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朱子读书法”对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启示

2015-06-23沈志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朱子朱熹书籍

朱熹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张洪、齐熙摘录其关于读书的语句编成《朱子读书法》,后被收入《朱子语类》第十、十一卷,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现如今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学生课后读书不得法,阅读效率低下,“朱子读书法”中的方法与思想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将课内阅读教学比作教授“渔”,那么课外阅读就是要学生躬身实践,将所学运用到实际。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去遨游阅读的海洋,而真正的奥秘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探寻而得来。

(一)知: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人类的先祖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印刷术,使先人的思想得到了传承。纵览古今中外,全世界的书籍数不胜数,在书籍的海洋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智慧,所以要想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就必须在课外阅读书籍,就拿儒家经典来说,单一本《论语》就蕴藏着孔子极大的智慧,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显示着这本著作的重要性。“学海无涯”,多在课后时间读书,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通过阅读古籍,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阅读国外经典,则可了解远方国度的精彩。

(二)情: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

汉字是集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每一个文字都包含着一定的意义,而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将这些文字组合起来,变成一句话、一篇文章甚至是一部著作,这些文字就变得更加有意义,并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读者阅读余华的《兄弟》,就会被兄弟之间的情感所感动,而如果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会对关羽的肝胆义气抱有钦佩之情。所以读什么样的书籍,就会被其中包含的情感所熏染,多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意: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增强意志

古人用“卷帙浩繁”来形容书籍很多或者一部书很长,比如《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要读完这样的著作,不仅仅是花费时间的问题,还有读者主观上的意愿,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去读,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所以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外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性地阅读,无疑会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当他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坚强的意志力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培养德行

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模仿能力很强,古今中外的书籍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赞扬的事迹,不管是简单平凡的,还是诉诸家国兴亡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让孩子懂得谦让,这些平凡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小小的行为感染着读者。在书籍之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这些都能够使孩子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阅读使人进步,教师往往只注重语文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而课外阅读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大宝库,教师要明确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其在课后能够游刃有余地阅读书籍。而在课堂之外,学生课后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生阅读本身发现问题。

(一)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阅读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阅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是人均阅读量却少之又少,国家之所以提倡全民阅读,正是希望人人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语文教育,阅读教学占据着比较重的分量,但是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却不高,学生在课后更不爱读书,甚至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游戏上,而对阅读嗤之以鼻。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按理说喜欢的书读过之后应当印象深刻,而实际情况是学生走马观花式地阅读书籍,不利于对书籍的深刻理解,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书籍,其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人们深刻挖掘玩味的,受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所衍生的“快餐文化”的影响,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阅读的步伐也加快,人们对待读书缺乏耐心,学生课外阅读总是读过就扔,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同的书籍所蕴含的内容不同,有的书给人以趣味性,有的书则给人以知识性,青少年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倾向于阅读趣味性的书籍,而忽视知识性的书籍,殊不知知识性的书籍才能够真正使人充实知识储备,提高涵养。学生课外阅读很随意,家长或教师没有为孩子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半途而废,有的是读过一些书,而后放弃,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一本书读不下来,又去看其他的书,课外阅读没有任何计划性。

(二)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质量较低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强调了书籍对人类的进步作用,但是书籍也有好坏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市场上的书籍参差不齐,许多商家为了商业利益贩卖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学生课外书目没有经过筛选,有些时候凭着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阅读这些不健康的书籍。有数据调查显示,仅有21%的学生经常阅读文学经典名著,这明显地反映出学生读文学名著类的经典作品的比例太少。[1]对娱乐杂志、言情武打小说、卡通漫画等书籍,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没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出其多多少少存在消极作用,特别是一些内容低俗的小说,充斥着色情暴力,阻碍了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健康成长,而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反映了青少年阅读的品味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选择观念。

三、“朱子读书法”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启示

(一)阅读要有计划

朱熹认为,人的修身、为学都应当循序而渐进。他曾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这说明读书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知识内容等方面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必须打好基础,逐步提高。[2]

