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2015-06-23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刘 方
一、研究的目的
我校是2013年扎根于丰台区的新建校,目前只有初一年级四个班和初二年级一个班,学生人数不是太多,通过调查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我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全体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选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多篇国内外关于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协作和完成,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针对的是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总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58人,占48%,女生62人,占52%。
3.数理统计法
将有效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解决措施,并撰写论文。
三、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
1.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0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9.3%,1—2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2%,3—4次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7.7%,而5次以上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8%,说明每周1—2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多,3次以上和0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相加,占总人数的49.8%,5次以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没有一人,男生有6人,女生没有每天坚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男生总体比女生总体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要多。
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为半小时以下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30%,其中女生居多,将近是男生的6倍,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体育活动的学生有60人,占总人数的50%,1个小时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有24人,占总人数的20%。从活动时间上看,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保持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运动时间,且男生运动时间普遍比女生长,从性别和性格上看,男生半个小时以上运动的学生由53人,女生半个小时以下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由于身体形态和机能机构的不同,女生锻炼的耐性还是没有男生持续长。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
从表3可以看出:5%的学生运动强度为无感觉,39.2%的学生运动强度为微出汗,41.6%的学生为中等出汗,14.2%的学生为出大汗,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学生人数最多,微出汗中女生人数居多,中等出汗中男生略多点,出大汗中男生人数居多,由此可见,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中等强度为主,男、女学生运动强度还是存在差异,男生趋向于选择中等、大强度的运动,女生则趋向于选择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运动,男生的活动强度明显大于女生,说明男生的运动项目激烈,跑动多、持续时间长,女生今后需要选择一些运动强度稍大的体育项目,并且持续坚持练习,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活动的效果。
(二)影响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1.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
学生的目的动机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动机和参与热情,学生才会表现出对体育的热爱,出于懒惰,怕累,怕脏、怕出汗等原因,不想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我们应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激发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培养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
一是体育器材场地缺乏。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是2013年9月建校,我校建立到2014年9月才刚刚一年,由于是新建校,学校各方面的体育设施和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随着以后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相信会逐渐的解决体育器材场地的问题。
二是自然天气。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天气。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地处丰台区南三环方庄桥附近,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天气凉爽,冬季寒冷干燥。经常会出现风沙、浮尘、雾霾等天气,不宜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学校今后应该多重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因,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持之以恒锻炼的恒心,养成持续不断地健身习惯,从根本上发自内心的想要参与体育活动。
第二,今后逐渐地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及体育制度的建立,多组织一些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内容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团体比赛活动,既展现了学生自我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三,今后学校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形成我校独特的体育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中,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