规范辞书之一的《新华字典》还收录了如此多的旧读音呢?在上述给出的例字中,我们选取一个典型进行分析以释疑惑。
“癌字的ái为统读音”,但是该音并非是随着1985年《审音表》定稿而定的,早在1962版《新华字典》中就被确定了。这个字,以前都注音为“yán”,在丁声树先生主持1962版的《新华字典》修订时,改其注音为ái。该字字音的修改,表明《新华字典》能赶在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之前做出规范。至于改动的原因,金有景先生说:“在北方话里,‘癌’字本来读yán,跟‘炎’字完全同音。但是,‘肺癌’跟‘肺炎’、‘胃癌’跟‘胃炎’,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硬要说成一个音,是很麻烦的。于是为了将两种不同的疾病区分开,‘癌yán’字就被改读成了‘ái’”[4]。既已更定了读音,为何新版《新华字典》又收录了其旧读音呢?首先,字典辞书服务于现实生活:语言文字规范化、字典辞书的修订,最终都是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服务的;更好地规范语言文字,不是为了阻碍人们的交际和生活,而是为其提供更多便利;现实用语中仍然存在读“yán”的情况,尤其是北方一些地区,所以,《字典》对该读音的收录满足了部分人的用语需求。其次,“癌yán→ái→ái统读音与yán旧读音并存”这一过程无疑也是语言文字读音的演变过程,《新华字典》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也为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语用材料。
3.统读与古用法
拂 fú 统读 <古>又同“弼”bì貉 hé 统读 <古>又同“貊”mò亨 hēng 统读 <古>又同“烹”pēng遴 lín 统读 <古>又同“吝”lìn趣 qù 统读 <古>又同“促”cù知 zhī 统读 <古>又同“智”zhì
这一部分涉及到古今字如“亨、烹”的读音和通假字如“趣、促”的读音问题,像这类字,《字典》应该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语言文字知识,而《审音表》则主要只针对普通话读音,特别是异读音。这也是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和字典辞书注音方面的差异所在。
表三中的字,统读音为该字在《审音表》中的读音,<古>读音是该字在《新华字典》中除了统读音以外的读音。《新华字典》凡例第十三条“<古>,表示本字是古代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是古代的用法”。仅看《字典》中凡例的相关解释后,就能明白“某,<古>又同某”的含义吗?特举一例,以作简要说明。例如“拂fú,<古>又同‘弼’bì”,《说文》:“拂,过击也。”徐锴《说文系传》:“击而过之也。”又《说文》:“弼,辅也。”《字汇·弓部》:“弼,辅也,助也,正也。”“拂”可借作“弼”,故有“辅佐”义。《广雅·释诂四》:“拂,辅也。”于省吾《新证》:“拂、弼古字通…弼谓辅助也。”[5]由此,“拂与弼”可看作假借字与本字的关系。以上例子从多方引证才勉强看出“拂与弼”二字的关系。可想而知,对大部分中小学生而言,亦是一头雾水。我们难以对新版《新华字典》中的这类收录情况一一考证(那将是一项庞大工程),就与《审音表》对比过程中找出的字来看,涉及到“<古>”用字、用法这块儿,基本都是“某,<古>又同某”这样简单的形式,其中包含着比较复杂的语言文字现象。以这种方式呈现给读者们,利弊兼有:弊端——收录形式过于简单,难免有“不求甚解”之嫌,不利于读者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探索。合理性——首先,《新华字典》的受众定位主要是中小学师生,再加上它是以解释字词的现代常用义为主,在涉及有的字的古代用法时,用“同”这一术语说明它与某字有意义相同之处,不仔细分辨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倒更方便初、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理解。其次,《新华字典》是一部小规模语用工具书,若其就所有收录字或用语现象都一一详加分析,就不再是一部“小型”工具书了——每一种语文工具辞书都有其侧重点,侧重点不同,发挥的功用也不尽相同。所以,读者在使用相关工具书时,首先就要明确其侧重点,这样既不会枉费工夫又能使各种工具书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轻声问题
