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观察
2015-06-27王兰锋
王兰锋
(安阳地区医院 儿科,河南 安阳 455001)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观察
王兰锋
(安阳地区医院 儿科,河南 安阳 45500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6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及静脉滴注(口服组和静脉组),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口服组和静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相似,口服给药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红霉素;口服给药;静脉给药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导致体质量增加缓慢,甚至危及生命。尽早改善胃肠功能是提高成活率的基础。笔者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0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早产儿,胎龄30~36周,平均32.9周;出生体重1 050~2 450 g,平均1 850 g;男38例,女22例。随机分两组,口服组30例,静脉组30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1.2 病例入选标准 凡符合以下情况即可诊断喂养不耐受[1]:①每日呕吐频繁≥3次。②腹胀(每日腹围增加超过3 cm)。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④奶量不能增加或持续减少>3 d。⑤除外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水肿、窒息、心肺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
1.3 方法 为排除咽下综合征和羊水吞入所致喂养不耐受,两组均先插入胃管洗胃,并保留胃管(注药和观察胃内潴留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组加小剂量红霉素(0.125 g/片)3~5 mg/(kg·d)分2次口服;静脉组给予红霉素(0.25 g/支)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泵入(红霉素为同一制药厂的片剂和注射剂)。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天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反应、生命体征、呕吐的次数及量、奶量、胃潴留量及性质、腹胀、体重、大小便等。因红霉素有潜在肝毒性,故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均应监测肝功能。
1.4 疗效判定及喂养不耐受护理观察 痊愈:呕吐、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进奶量及体重增长明显,胃内无食物残留;显效:呕吐、腹胀明显减轻,进奶量及体重增长,胃内仍有少量食物残留;有效: 呕吐、腹胀有所改善,进奶量及体重有所增长,胃内仍有明显食物残留;无效:呕吐、腹胀等症状、体征无改善,进奶量及体重无增长,胃内仍有严重的食物残留[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口服组治愈16例(53.3%),显效8例(26.7%),有效3例(1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为90%;静脉组治愈16例(53.3%),显效8例(26.7%),有效4例(1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30)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及药物接受程度比较 两组患儿接受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及药物接受状况比较±s)
2.3 不良后果 观察两组患儿中,均无死亡病例,未见肝功能损害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静脉组有1例患儿出现液体外渗。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非常常见,因早产儿的胃肠发育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奶量不增、腹胀、胃潴留、频繁呕吐、体重不增等,长时间会对早产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尽早的进行有效胃肠道喂养,可降低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加强对早产儿的合理喂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以提高治愈率。
目前红霉素是促进胃肠动力的常用药物,但对于早产儿应慎重使用。经临床研究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增加胃窦的收缩频率及幅度,并可促进胃的Ⅲ期收缩,红霉素还可以提高整个胃肠道的动力,加快胃的排空,并有效增强小肠动力[3]。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掌握好使用剂量,有研究报道,大剂量(12 mg/kg,每6~8 h 1次),不能改善已建立胃肠喂养早产儿的胃动力,反而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胃痉挛;而更小剂量(0.5~0.75 mg/kg,每8~12 h 1次),不能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短期或长期应用均不能提高胃动力[4]。因此选择合适剂量非常重要,经临床研究观察按3~5 mg/(kg·d)的剂量给予,总有效率在90%以上,通过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用药进行比较,护理过程中对早产儿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残奶量、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体重增长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口服和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对无器质性胃肠道病变所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虽疗效相当,但静脉滴注射易出现液体外渗,引起静脉炎,且滴注速度宜慢,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口服给药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口服给药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1] 黄灿媛.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5例[J]. 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16): 72-73.
[2] 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等. 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J]. 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0):71-73.
[3]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杨伊琳,庄思齐,等. 口服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5):302-307.
[4] 罗付华.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22.
[责任编校:张亚光]
2015-02-05
王兰锋(1973-),女,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R 473.72
B
1008-9276(2015)04-0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