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万州
2015-06-27邱江陵
邱江陵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委员会,重庆万州 404100)
三峡研究
图说万州
邱江陵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委员会,重庆万州 404100)
刊发万州自唐至民国时期的十余幅故旧地图,通过对万州古图的对比和解读,客观地再现万州疆域和城池的演进历程,忠实地描述了古、近代万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介绍了万州嬗变为一座近代名城的成因,以及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历史演进脉络。
万州;故旧地图;近代名城
栏目主持人:滕新才
主持人语:“濛濛峡雨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这是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张问陶(1764—1814)描写三峡风光的著名诗篇,意境非常高雅。细雨霏霏,微风轻飏,将瞿塘峡荡涤得青翠欲滴。仰望高处,碧峰刺天,穹隆一线。俯视峡中,清泉淙淙,绿树婆娑。一叶扁舟摇曳,如同跌落美丽的图画中。诗人徜徉山水,恣意遨游,早已抛却俗累,沉醉于大自然。面对如此美景,诗人遗憾地解嘲说:即使有一万支灵倩的画笔,也难摹绘峡江两岸美丽的山川。所幸这种遗憾,可以别样方式弥补。沐浴春风,踯躅春雨,本期刊出邱江陵先生《图说万州》,撷取唐代至民国时期11幅珍贵图片,再现万州疆域和城池演进,以独特视阈演绎三峡人文景观。何知一先生研究三峡古建筑垂20年,近有专著即将付梓,笔者已先睹为快。其《重庆奉节白帝庙建筑文化与艺术思想研究》一文,聚焦白帝城主体建筑生动活泼的平面布局、深沉凝重的穿斗结构、潇洒飘逸的体态造型、浓郁炽烈的丹垩彩绘,发掘其文化内涵和工艺思想,可谓匠心妙构,殚精竭力。读罢掩卷,方悟张问陶的遗憾,实际上是一种陶醉的欣慰,是喜出望外的满足。心随景动,情因景生,情景交汇,作者乃与自然山水浑融为一。但凡文字感人,必作家与读者之间心灵相通如是,一似《文心雕龙》之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一、明正德万县地理图
所谓“有图有真相”,是说图画或图片较之文字更加直观、客观、形象,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或传达真实的现象。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方舆、经济社会,地图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中国古代并无“地图”,却有图经。所谓图经,即既有图也有经。图是用传统手法勾勒或描绘的方舆地形或城池轮廓,经则是对图的说明、注释。据说中国的图经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式微于元朝。
据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记》记载,汉晋之时有《巴郡图经》,这应该是与万州有关的最早的图经,但《巴郡图经》早已片纸无存[1]。本文试图以仅存的十余幅万州古图简单勾画万州自唐至民国时期的演进历程。
万州独立置县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时称鱼泉,后改为万川县。隋开皇三年(598年)弃南浦侨县,改万川县为南浦县,直到贞观八年(634年)改浦州为万州。从现有资料查阅,万州最早出现在《唐十道图》(宋代刻本,藏于东洋文库)中。初唐设10道、358州府、1 551县。万州隶属山南东道,管辖范围为南浦、武宁两地(与今相似)。宋代《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①《历代地理指掌图》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图集,《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即该图集第一幅图。、《九域守令图》②九域守令图碑,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中,万州隶属夔州路,辖区与唐相当。明代万州已降为万县,从《杨子器跋舆地图》③杨子器跋舆地图现藏于旅顺博物馆。中可知,万县隶属四川行省之夔州府(与重庆府并列)。