《审音表》 《新华字典》场 有轻声chang:排场 未收该字轻声。斤 jin:千斤(起重的工具)未收该词,也无轻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琶 pá统读 琵琶pa。杷 pá统读 枇杷pa。散 san:零散 未收该字轻声,《现代汉语词典》“零散”为sǎn。丧 sang:哭丧着脸 未收该字轻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该用法。沓 疲沓ta 未收轻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该用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轻声字审定与收录的问题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字典》是有一些出入的:“场、斤、散、丧、沓”等字只在《审音表》中有轻声,《新华字典》中未收其轻声用法;而“琶、杷”等字的轻声用法却只在《新华字典》中收录。《审音表》中审定的轻声词很少,在其说明中就已经声明:“由于轻声问题比较复杂,除《初稿》涉及的部分轻声词之外,本表一般不予审订,并删去部分原审的轻声词。”《新华字典》中却收录了不少轻声字,这就说明,《审音表》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一部分,多数情况只是作为字典辞书编纂与修订工作的参考材料;而《新华字典》却是普及到中小学的实用工具书,并且它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高过《审音表》,它的每一次修订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因此也就更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三)《新华字典》中的其他异读情况
《审音表》定为统读,只有一音,《新华字典》除了统读音外,还因故保留了另一读音,没有使用括注,而是以正读音形式出现,存在异读情况,与《审音表》不吻合,这些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保留了化工读音
《审音表》废除了化工行业读音,《字典》则以正读音形式保留了化工行业读音。如:
胜:《审音表》shèng统读。
《字典》(一)shèng。(二)shēng一种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2.保留了古音
《审音表》废除了古代读音,《字典》则以正读音形式保留了古代读音。如:
(1)期:《审音表》qī统读。
《字典》(一)qī。(二)jī<古>一周年,一整月。
(2)革:《审音表》gé统读。
《字典》<古>jí(病)危急。
3.保留了国名、姓名读音
《审音表》对国名、姓名读音没有审定,《字典》则以正读音形式保留了国名、姓名读音。如:
(1)召:《审音表》zhào统读。
《字典》(一)zhào。(二)shào①周国名,在陕西省凤翔一带。②姓。
(2)俱:《审音表》jù统读。
《新华字典》(一)jù。(二)jū姓。
4.保留另一读音,未说明任何原因
《审音表》废除了另一读音,《新华字典》则以正读音形式保留了另一读音,也没有说明具体情况。如:
(1)蹊:《审音表》qī统读。
《新华字典》(一)qī。(二)xī小路。
(2)尺:《审音表》chǐ统读。
《新华字典》(一)chǐ。(二)chě:工尺,我国旧有的音乐记谱符号。
(3)荫:《审音表》yìn统读。
《新华字典》(一)yìn。(二)yīn,同“阴”。
(四)读音减少
《审音表》中审定的有两个或其以上的读音,但《字典》中读音数量减少。如:
螫:《审音表》(一)shì(文)。(二)zhē(白)。
《新华字典》只有shì音。
(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有几种读音的字,某音用处较窄,另一音用处较宽,但是其列举的词语与《字典》有出入
秘:《审音表》除“~鲁”中读bì外,都读mì。
《新华字典》(一)mì。(二)bì①姓;②[秘鲁]国名,在南美洲。
综观上述材料,可看出《新华字典》与《审音表》之间的差异还是挺大的,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华字典》虽然保留了部分字的旧读音,但它是以括注的形式出现的,表明其不是正读音,因此虽有差异,但总体上与《审音表》还是吻合的;另一类则不同,《新华字典》中相应的字除了统读音外,还有其他异读情况——或是还收有另一读音,或是减少了读音,并且都是以正读音形式出现的;这类情况与《审音表》是不吻合的,从表面看也是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的。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华字典》与《审音表》之间的差异呢?
