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信任危机”等
2015-06-23丁长缨
丁长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是否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你是否去帮助过陌生人?面对众多善意被误解的社会现象,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呢?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点拨】
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材料作文。漫画中一双手捧来一颗红心,而画面中的人却拿着放大镜仔细地辨识红心上“陌生人”这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在此人手中的放大镜里呈现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自然,更多的疑惑就反映到了他的脑子里。
画面展现的寓意十分明了,就是面对陌生人带来的善意、心意,我们为什么有疑惑。该漫画把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切中时弊,引人深思。那么,我们立意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诚信”是个老话题了,一味地谈社会诚信与该题目还是有距离的。画面材料的含意十分明确,就是如何看待别人的善意这具体的一点。话题指向应更接近具体问题,并要更接地气。
针对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我们通过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来明确思路。问题一: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我们为什么要疑惑?问题二:我们需不需要陌生人的善意?问题三:造成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时心中总是有疑惑的原因何在?问题四: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那么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几个问题逐一回答完毕,相信文章的思路也就明确了。回答一:我们有疑惑是不知这种善意是真还是假,因为社会上有打着行善幌子牟私利的人。回答二:我们当然需要陌生人的善意,因为与人为善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人人互助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回答三:造成疑惑的原因既有个人认识问题,也有社会环境因素,个人不能全面地认识社会上少数不诚信的行为,过度的防范使自我孤立;社会弊端提供了不诚信生长的土壤,危及整体。回答四:人人自危,诚心不再,导致人无立身之本,国无立国之基。这样逐层剖析,观点自然就明确了。
【优秀立意】
1.善意待人,利人利己。2.信任:社会和谐的基石。
【高分素材】
不是每句“你好”,都能换来微笑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为促进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澳大利亚的姆可马克与米切尔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及世界知名人士,并向他们阐述设立“世界问候日”的重要意义,第一个“世界问候日”就此诞生。如今,“世界问候日”的宗旨已由最初的通过寄发问候信,以呼吁世界名流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作用,发展成后来的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然而,曾有记者在“世界问候日”这天在街头随机向40名行人打招呼问好,其中近七成行人表现得比较“冷淡”。只有少数市民善意地点一下头或者也回应一声“你好”。专家表示,社会压力增大、过度的自我防卫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素材化用:人与人之间,一声善意的问候传达一份美好的祝愿——就算是素昧平生,我们也永远不会孤立无援。但如果问候被用冷脸组成的壁垒击回,美好的回音无疑会消失在冷漠的心中。
借钱给陌生人,你敢赌一把吗?
2015年3月,《海南特区报》记者走访了海口公交车站、汽车站等地,通过“借零钱”的方式来寻找、发现“微信任”,借钱的金额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没钱没钱,一边儿去,要钱去别的地方,我这里一分钱都不借。”“像你这样在车站周围骗钱的,我见多了,你走吧!”记者共向七名陌生旅客“求助”,均遭到拒绝,其中两名男子甚至没听完记者的表述便转身快步离开。一名在车站卖报纸的阿婆说,车站人多,她不相信开口就借钱的陌生人,并认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职业骗子。
素材化用:帮与不帮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出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电影《欲望号街车》里有句著名的台词:“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这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筑造信任之桥贡献一份心力时,这个社会的信任才会坚不可摧。
