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重庆市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探讨

2015-06-26刘榴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态度

刘榴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了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在对大学毕业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职业规划能力四个方面的重要性认知,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找到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72-02

自1951年开始,我国大学生开始实行毕业分配制度,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提出改革,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多数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而自高校并轨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发展到2015年的749万,随着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何为就业能力

根据国际劳动组织(IPO)的定义:就业能力是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和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各种职务晋升以及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和資格。

我国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界定持有不同的认识。其中,王晓红认为,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影响和保证大学生正确择业、顺利就业的能力;冯绍壮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从毕业进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满意工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满足单位需求、顺利就业的个人能力。

二、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分析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的转变,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逐渐转变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此,什么样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开始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课题。为研究具有重庆地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独特性,笔者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进行了一次针对企业、教师、学生的调研,现就调研获取的数据,对基于重庆地区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进行探讨。

本次调研,针对企业版的问卷主要从知识、技能、态度和职业发展规划四个维度共26个指标来衡量企业在招聘录用大学毕业生时考虑的因素,问卷采用七级量表,1-7分分值越大表明该项能力要素越重要,调查的范围为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涉及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累计发放调查问卷80份,有效问卷为77分,有效率为96.25%,并随机对其中40家单位进行了访谈。

1.对于就业能力结构的重要性排序

排序就业能力平均分

1态度5.879

2技能5.845

3知识5.750

4职业生涯规划5.60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就业能力结构的四个维度中,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最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态度,这也和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的观点相印证。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该单位招聘毕业生时,着重考虑的是毕业生能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这决定着该毕业生进入单位后的可塑性。

由于高等教育仍然延续了精英教育的模式,以培养社会精英为己任,但在大学生实际就业的过程中,其就业方向已转向为普通职业。精英的培养模式和大众的就业方向之间的差距,造成了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脱节,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录大学毕业生时普遍具有的顾虑。由于大学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有一个重新学习岗位知识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过程,因此,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成为了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首要条件。

2.对于就业单项能力的重要性排序

排序单项就业能力平均得分所属版块

1诚信6.313态度

2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计划工作任务6.275技能

3对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关键环节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能正确独到地判断问题6.253技能

4团队协作能力强6.188态度

5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自觉学习6.163知识

6善于待人接物、善于倾听和理解别人,人际交际能力强6.125技能

7善于广泛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准确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和价值6.025技能

8及时发现情绪变化,善于调节个人情绪和自我激励5.924技能

9善于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灵活及时地解决实践问题5.873技能

10不怕吃苦,勤奋工作5.850态度

从对于就业单项能力的数据统计来看,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前十的就业单项能力中,技能占了6项,态度占了3项,知识占了1项。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加期望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这些技能,往往不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计划里有明确规定的,这也是高校培养模式的产出结果和社会需求的差距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此数据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期望也是基于适应工作岗位的短期要求,却忽略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求,因此也是不利于人才的长期发展和保有的。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结构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也充分体现了重庆地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构期望,为促进高校培养体制改革和明确改革方向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基于此,笔者对重庆地区的高校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以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结构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要以

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因此,高校也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具体而言,要实现以下两个转变:第一,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育目标体系,辅之以理论知识传授,增加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运用的实训课程设置,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学生指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相互关系,要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师生互动,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在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是大学生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相关技能,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模式时,就要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培养模式的核心位置。

首先,完善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在校内,应建立以学工、教务部门为牵头,多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校外,应积极拓展实践、实训基地,并与之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让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在现行培养方案中,加入更多能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宜以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为主,学校也应加强对于实践性课程的师资、设备、场地的相应投入。

3.培养内容上提升软实力训练的比重

传统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诸如诚信、吃苦耐劳、有时间观念等软实力的培养,这也造成了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局面。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要融入并不断提高团队意识、诚实守信、适应环境、处理突发问题、担负决策责任、沟通技巧等软实力的培养,提升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的适应力。

4.在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上要引入对于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受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也是就业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个考评指标。而高校在制定对大学生的考评体系时,也应设计出既符合专业发展规律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标准,并以此衡量培养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研究》

[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3]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2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态度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SWC-WARMS在重庆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