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对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启示

2015-06-23肖冬梅

消费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心理学工作者

肖冬梅

摘要:高校心理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跟随“微时代”的历史潮流的目标,这就是要求我们弄懂“微时代”的概念,“微时代”具有什么特色,它给搞笑心理工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从微处出发,借助于新媒体,提升新媒体应用能力、加强媒体监督等应对措施,从而达到启发和帮助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工作者。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心理工作者

引言

在微博和微信等现代传媒不断普及的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心理学或者是教育学的一名高校工作者,必须要能够在微时代的历史变革环境下保持活力,这是一名高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面对新时代的文化变革,心理学的研究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同时也要不断变革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地开拓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发展也同样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什么是“微文化”,“微文化”对于高校心理工作者的要求是什么,只有搞明白这些,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快速的自身发展。

“微时代”的重要产物便是微博和微信。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他是建立在用户上的,通过用户,构造出一个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的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发布信息,以此来实现即时共享。微信则是一种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它们很早的便进入了上网人群中的日常生活中。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光是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便达到了4.45亿,从数据中的网名年龄和职业结构来看,其中微博微信最大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

一、“微时代”的特点

(一)微博给上网人群提供了一个方便简洁、信息量大、交流方便的交流化平台,我们既可以作为一名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给别人观看,也可以作为一名听众,在微博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我们可以发表图片、分享视频等等。信息传播速度快,发布信息迅速是微博最大的特点。微信用户则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与别人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的快速信息交流。同时,微信还推出了朋友圈的功能,人们在朋友圈内进行互动,它还有公众平台、消息推送的功能,让人们随时随地的用微信的方式将内容分享给好友、分享到朋友圈,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

(二)信息主体地位的平等。“微时代”环境下网路信息的发布地位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布信息、评论信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力,微博和微信通过对发布内容字数的限制使得信息更加简洁明白,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处在同一条基准线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想发的内容,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用思考自己的水平够不够。

(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毋庸置疑的是,“微事物”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通过微博微信交流平台,人们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对国家、政治、经济方针的建议,也可以是对个人情感的宣泄,对家庭、生化等鸡毛蒜皮的小时的看法,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表出去和自己的粉丝、朋友圈好友、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分享。此时此刻,网路信息的传播快速性便得以体现,不出一会,刚刚的思想便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二、“微文化”给搞笑心里工作者带来的影响

(一)大学生由于信息的多元化造成了其认知上的混乱。以往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进行传递的,将要传播的内容都是会经过轮又轮的筛选,把那些不符合审查者思想以及价值观的信息往往过滤掉和删除掉。然而,微博、微信却打破了这一规则,它们作为刚刚兴起的社交手段,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筛选和过滤,大学生们接受的往往是一些没有任何约束性的多元化信息,这就希望大学生们自己辨别,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区分,自己去利用相关的信息。但是现在个问题是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没有到达一个成熟的地步,他们往往是好奇心旺盛、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判别能力差,容易受到网上的诱导信息的诱导以及不良信息的欺骗,从而导致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二)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容易受到网络虚拟化的弱化,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 个民主的、自由的、平等的交流平台,这就使得些不真实的信息的泛滥传播。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他们常年积压的怨气以及压抑的心情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泄,把自己的本性暴露出来。有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来逃避现实、逃避自我,使得自己与家人、周边的同学等人的感情越来越淡化。假如说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话,过不了多久,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道德等将会遭到扭曲。

(三)新型的媒介低于平时的高校心理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心理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者怎样去迎合“微文化”的历史潮流,目前,心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针对于应用性和技术性的,更加迎合了:微文化“的本身特征。当前,心理学不太怎么关注“微文化”,但是一旦他们潜移默化的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融合的时候,心理学便于他们有了交集。心理学是来自于人类的日常生当中的,假如说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能够改变人类思想认知或者造成一定影响的话,那么他们肯定将会是心理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的的最佳载体了。

三、微处入手:“微时代”下心理工作者的对策

(一)利用新媒体,再合适的时候进行校园网络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以及解决方法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稀里工作的专业人员,而是每个当代在校大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与心情。利用微博微信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去发布一些信息状态,普及游侠的心理教育知识,能够为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随时关注舆论的发展动态,随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网络作为大学生们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他们完全抛弃了日常生活中的防备的心理,通过网络,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为心理工作者带来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心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的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心理干预,充分参与到发布者的讨论中,从而解决大学生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近二年提高心理咨询的影响力。

(三)提升心理工作者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微时代”对于心理工作者有个更进一步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心理工作者仍然进行着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往往没有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却截然相反,如今的大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手机、平板灯便携式设备进行交流互动,查阅资料,在各大社交网站上进行评论,活跃于当今各大社交网络。在技术应用上心理工作者目前还不能达到它们的水准,所以,必须要继续增进宣传推广等。

(四)与家长进行互动,建立一个校园心理交流网站,网络是开放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自律要求提出很大的要求。往往大学生压在各种网络潮流中坚持自我,不能够因为网络中的一些诱惑迷失自我。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往往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巨大的帮助和反馈。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如果尽早的发现问题就能够尽早的进行弥补,这样的话,不仅仅可以解决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问题,还能够大大减少大学生由于对社会不满进而报复社会的行为。

(五)“微时代”的开放性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苏子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增强,“微时代”在日益成熟的同时,是的搞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静态走向了动态,从现实走向了网络,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六)“微时代”的互动性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利于大学生转变思想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它同时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在微时代中,大学生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教育的具体内容。微时代的多元化优化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环境,在微时代中,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也不必局限于电脑网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表达、转载以及评论。

四、结语

“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相应的挑战,准确把握“微时代”的特点,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开它的消极作用,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微时代心理学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