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2015-06-26易丽丹
文/易丽丹
1 、数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功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需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学习素材、学习群体、教师指导。
1.1 学习素材。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时总有一种感觉是抽象的数学、难懂得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会变成学生眼里另外一种形式,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1.2 学习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合作学习出发点,这是合作学习是否可以有效的关键点。每一个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组内成员一起齐心协力。教师要督促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和主动配合,为了小组学习任务完成这一共同目标,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互相理解,互相监督。
1.3 教师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活动的前期规划,完成的任务和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直接关乎合作学习是否可以顺利进行。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
2.1 课前协作的形式
课前协作的形式,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参与学习任务划分之前,让班级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课堂学习任务作为整体,被分成了若干个子任务,将任务分配给各成员分别承担,团队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然后在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时,应该团结协作一起完成整个团队的学习任务。
2.2 课内讨论的形式
课程讨论的形式,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分成一个小组或合作团队对要完成的课程学习任务进行讨论的学习形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听别人谈自己的见解,如果大家意见不相同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辩论。
2.3 课后研讨的形式
课后研讨的形式,是指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按照小组讨论学习,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专注于在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课后对问题的延伸做进一步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时候,也需要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共同分工完成或解决问题和学习任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案例
合作学习模式要面向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掌握了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后,对我所教的班级进行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
课堂分为五个环节:自学教材—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扩展延伸—反馈验收。
自学教材: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首要一步,是为合作交流和展示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确定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二是制定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可由老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共同制定。
合作交流:是检验自学成果的一步,通过组内交流,落实自学内容,为展示提升打下基础。主要指组内交流,具体要求:
(1)按自学提纲,交流落实自学内容;(2)有哪些疑难问题,整理出来,组内共同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可在展示时拿到全班解决;(3)临时生成性的问题,做好统计,待到全班交流或请老师帮助解决;(4)通过交流,修改自学笔记。
展示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发布,小组交流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间互助,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感悟进行提炼和提升,全面完成教学内容。
扩展延伸: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步,也是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联想到相关的知识;(2)应用本节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应整合,形成知识链条;(4)通过扩展延伸,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反馈验收:是检验学习效果的环节,对自学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以书面检测为主,强化巩固,也可进行发散性的检测或感悟性的检测。
4 、总结
通过上文的概述和案例分析,可见,注重课堂运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能力、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1]石治.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探讨[D].延边大学,2010.04.
[2]张丽.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D].苏州大学,2008.10.
[3]周继先.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运用[J].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