2015年春晚的相声节目《我忍不了》辛辣地讽刺了一部分看不惯别人没道德、没素质而自己本身却是最没道德的人。观众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在反思生活中为何这种人总是屡见不鲜。
针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相声《我忍不了》讽刺的是有一种人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忍不了”,他们对种种不道德的做法也义愤填膺。但是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也会选择做一个不道德者。他们眼睛里只挑别人的错,对自己错误的做法却熟视无睹,甚至自鸣得意。对人对己用不同的标准是他们形成反差的原因。他们一方面希望社会讲规则、讲秩序,但同时自己又无视规则与秩序。这种人心中只有自我利益,没有公众利益。社会对这种人应该给予辛辣的讽刺与批判。立意可以围绕对人对己不同的标准展开,也可以从自律、自省角度展开。如果从“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亮灯火”的角度展开写作,就有些偏离题意,因为《我忍不了》里讽刺的人虽然诅咒黑暗,但也是黑暗的制造者。不过,写作时在事例的选择上可以举“燃灯人”的事例与“黑暗的制造者”的事例,以形成对比。
【优秀立意】
1.懂得自省才能获得尊重。2.双重标准下的人格写照。
【高分素材】
秦穆公认错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顾谋臣蹇叔的竭力反对,派大将率军远途奔袭郑国。因郑国获讯做好了准备,秦军无功而返。不出蹇叔所料,归途中,秦军在崤山遭晋军伏击,大将被擒,全军覆没。秦穆公面对因自己刚愎自用而导致的惨败,没有推卸责任。他公开认错:“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秦穆公豁达的胸襟和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赢得了臣民的尊敬。三年后,秦军终于在彭衙之战中大败晋军,这使秦国声威大振,并为后来秦国称霸乃至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素材化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推卸责任,且无任何自省之心。秦穆公敢于自省认错,能承担自己过错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尊重,赢得了人心。endprint
改变自我与改变世界
有一位小王子,他拜佛陀释迦牟尼为师傅。有一天,他问佛陀:“我想改变整个世界,可以吗?”佛陀问:“你准备怎么做呢?”
小王子沉思了片刻说:“第一步,改变世界。第二步,改变别人。第三步,改变自己。”佛陀说:“你亲自实践一下吧。”但当小王子积极努力地展开改变世界的实践时,却四处碰壁,遭人奚落,以致身心备受煎熬。小王子因世人的不理解而再次找到佛陀,佛陀微笑着说:“你不妨把思路颠倒过来试试,也许会很有收获。”
于是小王子开始观察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将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别人都非常惊讶小王子的改变,慢慢地也就喜欢和他接触了,并想亲耳聆听他的教诲。时间久了,跟他学习善法的人越来越多,被他改变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久而久之,小王子的善法终于传遍了整个世界,拯救了无数人的灵魂。
素材化用:纵观人类历史,在社会上有所建树的人,像政治家邓小平、企业家比尔·盖茨、文学家鲁迅,等等。与其说他们改变了世界,不如说他们改变了自己。我们要想撬起世界,杠杆的最佳支点不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屋檐下,堆放着半袋用剩的水泥,它的一旁还有一小堆沙子。过了一段时间,水泥结成了一个整块,而沙子还是原样。可是这段时间并没有下雨。
请以“水泥与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全面理解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材料看似简单,却颇含哲理。材料中的两种事物——水泥与沙子,它们的最初状态是一样的,都是散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水泥结成了一整块,而沙子还是原样。“并没有下雨”暗示外在条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根据科学知识,我们当然知道水泥是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固化了,而沙子即便吸收了水分也不会凝结成块。我们要挖掘材料富含的哲理意义就要从两者的不同之处入手。水泥是由散到块,而沙子始终散为一堆,由此我们就应该思考两者结局映射出的社会意义。水泥由散软到坚硬,是因为无形的水分被吸收的结果,而水分却对散沙不起作用。无形的水分富含的社会意义无疑成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出题导向上来看,无形的水分可以具化为“团结”“信念”“追求”等富含凝聚力量的词语。有同学将水分理解为外在因素这类中性词语,在立意上也可,因为他们也看到了“整”与“散”的不同。把“整”的结果理解成因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所得;“散”是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保持本色。最后,因为该话题属于关系类话题,所以在具体阐述时两方面都应该涉及,只谈其中一种事物就有失偏颇了。
【优秀立意】
1.凝聚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2.独立,是为了保持自我本色。
【高分素材】
松下幸之助的制胜法宝