图1 唐十道图(全图)
图2 唐十道图(山南西道局部)
现存最早的万县地图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刻本《夔州府志》中刻印的《万县地理图》,距今约503年。
图3 明正德夔州府志·万县地理图[2]
此图仅为县城略图。县城正对大江(长江),后靠山峦,东有小溪(今大桥溪?),左为苎溪河。
城廓完整,标注有东、南、西、北四方。城有3门,均有城楼。志书记载东为会府门(府城-夔州方向),南为会水门(面朝大江),西为会省门(省城成都方向),无北门。
城内布局规整。标注有“县治”,即县署。署左前似有牌坊。“县治”之外另有房舍9处,无标识。
城外苎溪河东临江(南津口)有2房,河西西较场附近有2房;城东文昌宫附近也有2房;城东南岸边有一房,并树旗杆,似哨塘(营房)。
此图绘制简略,只看得出明朝万县城的大概轮廓和方位,具体位置应为三峡水库淹没前的环城路旧城。是时,夔州(奉节)为府,忠县为直隶州,万县只是夔州府最西边的一个属县。
二、清康熙万县图
图4 清康熙夔州府志·万县图
此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刻本《夔州府志》载《万县图》[3]。与明正德万县图比较,此图描绘范围明显扩大,较多地绘制了城周地形和景观,文字标注也增加了许多。
城池也是东、南、西三门,城北无门,但有磊台,似有登山台阶。
城内“县治”似乎前移,规模较大。县署后有“文庙”,规模仅次于县署。在中国古代,凡是有官署的地方,一定会有文庙。古代官吏既护法又护礼,须得就近向圣人请教。文庙前庭开敞,似立有牌坊,庶民也可随时入庙修身。“明伦堂”紧靠文庙,也是教化臣民的场所,可见古人既讲德政也讲德治。县城之内也少不了“关庙”(敬奉关公的武庙,古人将关羽奉为武圣人)、“城隍庙”(敬奉护城的神仙)。城内还有一楼,注有“防厅”(“厅”字不详)二字,万县临江,常有汛情,估摸此衙为防汛指挥机构。
城东有“大佛寺”、“东岳庙”、“文昌宫”,城北有“北山观”,城西有“西山观”,加上城中诸庙观,一个小小的万县城,居然有3观5庙(在清末号称9宫18庙)。寺、庙、庵为佛家之所,宫、观为道家之地。不知从何时起,道教在四川大行其道,据作者所知,下川东各地都有许多道观。寺庙与道观并不对立封闭,亦可见当年万县的民间信仰多元而和谐。
苎溪河上画出了“天生桥”。天生桥即万州八景之“石琴响雪”,又称“仙桥虹济”,或“长虹横渡”。一块天生巨石跨越苎溪河两岸,巨石如琴,石下飞瀑似雪,故名。
城西山麓现高笋塘处有“流杯池”。“鲁池流杯”也是万州一景,或曰“鲁池流觞”,或曰“曲水流觞”。相传,1054年宋朝万州太守鲁有开开凿鲁池,即高笋塘。稍后,宋朝膳裕八年,宋束庄在鲁池畔大石上凿流杯池。流杯池渠道曲折环绕,泉水径流,墨客诗人围池而坐,将盛酒的杯子从泉头浮置于池中,任其漂流,杯停于谁的面前,即由谁赋诗饮酒。酒载诗,诗伴酒,诗酒之乐,何其快哉!高笋塘毁于本世纪初,今流杯池虽在,但已水渠蒙尘、清泉绝决。经查,目前存世的宋代流杯池,仅存万州、宜宾两处。
北部山峦有“铁凤山”,今铁峰山,山上有寺,是否“歇凤寺”?“都历山”,万州八景之“都历摩天”。“天生城”,也是万州八景之一,曰“天城倚空”。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险峻雄伟,在古代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相传刘备曾屯兵于此,故曰天子城;后又有上官夔在此抗击蒙古入侵,尽显老万县人的血性。“万户城”(“即人存山”),今万斛城,“斛”[hú],旧时量器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不论“万户”与“万斛”,都表明此山有良田沃土、人口众多。“椅子城”,现存,又称“椅子寨”,也是一个山头城寨。
图中可见苎溪河西南津有“梁万营”,城东江边有“底塘”,两处均为清绿营兵驻扎地。梁万营规模较大,既谓梁万营,至少是协防梁山(今梁平县)、万县两地,此时的万县应该是个军事要地。
大江之中有“千金石”,巨石长数百米,宽数十米,夏没冬出,巨石上的积沙可以淘金,故名千金石。千金石又似玉(金)玺,故又生一景,曰“金岛印浮”,或曰“玉印中浮”,也是万州八景之一。三峡水库蓄水后,现已沉江底。
江南碛坝可见“娥眉碛”三字。娥眉碛在原翠屏山下陈家坝的江边,水落时现出一弯大碛坝,形如娥眉(或蛾眉,非“峨”眉,唐朝美女化妆的一种眉型,后代称美女)。据记载,万县古人每年“人日”(正月初七):“乡市士女渡江南蛾眉碛上,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4]由此可见当年的万州姑娘人人都能击鼓唱歌,唱的是峡江民谣竹枝词。