我们认为,《审音表》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之一,主要面向现代汉语普通话,体现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导向功能。《现代汉语词典》与《新华字典》作为工具书,则更接近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应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提供符合实际的语言文字信息,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复杂的,一些方言古语虽然没有进入普通话,但是还在很大范围使用,字典词典保存一些这些语料就更为实用。
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华字典》(第11版)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以规范普通话词汇为目的,是我国第一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可视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实践者。《审音表》作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之一,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与《审音表》的差异要小于《新华字典》与《审音表》的差异。因其差异较小,若单将《现代汉语词典》与《审音表》进行比较会稍显单薄。所以,笔者将三者结合起来,一同比较。
(一)统读音与方音
《审音表》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嬷 mó统读 mó[嬷嬷]1.旧时称奶妈为嬷嬷。2.<方>:对老年妇女的称呼。mó[嬷嬷]<方>1.对老年妇女的称呼。2.奶妈。恁 nèn统读 nèn <方>指示代词:那么、这么;那。1.nèn <方>指示代词:那么、这么;那。2.nín同您,不含敬意,多见于早期白话。妮 nī统读 nī(~子、~儿)女孩子。 nī<方>(~子、~儿)女孩子。咱 zán统读 zán ①zán ②za:咱家 ③zan:<方>这咱、那咱。凹 āo统读 āo <方>wā:同“洼”,用于地名。
在前面《字典》与《审音表》统读音与方音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涉及到《新华字典》中的方音有“括kuò、拎līn、牤māng、嬷mó、恁nèn、澎p éng、萁qí、挼ruó、靸sǎ、啥shá”等10余个。《词典》不仅包含此处涉及到的方言字和方音用法,还另有“妮nī、咱zán、凹āo”三个方言字。《审音表》“嬷mó统读”,在《字典》中的方言用法只适用于“对老年妇女的称呼”;而在《词典》中则适用于“①对老年妇女的称呼。②奶妈。”其适用范围更广。由此看来,《词典》在方言字、词的收录上要多于《字典》,其适用范围方面亦广于《字典》。
(二)统读音与古用法
拂 fú统读 <古>又同“弼”bì貉 hé统读 <古>又同“貊”mò亨 hēng统读 <古>又同“烹”pēng遴 lín统读 <古>又同“吝”lìn趣 qù统读 <古>又同“促”cù知 zhī统读 <古>又同“智”zhì
在与《审音表》比较的过程中,《字典》《词典》涉及到的古用法都比较少。
其中,“貉”字在《词典》中并非古用法,而是作为“貊”的繁体字存在:
貉:《审音表》hé统读。
《新华字典》①hé。②háo。③<古>又同“貊”mó。
《现代汉语词典》①hé。②háo。③貊(貉)——“貉”是“貊”的繁体字。
(三)统读音与旧读音
《审音表》 《字典》 《词典》究 jiū统读 旧读jiù jiū祢 mí统读 旧读nǐ:姓 mí秘除“秘鲁”中读bì外,其余都读mì。旧读bì bì:秘鲁;姓。玩 wán统读表以下意义时,旧读“wàn”:1.观赏。2.可供观赏的东西。3.轻视,用不严肃的态度对待。wán闻 wén统读 意为“出名,有名望”时,旧读“wèn。 wén偕 xié统读 旧读jiē xié甑 zèng统读 旧读jìng zèng侦 zhēn统读 旧读zhēng zhēn纵 zòng统读竖,直,南北方向,跟“横”相对:旧读“zōng”。zòng佐 zuǒ统读 旧读zuò zuǒ惫 bèi统读 bèi 旧读bài
上表中所列字,除了“惫bèi”的旧读“bài”只在《词典》中收录外,其余字的旧读音都是只收录于《字典》,而该字在《词典》中的读音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一致的。前面《字典》与《审音表》的对比中找出的有旧读的音,除了表中字以外,其余的在《字典》与《词典》中均有收录。但总体看来,《词典》收单字旧读音的数量要少于《字典》。
(四)单音差异
上表列出的这几个字,不涉及方音、古用法、旧读或轻声等特殊用法,但其在《字典》与《词典》中的收录均有差异,主要在于:在《词典》中,“徊huái”在“低徊”一词中读作“húi”;“嵌qiàn”在“赤崁”中,同崁,读作“kàn”;“荫yìn”在“树荫”一词中读作“yīn”。以上这些字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特殊词语中有着特殊的读音,而未收录于《字典》中,其中“螫”有文白异读,从上表可以看出,《字典》更接近《审音表》,而《词典》则更接近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词典》与《新华字典》的姓氏收字比较
在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华字典》(第11版)分别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在姓氏收字上有较大差异。如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勃、捕、岑、钞、巢、晨、储、处、闯、从、丛、呆、档、导、多、伐、法、藩、防、敷、浮、浣、黄、甫、复、缚、冈、港、黑、亨、汲、戢、脊、甲、俭、鞠、掬、俊、括、劳、羸、连、恋、芒、盟、闽、谬、墨、牌、匹、漆、戚、潜、趣、侵、文、闻、溪、夕、析、袭、向、穴、学、雪、寻、押、耀、轶、庸、荫等字的释义中,均有“姓”这一义项,可《新华字典》中对应的字却没有“姓”这一义项,其中,不管是常用的姓(岑、黄、文、闻、向等)还是不常见的姓(勃、捕、巢等)都未涉及。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对两种辞书中的姓氏用字收录情况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众所周知且一直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姓氏用字,《字典》中几乎都未收录“姓”这一义项,而《词典》中都有收录;相反,《字典》中收录的姓氏用字多是如“侴、氾、珪、濩、觟”等生僻字,这些生僻字要么是取材于传统文化,要么是现实需求。由此可见,《字典》作为一部小型字典和中型容量的《词典》取舍标准不够统一。语言文字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各种类型的语文辞书,这些辞书可以有不同的适用对象,但是,作为工具书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
四、结 语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至今已近三十年,《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这类规范辞书对它的执行情况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标准的作用与力度。但从本文搜集的最新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比较得出的差异以及前人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这类辞书的修订频率要高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且对语言文字变化的捕捉更为敏锐,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修订。