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9岁开始当学徒, 24岁创立松下电器制作所,1935年,松下电器制作所改组为股份制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在于他能凝聚企业内部的力量。在创业初期,松下幸之助将《孙子兵法》中“上下同欲者胜”的观念运用到企业经营中,他认为即使公司的每一个职员都很有实力,但如果力量分散而不集中的话,整个公司也不会有好的成长和发展。公司除了培养个人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将所培养出来的个人实力,很好地运用到团队中去。为此,松下幸之助设立了“步一会”,即企业内的群众性社团组织。在事业的各个阶段,“步一会”都将公司员工结成一个“上下同欲”的共同体,让他们意识到与公司共存共荣。此举使松下公司大获成功。
素材化用:“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松下幸之助深谙其中之理。现代企业的比拼靠的是整体力量,唯有全员思想的大统一,才能形成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强大动力。
渐渐老去的油画天使
中央美术学院78级油画班作为一个“明星班”,是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以中外艺术教育的常态,每届毕业生成为职业画家者,最多十之三四,但是中央美术学院78级油画班的所有同学在毕业后均成为艺术家。艺术家陈丹青曾这样评价78级油画班:“革命年代老美院流行的英雄主义,开放时期同行间普遍的机会主义,均与78级同学无涉。亲历文化环境和美术形态的种种丕变,这一小小的群体却始终处于内敛、自为、固守而超然的状态,不为外界所扰,也无意引领时代。他们不曾迷失于后来的泛现代主义喧嚣,也未出现贸然的转变或突进,至今仍像刚入学一样,怀抱神圣与幸福感,缠绕着自己的画架,仿佛一群渐渐老去的油画天使。”
素材化用:中央美术学院78级油画班之所以在中国美术界成为一种特殊现象,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不以社会流行主义为转移,不因外界喧嚣而改变,怀抱着对艺术的追求,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艺术奉献的路。
【标杆佳作】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济南一中 张敏
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看到这样的报道了: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作恶的歹徒行凶之后,叫嚣着消失在围观的人群中,最终只剩下被害者痛苦的呻吟和围观者复杂但并不难懂的眼神。人们每一次都义愤填膺,每一次都扼腕叹息,每一次又都怅然若失。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都禁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些围观者为什么就不能凝成“坚硬的一块”?难道人们心中真的就没有了正义的呼喊,人心真的成了荒漠,就像那散着的沙子一样?
千百次的追问之后,终于亲眼看到了这样的一幕。2014年7月18日,济南。繁华的山东师范大学门口,一名狂徒突然从一辆出租车里跳出,挥舞棍棒乱砸车辆、行人。汽车挡风玻璃的碎末飞溅,一名出行的老者血流如注……人民的生命财产就要遭受更大的损失。危急时刻,不知名的商人、交警、联防队员及普通行人,凝成了“坚硬的一块”,一举制服了狂徒。正义得到了伸张!
相似的场景,不同的结局。这关键就在于在相似的境遇中,人心是凝成“坚硬的一块”,还是像一盘散沙。济南“七·一八”事件的英雄们也都是这样说的:看到歹徒那样猖狂,心里就想,绝不能让他为所欲为!正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怀有这样一个坚如磐石的想法,所以才会出现众人凝成“坚硬的一块”的现象。他们共同迎向歹徒,唱出一首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一盘散沙”和“坚硬的一块”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于那个坚如磐石的信念上,那个正义必然战胜邪恶,那个绝不能让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那个在这个社会里绝不能让捣乱分子为所欲为的信念上。心中怀有这样的信念,心中坚定这种信念,在非常的时刻,人们就会手拉手,凝成“坚硬的一块”,就像水泥即便在不下雨的天气里,也会凝成一团硬石一样,因为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怀有上述那种信念的人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永不干涸的“水滴”——滋润心田的水滴。所以,他们也会凝成“坚硬的一块”,抵御外来的风雨。
让那些曾经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里的“围观者”,让那些曾经出现在鲁迅笔下而现在仍不断出现的“围观者”都去寻觅,去发现,去获取心中的“水分”吧。这样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会因这“水分”凝成“坚硬的一块”,再强大的风雨也吹不散、冲不垮我们了!
名师点评:此文语言平实,思路清晰。在审题立意上抓住了“水泥”与“沙子”的不同之处,将“一个整块”赋予社会现实的指向意义,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论证方式上,文章采用事实论证,说服力强。虽然内容略显单薄,但与一味堆砌事例的文章相比,现实感强。这种写法值得提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