“娥眉碛月”也是万州胜景,今已淹没。清·李鼎元《娥眉碛》[5]诗云:
仲春暖似夏初时,万县桐花开满枝。
夜半山岈残月吐,一痕沙碛画娥眉。
附:万县八景(据清乾隆《万县志》第四卷孙本卓诗):1.岑洞水帘;2.蛾嵋碛月;3.秋屏列画;4.曲水流觞;5.长虹横渡;6.玉印中浮;7.西山夕照;8.天城倚空;同治《万县志·地理古迹》又增两景:白岩仙迹,都历摩天。
三、清乾隆万县山川形势图
图5 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全图·万县图
此图为清乾隆年间董邦达绘制。采用中国传统彩色散点透视山水技法,极为精美。以万县治城为中心,比较全面地描绘了万州的山川地貌,重点仍在江北。
地图四周用文字标注了县域的四至及里程:“东至余家嘴交云阳县界捌拾里”(余家嘴在今小周镇)、“北至铁凤山大丫口交开县界捌拾里”(县志文字记载为肆拾伍里)、“西至分水铺交梁山县界捌拾里”、“南至老鸦岩交石砫司忠州界贰佰捌拾里”、“西南至白水溪交石鼓峡忠州界玖拾里”、“东南至长滩井交湖广恩施县壹佰贰拾里”。另据道光年间《四川分县详细图说·万县图》记载的四至大体是:东至余家嘴玖拾里,西至分水岭玖拾里,北至王家场(今郭村)壹佰肆拾里,南至磨刀溪贰佰肆拾里。显而易见,乾隆图的四至较为准确。但乾隆图的“东南至”存疑:东南边界仅及“长滩井”(今长滩镇距城仅23公里)?是长滩井当时辖地宽阔,还是长滩井以南已是蛮夷之地边界不清?还是直到道光年间才准确地把万县南境划定在磨刀溪(今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谋道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划归湖北)?
城池与康熙图相差不大,只是绘制更加精美细致。3座城楼均为两层,颇有气势。城内建筑多了“常平仓”、“静波楼”两处。史载万县城内于唐朝建有“四望楼”(见白居易诗《寄题杨万州四望楼》①万县志·文艺志(下卷)。清同治五年。白居易《寄题杨万州四望楼》:“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宋代建有“会江楼”,乾隆元年(1736年)建有“镇江阁”(后称“钟鼓楼”)。“静波楼”(建于乾隆五年即1740年)在南门入口,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城内最高大的阁楼。似戏楼或茶楼,或许以竹琴为代表的川东说唱曲艺此时已在万县登台。经查同一时代沿江各府州县,均无此类建筑,表明当时的万县已经有了丰富的娱乐社交活动。
稍后的道光夔州府志所载《万县地舆图》中已现“禹王宫”、“万寿宫”。川江一带的禹王宫、万寿宫,实际上是湖广移民的集体宗祠(禹王宫为湖广会馆,万寿宫为江西会馆),是前清“湖广填四川”的产物。
苎溪河西“梁万营”犹在,为清绿营兵驻扎地。当时夔州府辖奉节、万县、梁山、新宁、开县、云阳、巫山、大宁、建始9县。据夔州府志记载:“夔州协标两营并所属巫山、梁万各营,官共贰拾叁员,马步战守兵丁共壹仟柒佰伍拾名”。可见当时除州府外,只在巫山、万县设营。除梁万大营外,另设分水、小周、白水等11个“塘”,各塘应有小股绿营兵驻扎。
与康熙图比较,乾隆图苎溪河两岸增加了许多房舍,表明城区面积有较大拓展。城东文昌宫东侧新增一个体量较大的建筑群,有三字,无法辨认,但形态似书院。城西梁万营上方也增绘了“五显庙”。
名山也有增加,后方新注了“狮子山”,即狮子城(寨),老百姓也叫鸡哈(抓)寨。城西标注了“太白岩”,相传李太白曾在西岩读书②民国万县志·人物·流寓。李白条:“李白字太白……县西有白岩,相传太白读书于此。”,于是从宋朝起万县人即称西山为太白岩,明万历年间知县方登又在太白岩上建有“太白祠”,之后在太白岩下还建有“白岩书院”,如此说来,诗仙李白与万州确有不解之缘。
城内不仅有“常平仓”,另有文字记载了当年万县的经济状况:“常平仓谷玖仟柒佰陆拾石玖斗肆升,盐谷柒佰壹拾贰石,社谷壹仟捌佰玖拾捌石伍斗柒升”。所谓“常平仓谷”是国家储备粮库,大体能反映当地的人口状况;“盐谷”似乎是当地官盐专卖的税收?“社谷”为何?没有查到资料,是否是民间余粮?经查沿江涪州、忠州、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巫山县、大宁县(今巫溪县)相关资料,常平仓谷万县居三,略少于涪(12 170石)、奉(10 148石),盐谷居三,略少于云(9 580石)、开(9 446石),社谷居一,远超第二位的涪州(672石)。可见当时万县的经济总量处于当地中上水平。附表如下:
万县 涪州 忠州 奉节 开县 云阳 巫山大宁常平仓谷9740 12 170 7 486 10 148 8 412 4 370 4 5454 664盐谷 7 120 5 043 6 380 4 023 9 466 9 580 5 5803 900社谷 1 890 672 1 510 16 242 76438
四、清同治万县图(疆域图、城池图)[6]
清道光年间《四川分县详细图说》中也有万县图,但无论疆域还是城池,都十分简略,道光《夔州府志》中的《万县地舆图》和《万县形胜图》也无多少新意。此处不表。
本文单说清同治五年(1866年)刻本《万县志》之《万县疆域图》与《万县城池图》。
(一)清同治万县志·疆域图
图6 同治万县志·疆域图
与乾隆山川形势图比较,同治《万县疆域图》更接近近代意义的平面地图,第一次完整地扫描了万县南北全境,标注了各场铺地名及许多自然景观。那时没有乡镇建制,较大的集镇谓之场或铺,如图中有“熊家场”、“余家场”、“复兴场”、“马头场”、“高梁铺”、“三正铺”等。复兴、马头现在虽已不是乡镇,但当时却是陆路交通要地(复兴联通万县、石砫,马头则在川鄂盐茶古道边)。更多的小地名则是根据当地地形命名,如“分水岭”(现分水镇)、“磨刀溪”(现湖北谋道镇)、“龙驹坝”(现龙驹镇)、“黄泥凼”(后黄泥乡)、“新开田”(现新田镇)、“长滩井”(现长滩镇)、“螃蟹寺”(现大周镇)等。
此图的四至与现今略有不同。西北一角交“新宁县”(今开江县),交界部分现已并入梁平县;东南交奉节县;向西连贯现云阳县的清水、耀灵与湖北省利川市的南坪接壤;南至今谋道镇(即图中磨刀溪)。
(一)清同治万县志·城池图[7]
图7 同治万县志·城池图
同治《万县城池图》刻画精细,较之乾隆图添了许多新景。东、南、西门分别标注朝阳门、正薰门(有资料称“祀藩门”,疑为误读)、瑶琨门,另绘有小南门、小西门。城内有县署、厅署、学署、专汛、仓、圣庙(文庙)、×祠、武庙、城隍庙,城中心有利济池。
与乾隆时期的城池比较,同治时期的县城已向东西方向有较大拓展。城东建筑有岳庙(康熙图为东岳庙)、文昌宫、书院、考棚、社稷坛、底塘。
城西苎溪河东有厉坛、先农坛、较场(即校场,演兵或阅兵的场所),苎溪河西有南津、都阃署(郑永松先生在《历代咏万州诗三百首》中标注为“都司署”[8])。
都历山腰新添举人关。苎溪河上可见4桥,南津口疑为枯水季节临时搭建的竹木桥,往上为石墩平桥,再上即“天仙桥”(天生石桥),再往上又见石平桥,苎溪河支流纸房溪口(原民主路至玻璃厂)有石拱桥“利济桥”,此桥应早于万州桥和陆安桥。
五、清宣统万县城厢巡警区域图
看过前面的传统技法描摹刻本地图,会为今天刊载的《夔州府万县城厢巡警区域图》眼前一亮。此图选自《四川省府厅州县城厢巡警区域图》,由四川警务公所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绘制。此图借鉴了西方近代地图网格绘制方法,而且在右下方标注了“一万四千分之一”的比例尺,从方位上也第一次把万县城边的长江还原为南北走向,与准确的地理座标愈发接近。
图8可证:1911年的万县,已不再是一个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江边小镇,而是一座初显近代文明气息并初具规模的小城市。
万县位于峡江航道的末端,向北有川北小道②川北小道又称“小北路”,周询《蜀海丛谈》:“县境在重庆、宜昌水道适中地,城滨大江,在北岸。凡由鄂溯流入蜀,行销川北货物,多由此转运;由施南、利川陆行入蜀者,亦必会于此。在川江未行轮前,由鄂入蜀之冠盖行旅,更悉由此登陆,循梁山、大竹、顺庆入省,所谓小北路也。,连接川北、陕南,向南有盐茶古道直通鄂西、湘西、黔北。清朝末期万县逐渐成为汇聚川、黔、滇、鄂、湘农林特产交易的集散地,同时带动了桐油、猪鬃、肠衣、制革、棉纱加工等手工业发展。清同治六年(1867年),法国人克洛民发现中国桐油的工业价值。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万县活动的增多,万县的物产信息源源不断传入逐步进入工业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883年(光绪九年),英国人立德乐历时40天由宜昌乘木船经万县抵达重庆,沿途写下了《游历扬子江三峡游记》,详细记述了万县的地理优势和物产资源,引起西方列强的觊觎。1891年(光绪十七年)3月1日,由英国人把持的重庆海关宣布成立,自此打开了洋人在川江内河航运的大门,万县被卷入了内陆对外贸易的潮水,桐油、猪鬃、肠衣等川东特殊资源被外商抢购,洋油(煤油)、洋布等西方工业品大量流入,一时间,万县码头“商贾云集,桅樯沿岸两里无隙处”。
