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传统服饰配件造型艺术研究
2015-06-27曲义
曲 义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广西壮族传统服饰配件造型艺术研究
曲 义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针对广西壮族传统服饰上的配件物品,按照性别与功能,将其划分为男女共用、男装、女装和传情类配件四类。男女共用配件包括壮锦、练子布、桂(管)布、垫肩、“非“形鞋和寿衣配件;男装配件包括道公披肩、牛角烟叶盒、圆头婚鞋、猎袋和腰刀;女装配件包括长筒袜、道婆帽、围裙、香袋、尖头鞋、编织彩带和银饰品;传情配饰包括绣球、定情扇和荷包三种。从艺术学的角度分别针对各自的造型进行分析,总结出广西壮族各类典型配饰的造型艺术特点,旨在丰富壮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成果,为壮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广西壮族;服饰品;性别;传情;造型
壮族也称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国内的壮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四省,国外主要聚居于越南北部地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口最多,服装上配饰的造型也最丰富,其造型可以按照男女共用服饰配件、男子服饰配件、女子服饰配件和传情类服饰配件四大类别进行研究。
一、男女共用服饰配件
(一)壮锦
壮锦广泛应用于壮族传统服饰、家纺和家居软装饰等各个方面,以左右江地区的南宁区域为核心的壮族传统织锦工艺最为著名,其艺术成就可与壮族服饰媲美。古代称壮锦为“纟炎布”[1],早在宋代便已闻名遐迩,明代即被推荐为贡品岁岁向北京输送,深受宫廷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受繁缛风格审美意识形态的影响,壮锦艺术的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壮锦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亦在不断提高。
传统壮锦的纤维是苎麻,需经撕、搓、漂、煮、纺和织等步骤后方能成型。现今的壮锦制品主要由棉线织成,部分高档艺术品则用丝线。壮锦的图案既有单独纹样又有组合纹样,角隅、适合、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丰富而多变。题材以植物纹样、动物纹样、自然景物纹样和几何抽象纹样为主,人物纹样则不多见(图1)。从寓意上来看,蝶恋花象征爱情美满,鱼跃龙门代表爱子,谷物纹寓意祈求丰收等等,都具有纳吉祈福的涵义[2]。
(二)练子布
与传统壮锦织造所用的纤维一样,壮族练子布的材质同样为苎麻。不同的是,壮锦是以苎麻线织成装饰用布,而练子布是用来制衣。麻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服用纤维,生命力顽强,尤其适宜夏季穿着。古代普通百姓所穿的练子布为本白色,达官贵人的练子布衣纤维较细,且以彩色居多。
(三)桂(管)布
桂(管)布首见于唐代,因其主要出自广西桂管地区(今荔浦)而得名,其材质取自该地区生长的吉贝树表皮上的絮状纤维,经剥离、搓、捻、纺等工艺步骤而织成。桂(管)布曾被唐文宗皇帝服用,群臣效仿,使得桂(管)布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面料而一度风靡。白居易“桂布白似雪……”的赞诗便是桂(管)布盛极一时的经典佐证。
(四)垫肩
广西桂西广大农村的壮族劳动人民在重体力劳动时,有戴垫肩进行护衣的传统。垫肩半米见方,位于人体的颈背部位。起初,垫肩是以数层土布纳缝而成的纯实用性服饰配件,表面无华。后来随着人们物质发达程度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垫肩上开始出现刺绣装饰,图案为菱形的几何纹。刺绣装饰的出现,一方面增添了垫肩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又使垫肩的牢度得以进一步加固。
(五)“非“形鞋
“非”形鞋又名高跷鞋,是一种在雨季穿用的功能型用鞋。非形鞋多见于广西龙州的金龙峒地区,因旧时金龙峒地区的道路均不做硬化处理,且当地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故而道路常年泥泞难行[3]。为了方便行走并不使布鞋沾泥,人们发明出用两条短木棍做为支架,每根木棍上榫卯三根小木枝的“非”字形木质雨鞋,行走时的平衡度与便利性极佳,体现了壮家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六)寿衣配件
桂西地区有为60岁老人举行祝寿仪式的传统习俗。仪式当天,老人在双肩处均各自斜挎一条长3.3 cm的红绸,在人体上呈十字交叉形态。寿星头戴蓝色的寿帽,帽檐四周镶缝“芾”字形的银片装饰,片数8~10片不等。芾的含义是草木茂盛,运用到寿帽上,寓意老人儿孙满堂[4]。
图1 壮锦
二、男子服饰配件
(一)道公披肩
广西龙州地区在举行祈福、求雨等壮族传统祭祀仪式时,道公需穿上披肩来主持仪式[5]。披肩的造型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居多,因而长度与宽度一致,一般为50~60 cm。披肩正中位置的装饰主体为6个彩线绣如意纹样,主体纹样四周彩绣植物纹样进行边缘装饰。披肩的底端坠饰10 cm长度的彩色穗线,因穗线较长,道公作法时,彩穗伴随人体的活动而前后摇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道公披肩的形态感与灵动性。