1.制定合理的书目计划

朱熹认为,读书要“循序渐进”,课外阅读书目众多,要有选择性的让孩子阅读书籍,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较为活跃,所以应以趣味性的书籍为主,在课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品质。当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之后,抽象思维日益成熟,思想趋于理性,这时应当多督促学生读一些哲理性、知识性的书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丰富自身的涵养。

2.规划合理的时间计划

时间方面也要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小孩子比较好动,很难长时间坐在那儿阅读书籍,所以一开始要制定孩子可接受稍短的时间,让孩子每天有计划、有规律地阅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当地增加阅读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胡适自言,“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方法这一观念打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3]他希望教人尤其是年轻人一个思想和治学的方法,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他指导青年人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善于怀疑。[4]

朱熹强调阅读要“熟读精思”、“虚心涵泳”,许多教师重视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后阅读得不到重视,并且阅读不得法,而“熟读精思”启发我们对一些有价值的书或书中的章节、句子,多读甚至可以铭记于心,并且在一遍又一遍阅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一些书籍当中的理念不能盲目轻信,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因为尽管有些书籍是传世名作,但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必然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并不就意味着孔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他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当今社会不适用。

“虚心涵泳”则启发我们读书不可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判断作者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保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上述强调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但也不是盲目地质疑,对于别人在理的思想也抱有怀疑的态度,这就是不“虚心”。很多书籍读一遍我们只能够简单了解其中的某些内容,而如果想透彻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与思想,就必须多读,且在多读之中“涵泳”,就比如读《红楼梦》一书,读一遍则只了解小说的情节,而这部著作中还有许多值得细心玩味的内容,比如其中的诗句、人物的性格等等,要想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多读,在“涵泳”之中学习书中的精彩之处。

(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通过诗句教会自己的孩子要想透彻地认识事物,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还必须要亲自实践。而朱熹所强调的“切己体察”也是要求人们读书要见诸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催生了一小群“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而生活能力却极其低下。所以“切己体察”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学生读书不仅要精于理论,还要致于实践,比如读一本有关于烹饪的书籍,光是读懂一些烹饪手法与技巧,而不亲自实践,就算是读再多的烹饪书籍,做菜的本领也终究不会见长,所以要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要认识到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践。第二,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重视知识与能力并重。“高分低能”的孩子只看到了考试分数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人的一个重要的属性--社会性,人始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而不会永远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不能够为了考试分数放弃自己身而为人的根本属性,那只会本末倒置。

(四)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现代科技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招致了现代人内心的浮躁,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致使人们为生活奔波,无暇读书。学生在校外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

朱熹强调读书要“着紧用力”,首先是要抓紧时间,学生在课堂之外少了许多约束,很多时候变得自由散漫,没有时间观念,这就要求制定一定的时间计划,大概拟定什么时间该读书,每天或每几天抽出一定时间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其次是要精神振奋,而不要松松垮垮,学生周围的诱惑很多,比如电视、网络游戏、手机等等,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周围诱惑。要帮助学生远离诱惑,首先就要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了解环境对人成长的巨大作用。

朱熹还强调读书要“居敬持志”,“居敬”就是要求我们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学生抵抗诱惑的能力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阅读效率一定是极其低下的,所以读书要“居敬”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朱熹所强调的“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学生来说,心中可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是近期的目标来得更为实际些,而课外阅读就可以作为每个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个短期目标来践行,在不断地阅读和实践之中收获人生理想。

注释:

[1]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24.

[2]吴邵兰.从《朱子读书法》看朱熹的教学论思想及其借鉴价值[J].韶关学院学报,2006,(7):164.

[3]胡适口述、唐德刚注译.胡适口述自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08.

[4]李宝红.“虚心”与“怀疑”钱穆、胡适对朱子读书法的不同体认[J].广东社会科学,2011,(6):30.

(沈志斌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My Diary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