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络打造写作“巧妇”

2015-06-23刘刚张秀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中学生笔者

刘刚 张秀丽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更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然而,在现实写作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令人尴尬的事情,如有些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就开始摇摇头,然后咬咬笔头、扳扳手指头,最终就是无从开头。这种局面的出现,笔者认为是由于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写作材料贫乏,没有写作兴趣,简单的写作技法不会使用等。所以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手无足措。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最终都可以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然而可能在当初,显得很“拙劣”,只要我们用心去打造,他们都可以成为写作中的“巧妇”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网络为“巧妇”解决“下锅之米”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阅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广泛的占有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现代的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生活阅历浅、交往范围窄、阅读量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写作时往往无米下锅的情况出现。

现代社会,网络作为一种丰富的资源,具有大容量的信息、超强的时效性,有很多资源可以与我们共享。我们在教学中,告诫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些功能为我们的写作服务。鉴于此,笔者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每周一节课在微机室进行,让学生进行网络查询、阅读、积累。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为了避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无目的性,笔者为学生推荐中学语文学科网等。让他们边阅读边搜集有用资料,如优美语段、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社会时事热点等。有时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利用网络来完成。如在学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后,笔者就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文章,许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许多古今中外有关于感恩的资料,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在写作时,由于他们占有了丰富的材料,所以写作时就十分自信,感到有话可说,激情满怀,感到有情可抒。这也就解决了学生们在写作时由于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的畏难心理,树立了写作的自信心。

二、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写作需求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网络作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当代中学生易于并乐于使用网络来满足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也广泛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审美倾向,进而也就影响他们写作时的思想倾向。

写作是表达思想情感,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文以情感人,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外化,是作者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呢?笔者觉得其关键就是让学生讲真话。变让学生说、学生写为学生要说、要写。那么,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也就成了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也就容易产生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据调查,许多中学生,往往乐于在网络论坛、个人博客、校园网等网络平台真实、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平臺,让学生讲真话交流真性情。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像大自然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会因之赏心悦目,鲜活无比。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自己的个人主页或空间内养成写日志的习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形式不限。这样当学生的灵感来时就可以化为文字,感受倾吐的快乐。由于不受各种条框的限制,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任思想自由驰骋,此时自己的心路历程也随之不断地宕开。这样也就激发他们的表达需求并化为文字,成为自己的写作需求。

三、利用网络交流互动,提高“巧妇”技艺

学生把自己的认识、情感等表达出来形成文章。那么如何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进行科学指导与评价呢?以往惯用的做法是教师批阅,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批评,自己也没有理由、机会为自己辩解,同学之间对于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交流的机会也很少。但是,如果利用网络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弥补传统批阅的不足。

笔者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分成小组,挂在校园网上,然后让每组交错互评。批改时打开校园网,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接力改,然后各人对照标准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样就使单一的教师批改的方式转变成师、媒、生三元反馈方式。人人都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让每一个同学找出自己所参与批改的作文和自己的习作中的一个亮点,和同学进行交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有的学生在网页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道:“此文开头不错,富有诗情画意,如能按照这种风格写下去,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成功在向你招手。”又如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文章反其道而行之,别具一格,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别开生面。看得出你下了一番功夫,希望你继续努力,成功并不遥远。”这样学生在评价别人文章的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好文章,进而也会明白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样评价者有了收获,被评价者获得自信。这样双方都体会到了快乐。

总之,网络作为丰富的资源环境,我们如果能充分、科学地利用,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效率、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写作,成为写作中的“巧妇”。

(刘  刚  安徽省灵璧中学  张秀丽  灵璧师范学校  234200)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中学生笔者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