商贸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图中可见县署老城向东北、西北延伸,东北至柑子园,基本形成了后来的一马路的骨架;西北沿苎溪河至较场坝也连成一片,苎溪河对岸的新城区的规模已超过老城。
城厢(县城所在地)的警力部署大体可以反映当地的人口和城市规模。从同一本《四川省府厅州县城厢巡警区域图》中查沿江各县州府,当时的涪州(隶重庆府)设3个警务分署,奉节县(夔州府驻地)设2个警务分署,忠州(省直隶州)、巫山、大宁(今巫溪)等均没设警务分署,而万县的警务分署则有4个。可见自重庆以下,万县已经成为沿江最大的城厢。
江边的码头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区,老城设官码头、盐码头,西城(新城区)设布码头、大码头、新码头,新城区的货物吞吐量已超过老城区。
图中处处可见通商之后近代文明的标识。官署新设了经征局(西门坡)、工艺局(土地庙街)、机器局(东门口外);官办机构建有邮政局(南津街,一等邮局)、电报局(昙花寺,1886年设立)。
在柑子园象星街附近,可见两所新式学校,即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现万州一中的前身省立第四中学建于1907年,即谓四中,应该是当时四川省建立的第四所中学校。
弓瓦溪和鞍子坝附近还有两座工厂,说明当时万县已经开始兴办近代工业。
自18世纪中叶就有法国传教士来万县传教,1901年英国传教士吴香株、绕惠仁来万传播基督教,并在三马路修建了教堂(图中弓瓦溪附近),1908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龙某在杨家街口赵家花园建成了天主教堂“真原堂”(图中五显庙附近),同时在武陵、龙驹、白土、新田、五桥金狮岭设立支堂。现如今,万州城内仍有5座教堂和1个清真寺,分别为圣母无原罪堂(沙龙公园后)、真原堂(申明坝)、圣十字堂(映水坪天龙路)、福音堂(百安坝)、圣心堂(双河口)、清真寺(沙龙路清泉中学附近)。
图8 夔州万县城厢巡警区域图①选自《四川省府厅州县城厢巡警区域图》。
以1911年辛亥革命为界,辛亥革命以前,下川东的经济中心已悄然向万县转移;辛亥革命后,万县逐渐取代夔州府成为下川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抗战时期万州城市急剧扩张,政治、经济地位跃升为川内仅次于成都、重庆的第三大城市。
六、民国时期的万县市地图
万州的辉煌或疯狂,是在民国时期,巅峰时刻则是在抗战中后期。
民国时期商贾云集的万州是小火轮(蒸汽动力轮船)拉出来的。
长江,古已有之,但木船(舟楫)时代的峡江却是天堑,并无航运之利一说。川江之险,并不完全在三峡,自云阳巴阳峡至宜昌西陵峡出口,险滩密布、暗礁无数,处处都是鬼门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江水枯落、九曲回肠、礁石林立;5至9月,洪水奔涌、波涛怒号、漩涡翻滚。故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①李白《蜀道难》。。唐人李白“早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十分冒险的行为,况且诗人只是乘“轻舟”,而且是顺流而下。一叶轻舟可以载起诗人的忧愁,却不能担当大规模的运输重任。天府之内或有顺水船队载货出三峡,荆楚之外却难有舟船贸然逆水实仓入川。有人曾把三峡描绘成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和物流大通道,实际上在舟楫时代所有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把川江视为畏途。历史上峡江地区从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就连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也是绕道湘西、黔北进入的巴渝。
