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魔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06-24柳文录蔡明星张红霜等
柳文录 蔡明星 张红霜 等
摘 要:通过对恩施州魔芋种植、加工、市场销售和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对恩施州魔芋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发展魔芋精深加工、开展科技攻关、争取产业资金投入等对策措施,以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恩施
中图分类号:F327;S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5)12-0071-04
魔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富含大量葡甘聚糖的作物,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恩施州自然气候地理条件适宜魔芋生长,是全国规划的4个魔芋种植区域中最适宜的种植区之一。近年来,全州上下把魔芋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六百双五”工程来抓,即到2020年全州建成3.3万hm2魔芋基地,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1 产业现状
1.1 种植规模
恩施州魔芋常年种植规模2万hm2,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湖北省的60%、全国的1/4。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是2006年,播种面积超过2.34 万hm2,
2007年有所下降。2008年因年初冰雪灾害导致全州6万t魔芋种源损失,种植面积下降到1.07万hm2。近几年,在各地努力下,规模和效益逐渐有所回升,2014年全州播种面积达1.83 hm2,产量36.2 万t,产值12.4亿元(表1)。
从基地情况看,8个县市均有魔芋种植分布。建始县基地面积保持稳定,种植基地集中分布在花坪、官店、龙坪、高坪、红岩、茅田等乡镇的45个魔芋专业村,其他乡镇部分村零星种植,面积不大;巴东县、利川市面积上升较快,巴东县以清太坪、金果坪、野三关、大支坪和水布垭为主,利川市魔芋主要分布在团堡、汪营、柏杨、文斗4个乡镇,其他乡镇均有零星种植;恩施市和咸丰县面积下降较大,恩施市目前魔芋播种面积约3 000 hm2,主要分布在双河、崔坝、太阳河、红土和新塘几个乡镇,咸丰县魔芋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高乐山和忠堡镇,面积666.7 hm2左右;鹤峰县魔芋产区仍以邬阳和下坪为主,面积约1 733.3 hm2;宣恩县农民自发种植,形成了沙道沟镇白沙坪村,长潭河乡洗马坪村,椿木营乡勾腰坝村、木营村,晓关侗族乡草坝村、大山坪村、姚家坪村,珠山镇茅坝塘村和东门关村等一批魔芋专业村;来凤县种植较少,全县零星种植面积大约266.7 hm2(表2)。
1.2 加工转化
恩施州魔芋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助推着种植业发展,并互相促进,使本州魔芋产业综合实力处在全省、全国前列。目前形成了加工工艺先进、产品种类丰富的产业集群。全州形成规模的加工企业有11家。规模较大的有湖北花果山实业有限公司、巴东多仁食品有限公司、巴东长友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利川精诚魔芋有限公司、建始农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始金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始协力食品有限公司、恩施州克肥克魔芋科技有限公司等(表3)。各地培植了一批魔芋专业合作组织经销和加工大户,建始县东湖魔芋专业合作社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州的表彰。作为省级龙头企业的湖北花果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魔芋甘露低聚糖系列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受到关注健康的“妈妈群体”的热烈追捧,供不应求,这标志着恩施州魔芋产业由种植原料基地向高精尖加工产品迈出了一大步,产业链得以加宽延长,对本州魔芋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示范作用。
全州建成魔芋产品生产线10余条,包括精微干粉生产线、精微粉湿法生产线、魔芋素食等精深工艺线。全州企业年加工芋角(片)、精粉、微粉、超微粉和深加工产品能力8万t。开发的产品有魔芋角(片、条)、精粉、微粉、魔芋胶、魔芋甘露低聚糖、仿生食品、膳食纤维胶囊、魔芋快餐面、魔芋粉丝、魔芋面条、魔芋泡腾胶等。
1.3 市场销售
魔芋的种源缺乏和软腐病为害,制约着当地魔芋的种植规模。近10 a来,魔芋原料价格逐年攀升,2014年鲜芋产地收购价5元/kg,2015年春季,种芋产地价达10元/kg。芋农产品不愁销路,收入明显提高。每到鲜芋挖收季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客商云集恩施收购魔芋,减少了中转环节,农民得到了实惠。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料收购的无序竞争,提高了加工成本,对企业的经营有较大打击,影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拓宽和人们对魔芋认识的深入,市场对魔芋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全州每年有超1万t芋角、精微粉和深加工产品在国内销售,其中,芋角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精、微粉和深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武汉、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大连等城市。本州魔芋产品凭借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质量,还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等地,同时销往中国台湾等地区,常年直接出口量约500 t,产值在4 000万元以上。
1.4 科技推广
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魔芋产业,于2003年批准成立了恩施州魔芋研究中心。该中心联合技术推广部门和省内、国内大专院校,针对魔芋产业中的难题开展工作,取得一大批科技成果,先后完成魔芋科技攻关项目18项,有力地促进了魔芋产业快速发展。
恩施州魔芋研究中心和恩施州蔬菜办筛选的新品种清江花魔芋,已成为本州及全省的主推品种;由该中心主持,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参加的《清江花魔芋试管苗批量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专项资金支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1个将魔芋试管苗用于生产的国家;由恩施州蔬菜技术推广站和湖北民族学院承担的《魔芋次生茎繁育技术研究及推广》获湖北科技成果推广奖;湖北民族学院参与制定的《魔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被确定为湖北省地方标准;2012年由建始县农泰公司牵头制定的《绿色食品魔芋种植技术规程》成为湖北省最新地方魔芋种植标准;在魔芋初加工工艺上,由魔芋加工企业探索并推广的“两段”烘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芋角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难题。
2 存在问题