(二)牛角烟叶盒
广西隆林沙梨男子旧时抽旱烟,盛烟叶的容器以牛角烟盒最富特色。其制作工艺包括割、盖、穿三步。首先将水牛角的尖端用利器割开,再以纤维密度较高的布料作为烟盒盖,最后在尖角的两端穿两个小孔,穿上细绳带后系于腰上,取用烟叶时十分方便。在动物的角骨内盛放植物的叶片,可谓别具匠心。
(三)圆头婚鞋
壮族男子的传统日常用鞋表面无华,装饰性最强的鞋子当属婚鞋。男子的传统婚鞋为圆头的蓝色布鞋,鞋子前端用五块不同色相的彩布拼缝出花瓣的造型,五片彩布的各个边缘并非完全与鞋头相连,因而走路时会不时摆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鞋面的律动感。
(四)猎袋
壮族猎袋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猎袋一样,多为男子的专属服饰配件。壮族猎袋以沙梨地区的使用率最高,因而也最具特色。它是由女子用蓝色土布为男子精心缝制而成的,为了增加牢度,一般要用三层面料纳缝。袋面以刺绣进行装饰,图案以龙、凤等臆造的动物形象最为常见。
(五)腰刀
腰刀为沙梨地区壮族男子的服饰配件,是男子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山间活动时也可做防身之用。腰刀的长度在25 cm左右,刀鞘有木质和水牛皮质地两种,刀鞘、刀柄和刀片上均不做花纹装饰,充分体现出男性阳刚无华的性别特征。
三、女子服饰配件
(一)长筒袜
广西隆林沙梨广大山区的壮族妇女,盛装时脚穿长筒的绣花袜子,袜筒的长度在膝盖以下。长袜多为双层的本白色土布袜,袜底通体再用蓝土布贴缝,末端的足跟处贴缝的面料厚度最大,并以白线进行刺绣,以提高袜子的耐磨性和装饰性。之所以为长筒形制,其目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沙梨地区以山地居多,山区地带的温度通常低于平坝地区,因此长筒袜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其功能与现代服装中的保暖裤类似。第二,山林中荆棘丛生,在林间行走时,长筒袜可以保护腿部免受尖锐植物和害虫的伤害,其服用功能又与羌族和苗族部分支系所使用的绑腿相似。
(二)道婆帽
龙州地区的道门巫婆作法式时需戴高筒的道婆帽[6],该帽为圆柱形,是由7~10条长飘带围合而成,每条飘带上绣有龙凤纹和麒麟纹等神兽形象。帽子的总长度在140 cm左右,宽35 cm上下,因其造型硕大,故而成为整个巫婆法式服饰的视觉中心。
(三)围裙
广西那坡地区和大新地区的壮族妇女习惯在服装之外系黑布围裙,围度一般为150°~180°之间。围裙的起点位于腰节线,终点一般在膝盖附近。围裙的尺寸在1米见方,腰头左右两侧有两条细长的系腰带,穿戴时通过在后腰处系活结,使之与人体固定,裙摆处以彩穗做为坠饰。
(四)香袋
香袋是壮族年轻女子及婴幼儿传统服饰上的服饰配件之一,有驱邪祈福之寓意,以广西左右江地区最为常见。香袋的造型有菱形和圆形两种,袋面的材质多为绸缎,袋里装入檀香等天然植物香料,香气迷人。袋底坠缝细长的布条做为流苏装饰。
(五)尖头鞋
人生中最隆重的仪式莫过于婚礼,尖头绣花鞋便是沙梨地区壮族女子的婚鞋,因其鞋头的造型尖翘而得名。成婚后,在其它重大场合亦可穿着,属于已婚女子的盛装用鞋,未婚女子不得穿用。尖头鞋以耐磨的本白色粗麻布为鞋底,以三原色的绸缎或棉布作为鞋面,鞋面上还需进行彩线刺绣装饰,刺绣纹样以植物图案为主。
(六)编织彩带
龙舟地区的壮族女子习惯以手工编织而成的彩色窄幅织带做为头饰品和腰饰品[7]。用于头饰的彩带长30 cm左右,宽1.5 cm左右,用于系腰的彩带长1 m左右,宽度一般在2 cm上下。带面的经编图案题材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人物纹样和山水纹样则不多见。带面主体色调由粉红和粉绿色构成,辅色为黄色、紫色与白色。
(七)银饰
壮族女装上的银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银发簪、银耳环、银戒、银镯和银梳。各类物品的成分主要由银与白铜的合金铸成,而非纯银。在诸多银饰中,银梳的造型最富特色。银梳主要用来固定发簪,其主体的材质并非是银,而是木材,制作时需在木梳表面包裹银薄片,充分发挥了银金属优良的延展性特点。成型后的银梳总体呈长方形,梳脊部位呈圆弧状,长宽尺寸分别为8 cm和6 cm左右。
四、传情类服饰配件
(一)绣球
广西左右江地区自古便有举行赶歌坡的习俗,歌坡会是壮族未婚青年男女以歌交友的绝佳场合,绣球便是壮族女子向异性示爱传情的服饰配件。传统的绣球多为女子自制,其面料主要有丝、锦和棉布三种,造型以圆球形居多(图2),三菱形次之。绣球内部用粮食填充,底部以彩色穗线饰之,赶歌坡时,女子先将绣球坠挂于服装的右衽大襟之上,除作装饰之用,还有与同性赛美和向异性展现其心灵手巧程度的目的。对歌过程中,如女方寻得心仪的男生,便择机大胆地将绣球抛向对方,被投者若也有交往之意,便将铜钱或小银饰品系在绣球的穗线上,抛回给女方,爱情的种子随即开始萌发[8]。
图2 圆绣球
(二)定情扇
扇子的主要功能是消暑纳凉,而在广西南丹地区,壮家人还赋予扇子一种特殊的功能——定情信物。该执扇为纸质,纸面上以花鸟题材装饰为主,辅之以情歌词句。三月三赶歌坡时,未婚男女青年在对歌过程中将纸扇打开,并不时挥舞展示,以寻找意中人。如双方情投意合,即将扇子赠予对方,双方感情的发展就此起航。
(三)荷包
广西龙林及周边地区的壮族未婚青年男子,盛装时有腰挂荷包的习俗。因其造型类似于猪腰子,故又称为猪腰包。荷包是由男子的恋人精心制作的,以示对男子的爱意。荷包的正反两面均作刺绣装饰,题材以蝶恋花、鸳鸯戏水等居多。