西方列强蒸汽轮船的汽笛,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巴渝大地,也开启了包括万县在内的长江内陆的近代化进程。西方工业革命对市场的巨大需求,使西方列强对7 000万人的大西南(含四川、云南、贵州)内陆觊觎已久。1891年,英国逼迫清政府设立重庆海关,但早期数年洋人在川江的通商贸易,都是包租或自备的木船,由于运力有限加之航道艰险,对内陆经济社会并没带来大的改变。英人立德乐是第一个叩开川江航运大通道的冒险家。此人曾于1861年参加“洋枪队”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1882年起就打起了开拓四川市场的主意。他先是于1883年乘木船详细考察了川江航道,写下了《游历扬子江三峡游记》。1898年他亲自驾驶“利川”号小火轮(长55英尺,重10吨)闯入了川江,2月14日从宜昌出发,12天后到达万县,3月3日抵达重庆。1900年,立德乐又驾驶更大吨位的“肇庆”号商船(长180英尺,宽30英尺,高10英尺,马力1 000匹,航速14里,载货310吨)再闯川江,从宜昌到万县仅用了5天时间(6月12-17日)。之后由于德商“瑞祥”号轮在崆岭因锅炉爆炸搁浅,外轮出入川江消停了几年,但随着轮船的不断改进和对川江航道的进一步熟悉,从1914年起,外轮已把川江视为坦途,各国商船蜂拥而至。1918年万县人王崇甫的“岷江轮船公司”的第一艘轮船“鸿福”号也加入了川江航运行列。沉寂的川江开始喧闹。
万县在川江航运中独占优势。其一,万县正好位于渝宜千里航线的中点,既是上下轮船重要的补给地,又是陆路通向鄂西、湘西、黔北、川北、陕南的集散地。其二,万县以下航道凶险,下行船只必须在万县过夜,等天明后方可放滩峡江,自然增加了万县的港口泊位。其三,万县海关的设立,为外贸通关提供了方便,也加速了港口和城市建设。其四,1930年前后渝万公路初通,抗战时期又建成了万(县)恩(施)公路(后来的318国道),以万县为起点实现了水陆联运,强化了万县物资集散中转的地位。由此,万县迅速成为宜昌至重庆之间最为繁忙的港口,也迈进了整个长江十大港口的行列。据统计:至1931年,进出万县的中外轮船共计45艘,其中英14艘,美9艘,日7艘,法2艘,中国13艘。1917年与1931年比较,进出万县的轮船由290艘次、71 808吨,增加至2 078艘次、779 268吨;进出口商品,棉纱由10 250担增至100 268担,棉布由1 491匹增至18 120匹,煤油由23 830吨增至30 340吨,食糖由944担增至68 301担,桐油由37 700担增至377 910担,牛羊皮由12 692担增至18 528担。万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桐油市场,1936年出口桐油40万担,占四川的60%~70%,占全国的20%~25%,桐油营业额占万县商品总营业额的70%左右。与此同时,外国商人和机构也大量涌入万县,从1912年至1936年,英、美、日、法、德、意、丹麦等在万设立洋行、公司计50家,外籍管理人员60多人,中方雇员达300多人[9]。
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万县也因此成为进出大后方和抗战前线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沦陷区的大批工厂、企业、学校纷纷前来万县,民族工商业资本和官僚资本也随之流入,保障军需民用的工商业迅速发展,文教卫生欣欣向荣,城市人口由1936年的8万人(一说10万人)骤增至17万人以上,抗战中后期的万县,已俨然成为比肩成、渝的四川第三大城市(成、渝、万齐名)。
航运的兴盛不仅带来了万县商贸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扩张,输入了近代文明,也提升了万县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为下川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跻身为当时全国重要城市的队列。
1902年9月5日,中英在上海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增设万县、长沙、安庆、惠州及江门为通商口岸。1915年6月6日,北洋政府批准设立重庆海关万县分关,后因反袁护国战争搁置,至1917年3月16日万县海关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战祸连年,各路军阀占地为王,形成了行政格局上的防区制,自1917年始,万县一直是下川东驻军长官的驻地,实际成为下川东的行政中心。