①种源严重缺乏 由于2008年罕见冰雪灾害,导致当年种源受冻损失6万t,种植面积锐减。魔芋繁殖系数低,种源数量少,生产恢复难度极大。种源缺乏,直接影响魔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②生产病害严重 魔芋软腐病发生严重,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加重了种植魔芋的生产风险,严重影响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是近年来魔芋种植规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③加工层次较低 虽然本州魔芋加工企业有10余家,但企业规模小、科技研发能力缺乏,魔芋加工转化产品层次低,外销魔芋产品主要仍为种芋、芋角(片)、精粉等原料或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④资金投入不足,后劲不强 按照目前种芋市场价格,农民发展种芋667 m2需投入3 000元,发展商品芋667 m2需投入4 000~5 000元,农民自筹资金投资难度较大。目前,恩施州及绝大部分县市均未安排魔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3 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3.1 发展思路
根据恩施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总体安排部署,按照积极推进产业链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8~10 a时间,建好“两大基地”(种植基地和工业基地),建成“三大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科研和人才服务体系、质量标准及品牌体系)。重点抓好魔芋新品种引进、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工作,以发展标准化种芋基地为基础,稳步扩大标准化商品魔芋基地规模。同时,积极改造、发展初级加工企业和魔芋精粉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基地建设集约化,加工产品系列化、精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以魔芋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精加工企业为纽带,联合重点初加工企业和生产大户,打造恩施魔芋产业集群。
3.2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州魔芋种植规模达到3.3万hm2(商品芋面积2.7万hm2、种芋面积6 666.7 hm2)。产量达到70万t。其中,商品芋50万t、种芋20万t,实现产值25亿元。加工鲜芋40万t,加工芋角(片)4万t,精粉1万t,深加工产品80万t,实现加工产值25亿元,实现产业链综合产值35亿元。
3.3 对策建议
①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扩大板块种植规模 一是搞好基地规划布局。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对2020年全州魔芋种植规模进行科学布局,以40个乡镇为重点,初步建成东部、西北部、西南部三大基地板块。二是加大种芋基地建设力度,坚持种芋基地优先发展。鼓励农民按照“自繁自用、就近调剂”的原则开展种芋生产,建立由科研单位选育、由州县乡农业技术部门组织推广的种芋繁育体系。
三是大力开展商品芋基地建设。通过在主产区建商品魔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州魔芋种植水平的提升,促进魔芋生产标准化。
②发展魔芋精深加工,延伸魔芋产业链条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以精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强与重点初加工企业和生产大户的联合,形成“核心+外围”式的魔芋加工产业集群。发挥市场主体的利益链接、竞争和合作共赢的“无形之手”,以及资源整合、政策引导、环境服务的“有形之手”作用,建设有恩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魔芋产业链。
③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强化应用推广服务 建立和完善魔芋科技服务体系,用先进科技带动一流产业。鼓励、支持魔芋企业设立科研机构,联合科研院所开展魔芋研究。组织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省高山蔬菜研究中心和恩施州农科院的科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着力解决魔芋生产、加工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认真搞好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和栽培技术研究,尤其应尽快解决目前生产上软腐病发生严重、缺乏良种、缺乏种源等突出问题,加速抗病、优质、高产、耐贮的新品种选育。积极推广魔芋次生茎繁种技术,加快组培快繁种芋成果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芋农和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生产、加工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乡镇农技服务单位落实专班主要从事魔芋生产服务,同时为每个魔芋种植户培养1名专业技术人员。
④加强部门协作共建,争取产业资金投入 把国家关怀恩施州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一是争取项目投入。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以及“616”对口帮扶等机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争取国家和省级政府对项目的支持。二是增加地方财政和公共投入。州、县市将有关专项资金向发展魔芋产业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魔芋科研、技术服务和产业开发。三是组织相关企业自筹和农民投资、投劳、投物等方式,加大对魔芋板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四是争取金融信贷投入。通过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增加信贷规模,支持农民发展魔芋种植。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为魔芋产业招商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外地客商到恩施州投资发展魔芋产业。六是探索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探索由政府、魔芋企业、保险公司和农户共担风险的保障机制,建立产业风险基金,化解魔芋种植风险,以确保企业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失,提高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⑤落实目标管理责任,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把魔芋产业建设纳入有关县(市)、乡镇经济工作的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细则,年底考核评比,兑现奖惩。二是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抓好魔芋的发展,形成“1位领导分管、1个工作机构、1个发展规划、1笔配套投入、1套奖惩措施”的组织推动机制。三是加强定期检查督办,促进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