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基本属性”之我见
2015-06-26高萍
高萍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教材中涉及有关“基本属性”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引起了许多教师的争议。通过分析“基本”一词的不同释义,阐述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 基本属性 根本属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材也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尤其是思想政治教材不仅要体现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更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在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对传授知识至关重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好几处有关“基本属性”的知识点,例如商品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真理的基本属性等。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教师对“基本”一词有着不同理解,有的教师会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例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两点商榷》一文中,作者指出“把‘客观性说成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不够准确的”。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一词,笔者也有自己的理解,现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对基本属性的定义
要给“基本属性”下定义,首先必须知道“基本”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基本”是这样解释的:1.根本;2.根本的;3.主要的;4.大致,大体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基本”一词的释义,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的“基本”一词应该是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三条解释,而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属性”是指主要的性质或特点,是对同类事物的共性的概述,即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属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对基本属性的具体分类
1.基本属性即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性质、特点。教材中主要引用的是本意,比如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任何一件商品都具有的属性,是所有商品的共性。还有矛盾的基本属性、人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都是指同类事物都具有的主要属性。
2.基本属性即根本或本质的属性。教材中是通过“根本”或“本质”这两个词来体现的,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有的个性。比如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价值属性;同样的人区别于其他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人具有意识活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有属性。除此之外,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等等。这体现的都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有的属性。
3.基本属性即大致、大体上这一事物具有的属性。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这一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它们分别是在不同的时期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民主发展的需要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由此可见,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针对“基本”一词释义的不同进行分类,引用了不同的词以便区别。而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也是一种认识,既然同属于认识的范畴,真理和意识、认识、理论、社会意识就具有共同的属性,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虽然表现形式主观,但一经表现出来它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因此将客观性定义为真理和意识、认识、理论、社会意识共有的基本属性是正确的,只是在教材中把真理具有客观性这一基本属性作为重点阐述罢了。
因此,把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理解为真理特有的,以区别于其他认识范畴的概念是不恰当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这一知识点准确讲授给学生也成为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基本”的内涵。正确理解这一难点,关键在于不能把“基本”等同于“根本”或“本质”,否则在理解上会出现偏差,不但引起对教材内容的质疑,而且会影响正确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只有恰当准确地理解了“基本”的内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一知识游刃有余地讲授给学生,从而突破难点,并防止陷入教学误区。
总之,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当然,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受主观认识的影响出现不严谨的地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辨别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钻研、深入分析教材,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准确理解把握教材。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