五、结 语
壮族传统服饰配件的品类繁多且形态丰富,极富艺术研究价值,其艺术特色的精彩程度可与壮族服装相媲美。但相比对于苗、彝等民族的服饰配件研究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壮族配饰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这与壮族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光辉灿烂的服饰历史文化是不相符的。目前知网上专门针对壮族配饰的艺术性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有关壮族服装的学术论文也才只有40余篇,且很多文章的发表时间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瞻性和研究视野比较局限。相信随着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壮族服饰配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金旭明,徐芳.浅论壮族服饰中的壮锦[J].艺术研究,2009(4):4.
[2]玉时阶.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3.
[3]陈丽琴.论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J].社会科学家,2010(3):25.
[4]李富强.壮族传统服饰与人生礼仪[J].广西民族研究,1997(9):69.
[5]廖文斌.广西壮族地区“道公”服饰及绘画理念研究[J].兰台世界,2014(28):119.
[6]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以壮族宗教文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1):50.
[7]玉时阶.壮族民间服饰工艺及其传承[J].民族艺术,1995(4):146.
[8]梁汉昌.素雅与妍丽的交织——壮族传统服饰[J].文明,2012(9):146.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Research of Modeling Art of the Traditional Dress Accessories in Guangxi Zhuang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QU YI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China)
From the angle of function and sex,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accessories items in Guangxi Zhuang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men-only, woman-only, man-and-woman-shared, attachment-expressing. The man-and-woman-shared type includes brocade cloth, scouring, GUI (tube) cloth, shoulder pads, “non” shoes and shroud parts; man-only type includes male Cape Horn, tobacco boxes, wedding shoes, bags and head hunting broadsword; women-only accessories include stockings, Tao’s hat, apron, Sachet, pointed shoes, woven ribbon and silver jewelry; attachment-expressing type has hydrangea, tokens of love, love fan and purse. This paper has an artistic analysis of them and surveys the artistry of each type. It is hoped this study can deepen the research of the accessories to shed light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ccessory-type non-material products in Guangxi Zhang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Guangxi Zhuang Minority; clothing accessories; gender; attachment-expressing; modeling
TS941.12
A
1009-8135(2015)05-0093-04
2015-04-26
曲 义(1985-),男,山东烟台人,宿州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民族服饰艺术与服装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