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及使用现状
2015-06-23展志林
展志林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体育教师及建筑专业人员,采用归纳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现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建设、使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对策建议,为我国的体育场地建设合理布局及管理提供对策依据。
关键词 体育设施 场地建设 场地管理
自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文件下发以来,各省市普查工作进程不一,有的已经结束,有的也接近尾声,还有的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国家分别在1974年、1982年、1988年、1995年和2003年,先后进行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这些年间,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的总数量也从1974年的25000多个增长到2003年的850080个,其中分布在学校的场地有549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看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些问题,学校场地占总的比重这么高,像高校体育设施越来越健全,规模越来越大,但具体使用情况怎么样,有很大的疑问。
一、我国大学城的体育设施现状
据笔者调查与走访,体育场馆的布局与使用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广州号称“花城”,2007年7月18-28日,为在广州大学城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城抓紧二期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10座体育馆、1座游泳馆和1座4.5万人的体育场,另外还有8个标准田径场,可谓数量多,投资大,再加上一期建设的运动场和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可能是我国规模最庞大的学校体育设施群体了。上海松江大学城本人也去调查过,没有这么大规模。目前我国大学城的体育设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体育项目综合性,以及与学校生活、学生活动的结合上都显单调,大多只是是在建筑形式上下功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场地和规模
说起中国的学校体育设施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完全是追着竞赛用体育设施的模式在建,场地要符合大赛标准,专用设施设备要满足竞赛需要,观众规模要大,建筑风格要像比赛场馆,似乎不这样就不叫体育设施了。殊不知这样的场馆使用效率低,投资沉淀大,更主要的是维护管理费用使得学校难以承受,最后的结果就是减少使用时间,学校落得个有场馆却没有使用的体育设施。北京高校中像清华、人大等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举办的比赛毕竟屈指可数,而平时使用要开灯光、开空调难以承受,再有数量巨大的观众席占用了大量的使用面积,诺大的体育馆真正使用的场地不过2-3个篮球场,实在可惜。在北美地区,如果学校建有这样规模的体育场馆,那必定这个学校的某项体育竞技水平相当高,可以参加NCAA一级比赛的,像全美大学生篮球、橄榄球、棒球等联赛,有赛事作为支撑。至于其学校体育设施则是以实用为主,建筑形式简单,观众席尽量少,甚至以活动坐席代替,平时就是场地,只有举办小型比赛时才推出坐席,数量最多不过两三千人,有些只有二三百人,但是,这样正好符合学校体育设施的特点,我们毕竟重在使用,而不是重在规模。
(二)建筑功能
正因为追随竞赛用体育设施,国内学校体育设施在功能上单调,似乎只是满足体育功能的需要,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健身房、赛事组织用房应有尽有,唯独服务设施缺乏,商业服务不到位,开放空间不够,似乎除了体育活动就再也不能进去了。其实,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没有看到国外大学专门组织体育课程,即使在国内,大二以后又不再有体育课程,因此,要让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就要让学生愿意走进场馆设施,显然单调的设施功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服务空间和开放共享空间是国内学校体育设施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设施向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体育用品商店、快餐店、专业音像店、游戏、上网、健身、室内跑廊、开敞互视落地窗,各种功能空间相互穿插,视觉效果丰富,使用功能齐全,使得国外学校体育设施无论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建筑形式(主要是各种简单形体的组合)上都极其丰富多彩。但是,在建筑结构上则主要采用钢绗架满足大跨度需要,形式简介,经济性好,避免异形结构(比如国内热衷的各种怪异建筑造型)造成的成本过高。
(三)体育活动项目选择
国内学校体育设施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过于单调,室内设施就是篮球、排球、游泳馆,室外体育设施就是田径、足球,有网球已经算是条件不错的学校。而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在项目上就五花八门了,橄榄球、棒垒球算是普遍的,更有壁球、攀岩、划艇等等重要的是各种体育项目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活动的需要。美国许多大学甚至还有高尔夫球场,如俄亥俄州立、伊利诺斯州立等,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运营的,为学生上课,还是为社区服务?
(四)项目管理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单独找到我院的建筑设计学院的老师谈论。目前,我们国内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是重中间,轻两头。所谓两头就是前期和后期,中间就是工程设计施工。前期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的前期研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建筑作品。现在之所以出现设施单调的问题,其实还是前期研究不够,没有认真深入地探讨项目的形式和内容,如何与学校校园规划相结合,与学校长期的体育发展规划相结合,这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软科学。要了解学校体育,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了解各种场地的材料设施设备,以及规划、建筑、结构和电气和投资分析、不同的调查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学校有关人员充分地交换意见的过程,为学校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出谋划策,最终通过双方的交流来达到最终的统一,形成对建筑设计有建设性意见的报告,最终指导建筑设计。只不过现在国内还没有专业的策划咨询企业,即使是建筑大师或者有其他大项目经验的设计师也未必能全面了解和跟踪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体育专用材料设施设备的发展动态,因此,建筑设计院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深度,它们会过多地关注建筑本身,关注建筑造型,忽视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特定的需要。
后期的管理实际上也应当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如何保证竞技场馆和高校体育设施低成本运行,开放性使用,多元化运作,相信才是学校真正需要的模式,而竞赛用体育设施存在着的效率低,运行费用高是否适合学校是值得商榷的。
二、结论与建议
(一)十一五期间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建设虽然有明显改善,但是按照场地人均占有率场地资源短缺仍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对体育场地建设经费的投资力度,完善普通高校体育场地条件。
(二)高校体育场地的行政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将成为必然。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盘活闲置的高校体育场地,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失导致高校体育场地管理水平低下,场地利用效率不高,高校体育场地在空闲时间对民众开放在现实操作上还存在不少障碍。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激发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高素质体育场地管理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场地的管理水平,挖掘场地的利用效率,来服务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四)体育策划咨询服务企业的发展,体育场馆建设前期研究,如何与学校校园规划相结合,与学校长期的体育发展规划相结合,这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软科学,我们国家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尚权,张岩,曹缔训.体育经济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2] 国家体委政法司.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Z].2005.
[4] 朱睿,孙庆祝.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
[5] 刘艳丽等.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6] 肖林鵬.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