1925年7月23日,北洋政府宣布万县开埠,11月6日,成立万县商埠筹备处。1926年3月,改商埠筹备处为商埠督办公署,7月改为商埠局。1928年11月15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川鄂边防司令杨森宣布成立万县市政府,并自任首任市长。自此万县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城市之一(当时北平尚未设市,重庆于1929年设市)。市区范围东至聚鱼沱街尾,西至明镜滩街尾,南至翠屏山麓,北至沙河子街尾及平桥。1935年4月,国民政府将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下川东8县(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不含梁平)为第9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万县,自此,万县正式成为下川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2000年重庆直辖市直管原万县市所属8县。
杨森(万县市首任市长)
万县从20世纪之初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自1917年开埠以来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1926年杨森驻守万县以后,推行“新政”、兴建市政,大刀阔斧在万县城建马路、修公园、办新学,把万县建成了一座中西合璧并具有近代文明气息的新城。若称杨森为万州城市之父,应不为过。
(一)万县市略图
图9 万县市略图
图9标题为“万县市略图”,即可推断绘制于1928年成立万县市之后至1930年前后。所谓略图,实为城市道路图。图中可见杨森已在万县市拉开了埠政建设的新格局。至1929年,已动工兴建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电报路、环城路等13条马路,长约16公里。
1925年在苎溪河上开工建设万安桥,由万县籍留日工程师任海暹设计,工匠陈裕发承建,耗银422 539元,于1929年建成。始为森威桥,后更名为万安桥,万县老百姓俗称“大桥”。桥长三十丈、宽六丈二尺,中孔高达十二丈,十分巍峨壮观。1928年又动工新建了福星桥,老百姓称“新桥”,1929年建成。这两座公路桥把万县市东西城区连为了一体。至此,苎溪河上应有六桥,从下往上数分别为:万安桥、太平桥(石平桥)、天生桥(天仙桥)、万州桥(建于同治九年即1870年,毁于1970年洪水)、福星桥(新桥)、陆安桥(建于同治十年,三峡水库蓄水前迁至青龙瀑布)、瀼渡桥(营盘路接陆家街)。
1925年始建西山公园,初名商埠公园,1926年“九·五惨案”后更名九五公园,内设九五图书馆,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1929年更名为西山公园。
(二)万县市街道图
图10为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9月由万县市市政工务处绘制。图中可见当时的万县市城市道路密布,交通日渐发达,市政日趋完善。
杨森于1927年设万梁马路局,动工新建万梁公路,1929年杨森被赶出万县后,取而代之的军阀王陵基动用军队继续修建,于1930年11月基本建成,通车至重庆。图中可见渝万马路,车站(图中为车站坝)建于现和平广场。
北门坡一带已建北山公园,占地约15亩,内设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北山公园建成后不久即逐渐荒废。
望江路与偏石板交口处标注有红十字会,此处即万县红十字会医院(现新城路三峡中心医院口腔科背后)。图中所标望江路实为现在的新城路,图上的新城路实为现在的太白路。
1930年6月11日,万县市开通自动电话,成为继北平、上海、天津之后第四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图10 万县市街道图
(三)万县图
据图中所绘陈家坝飞机场和鸭子溪电灯厂等地标推测,此图应绘制于1932年以后。
图11 万县图
1931年在西山公园大门口建成西洋风格的钟楼,与之并称的有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海关钟楼,西山钟楼与其他钟楼不同的是它是唯一一个单体钟楼,建成后即成为万县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长江沿岸重要的建筑景观。钟楼通高50米,共8层;楼身为正方形,边长10.2米;楼顶双层盔顶,为八角形;楼中有在英国铸造的巨型铜钟,墙外四面嵌有圆形钟盘,铜钟整点报时,钟声宏亮悦耳;底层大厅中央竖立巨型石碑,建成时碑体镌刻本土拔贡谢仙庄撰写的处世格言。解放后铲除处世格言,重刻毛泽东4首诗词。
