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天人合一”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意义

2015-06-26杨浩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大学教育

杨浩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化的进行,西学东渐的深入使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受到了严峻挑战。回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养分,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共识,重新反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传统思想与当代大学教育结合,也就更具有理论研究与现实指导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人;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00-01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中国传文化更强调“合”的思想,按照儒家的经典表示称之为“天人合一”。作为传统思想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早已积淀于中国文化深处,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国人性格、学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教育,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也极具意义。

一、儒家“天人合一”与德性教育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最早开始于孔子。孔子很少谈天,但还是认为天具有至高的重要性,是道德权威性的最终根据。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受到西周时期神人关系的影响,但孔子所讲的道德的核心是仁,他在讲仁时,很少把仁的根源归之于天。相反,孔子所更为重视的是孝悌之类的自然感情,是出自天生的人的自然本性。依据与此,孔子提出了以人和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孟子讲天,主要指的是道德意义上的天。他的“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在这里“心”、“性”、“天”是相通的,天与人是合一的。人性、人心以天为本。“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人性当中天然的包含着仁、义、礼、智四端,人皆有四端,所以人性本善。人之善性既得之于天,又是我本身固有的,人与天合一,教育与仁政的意义就在于尽可能的发挥人性善的作用。孟子则主张人性当中天然的包含仁义,人皆可以为圣人。人作为道德主体,每个人在天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人也都可以通过教育成圣成贤,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框架体系中,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不约而同的在天与人的关系中,更多的看到了人的作用,看到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对于德性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视,对于当代大学教育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二、道家“天人合一”与素质培养

道家的“天人合一”与儒家路径不同。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的道,还是自然本身,都不具有道德的含义。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是否定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指自然而然。“道”是最高的原则,以自己为法,以自己为根据,不受制于其他事物。“天人合一”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就是“无为”,“无为”也就是任万物自然。而同时,“道”作为一种可以“法”,可以学习的对象得以提出。接延着这种思想逻辑,天地万物的“道”逐渐发展为具体事物的“理”,对于“道”的体悟,也就逐渐发展成为了对于具体知识的“理”的学习。

与老子不同,庄子的“天人合一”讲的是精神境界的问题。他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认定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與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他的“庄周小梦迷蝴蝶”就是其“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典型、最生动的表现。庄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比起老子的“复归于婴儿”的境界来,更具有审美意义。更多的影响并培养了中国文化中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

在道家的“天人合一”理论框架中,不像儒家一样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和德性培养,而更重视的是对天道的体查,对天地万物的感悟,对万物的复归。这是一种完全与儒家不同的思维路径,他们把思考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天上,人要做的,教育要做的就是对于天的复归。这种思维与教育范式,在对物的体察中,培养了人的灵性和气度,扩大了人的视野,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三、“天人合一”与大学教育

作为哲学思想,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的“天人合一”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极高的重视。作为文化,“天人合一”又成为了中华文化当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从古代建筑到传统绘画水墨丹青,再到传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都蕴涵着“天人合一”的意义与道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中国独特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起着难以忽视的作用。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道德缺失问题凸显,精神信仰、人生意义真空等现代性问题的凸显,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了学界和当代教具界的理论共识。与之相伴的必是传统思想与当代教育,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新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宝库。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中对于人成圣成贤的追求,对于道德教育,对于德性培养的重视,道家“天人合一”思维框架中对于任万物而自然的向往,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极具意义的。来自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升,是具有有针对性,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将一起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参考文献:

[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3]《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中华书局

[4]《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人民文学出版社

[5]《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三联书店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