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皆文章
2015-06-26李爱国
李爱国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材料引导学生立足于日常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写作教学 随事积累 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小练笔必须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舞台上发现、积累、练习、收获。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随事积累,培养学生动眼观察的能力
“留心生活皆文章。”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随时记录的指导。例如,有一段时间学校大门口金鱼热卖走俏,很多学生在小摊前驻足欣赏。小小金鱼欢快轻盈、活泼灵动,这是指导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绝好素材。学生在我引导学生抓住特征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观察方法后,笔下的金鱼显得栩栩如生。学生这样写“我从袋子里挤了两粒菜籽大的鱼食丢进了鱼缸,那条黑的很快便发现了目标。它迅速从水下游上来,张开大口,吞食了一粒。嘴巴动了动后,又来了一口,同时顽皮地吐了几个水泡泡。天哪!它竟吃独食,一人干掉两粒!这时,那条红的才慢悠悠游过来,可等待它的却是一无所有。”
二、随文练笔,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练笔的典范。教师平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因素,做到“随文练笔”。我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模仿、练习、创新。具体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1.提供词语,组句成段
如《大江保卫战》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抗洪救灾的事迹,动词用得十分准确。阅读这一段话,在充分感悟到黄连长英雄形象后,我让学生参照课文的写法,用“拔、扯、捆、扛、爬”等词语描写抗震救灾的一位英雄战士。学生回顾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后,这样写道:“一位小战士一咬牙,用力把陷在泥潭中的一只脚拔出来。随即三两下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把脚捆个结实,二话没说,扛起冲锋舟,向堰塞湖冲去……”
2.提供修辞,构句成段
如《丝丝春雨》第二小节采取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种子、花苞、柳条、小溪在春雨中欢乐陶醉的情景。教学时,学生充分认识作者运用了拟人及排比手法的好处后,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选取典型景物模仿文章写法表现它们在雨中的欢乐。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小草迈开了脚丫,走遍了荒山野岭;野花笑了,跳起了翩翩的舞蹈;小鸟乐了,唱起了欢乐的歌谣;野鸭醉了,翻着筋斗洗起了澡。”
3.模仿结构,构段成文
如《秦兵马俑》一课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兵马俑规模宏大”部分时,我让学生仿写“校园的绿化区真引人注目”。教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我指导学生仿写学校各个独具特色的功能室。学完课文后,我又指导学生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给片段加上开头、过渡及结尾。课文学完就是练笔完成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学习构段成文的技巧,谋篇布局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随“帖”评论,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一般情况,教师要一篇一篇给学生的练笔写评语。渗透教师意图的修改往往学生又不领情,只草草看一眼就放下。练笔后的反馈时效性不强。如何让学生通过评改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我把网络上的“博客”搬到了教室,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在教室墙上开辟“我们的博客”栏目,每天从当日的练笔中优选出3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贴在上面,被选上的作文兼顾优中劣三个层次,每人可以得到10分、6分、4分。学生阅读后可在便利贴上写回复,贴在该篇作文下面。回帖内容根据精彩程度可以获得5分、3分、1分,被“加精”者可以获得3分。参照网络规矩,我又制定了防“灌水”的方法——如果未阅读就随意跟帖,跟帖内容与作文不符,警告一次,倒扣积分。每周五对发帖及跟帖前三名进行评比,授予“小小作家”和“小小评论家”称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错字、病句减少了,语言优美了,题材也新颖了。在“我们的博客”成功的基础上,我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在网络上开通博客。目前我们班已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开通了自己的博客。
总之,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课外练笔只有立足于学生多彩的生活,抓好素材的积累、形式的模仿及练后的评改环节,才能极大提高学生平时练笔的实效性。
(特约编辑 陈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