城对岸陈家坝碛坝上绘有“飞机场”。重庆的第一个机场建于梁山(今梁平县),第二个机场即万县市陈家坝机场。该机场由当时的驻军师长王陵基动工修建,但最终是否建成并投入使用,作者尚未掌握相关证据。1931年10月20日,中国航空公司开通宜渝航线并经停万县,资料反映是在聚鱼沱水面上起降(水上飞机?)。1938年《万县日报》刊登的中国航空公司广告证实,当时确有“汉渝蓉航线”,沿途停靠沙市、宜昌、万县等机场,从宜昌飞万县2小时10分钟,从万县飞重庆1小时45分钟。
苎溪河鸭子溪附近又添两房,一是“电话局”,是新设还是搬迁,不得而知;一是“电灯厂”,据查万县市于1932元旦建成鸭子溪电厂(电灯厂),城区从此用上了电灯。
新城路(现太白路)上新建了“女中校”,该校址现为万州三中。两层桥大佛寺附近建有“法院”,同时此地应有大佛寺小学。解放前夕江姐曾在大佛寺小学任教,后在法院街附近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后解押到重庆。
新城路(现太白路)和望江路(现新城路)之间建有“新营房”,这里在解放后成为万县地委大院。
高笋塘旁边标注有“李家花园”,这里应该是后来成为“杨森公馆”的院落,也即解放后地区行署所在地。抗战时期这里也是驻军的防空指挥部。之所以老百姓把此处称杨森公馆,估计是杨森在万县驻军时在此居住过。
图中的其它几个小地名,在此后的地图上再无记载。一是西山路钟楼附近通往岔街子的小巷叫“快活岭”。快活岭实际上是暗娼聚集的地方。万县是个水码头,船工们都是在恶浪险滩上讨生活,每一次走船都是过鬼门关,于是年轻船工们的生活大多是醉生梦死、及时行乐,酒与性就是船工的极乐世界。寻花问柳之地,就是船工的快活岭。二是“葵花寨”,过去在太白岩顶筑有葵花寨,据称有48道大卡72道小卡,是万县城郊最大的山寨。沿葵花寨崖壁分别有佛缘洞、穿洞子、秀才洞、罗汉洞,目前仅存穿洞子。
[1]蓝勇.重庆古旧地图研究·总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夔州府志·万县地理图[M].明正德.
[3]夔州府志·万县图[M].清康熙二十五年.
[4]万县乡土志[M].清道光.
[5]万县志·文艺志:下卷[M].清同治五年.
[6]万县志·疆域图[M].清同治五年.
[7]万县志·城池图[M].清同治五年.
[8]郑永松.历代咏万州诗三百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9]林世举.万县开埠述略[Z].万州文史资料,第五辑(总第九辑).
(责任编辑:朱 丹)
A Pictorial Interpretation of Wanzhou City
QIU Jiangling
(Chongqing Wanzhou Cultural Committee,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More than ten old pictures of Wanzhou City from Ta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e published. 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old pictures can objectively re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scope and evolution of Wanzhou City, and faithfully reproduce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scenes of Wanzhou in its old and modern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easons of Wanzhou evolving into a famous modern city and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of Chongqing are emphatically presented.
Wanzhou; old pictures; famous modern city
F299.21
A
1009-8135(2015)02-0001-09
2014-12-18
邱江陵(1962-),男,重庆巫山人,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