《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影响力极大的语文工具书,人们往往将其作为识字断音的依据。《审音表》作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之一,理论而言,应是普通话读音规范的风向标、唯一依据,其他语文工具辞书都应与之保持一致,然而,事实上,三者之间差异明显。这种种差异必然会使人们疑惑,也因此给人们的生活用语交际及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不论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还是各类语用工具辞书,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日常交际的。既然如此,它们都应该朝着“规范、实用、便捷”的共同目标发展。《审音表》定稿于1985年12月,之后再未出新;而《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每隔四年左右就会更新,而且其每一次修订都是理论与实际需求的结合,会令其更具时代性、准确性与实用性。可见,国家语言文字相关规范标准也应该适时修订,增强其适用性。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0-203.
[2]董晓敏.从《新华字典》方言字刍议精简现代汉字的一个原则[J].九江师专学报,1985(1、2期合刊).
[3]姜晓彤.《新华字典》方言字条目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4]金欣欣.略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李茂康.《新华字典》中的<古>又同某[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0.
[6]马显彬.《新华字典》与《审音表》审音比较与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
[7]朱芳.评《新华字典》第11版[D].南京:南京大学,2013.
[8]李妍.《新华字典》第11版新增字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9]肖盛生.“规范辞书”的“规范”问题[D].南昌:南昌大学,2006.
[10]胡龙秀,陈会兵.《经典释文》特殊读音与《审音表》比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5).
[11]段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词情况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12]陈晓.《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和第十版对比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13]杨茂荣.论语言文字规范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14]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7]国家语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C]//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张新玲)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Variant Pronunciations in Xinhua Chinese Dictionary,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nd Mandarin Variant Pronunciation Table
CHEN Huibing ZHU Liangqun YANG Chendi
(School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As the first standardized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ever published, Xinhua Chinese Dictionary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influential small-size Chinese dictionary up to date. With the aim to standardize the Chinese vocabulary,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is the first authoritative word-type dictionary. Mandarin Variant Pronunciation Table is the newest standard about variant pronunciations. They share the same goal of publicizing Mandarin and standardize Modern Chines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dictionaries. This paper,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kes a pair-type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three, finds the differences and makes a brief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is also explored.
Xinhua Chinese Dictionary;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Mandarin Variant Pronunciation Table; variant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
H125.1
A
1009-8135(2015)05-0114-07
2015-06-05
陈会兵(1967-),男,重庆奉节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古典文献等。朱良群(1990-),女,重庆云阳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2011级文秘班学生。杨晨笛(1988-),女,重庆綦江人,重庆三峡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语文辞书编纂修订执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情况调查研究”(yb125-10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古代音义类辞书注音释义与现代辞书编纂修订”(13SKM0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类课程‘3+1’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4203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