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5-06-23黄可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课程

文/黄可

大学生就业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研究

文/黄可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倡导通过科学的、实用的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制,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实践教学;竞争力

我国企业需要的人才与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存在差异。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就业需要依然存在着差距。高校实践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仍然不高。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实践教育,是我国高校急需进行的重要任务。

1.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实践教学模式不完善。就业指导既是教学工作,也是就业工作。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需要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的结合。从体制上来讲,目前,多数学校就业管理处把就业工作仅仅看做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后,学校就业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提供的帮助并不多。同时,校就业指导部门与教学部门相互推脱责任,把就业任务互相推给对方,导致就业管理主体不明确。

从组织上来讲,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规划上没有把就业指导当作重要课程。学校把课程规划交给院系负责教学的老师,就业教育难以成为全校性的重点课程。而且,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较为宽松,学生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就业指导课单纯在课堂上教学,学生的兴趣不足,再加上逃课现象的存在,大学就业实践教育成效低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2)实践教学缺乏规划性。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实践教育大多以毕业生作为教学对象。其他年级的学生,就业教育大多限于课堂。全面的就业实践教育体系并没有形成,高校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就业课程缺乏规划,与实践基本不相连接。此外,就业教育与专业的契合度较低。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形式上存在就业实践教育,内容上却粗制滥造,规划性不强。

(3)就业实践教学内容单调。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实践教育就像临阵磨枪。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内容上,大多是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求职简历如何制作、面试技巧等的简单培训,没有突出实践性,学生的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4)学生未得到全面发展,就业质量不高。通过高校学习让大学生选择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应当是高校就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理想的工作,应当让每个人才都找到适合其优势发挥、适合其人生发展的工作岗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学只看重学生的就业数量,盲目提高就业率,而忽视了就业质量。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实践教育,只是鼓励学生尽快找到工作,学生通过教学,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并没得到明显的提高。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所找的工作与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甚至毫不相干。学校在统计就业率的时候,只要学生处于就业状态就统计在内,就业率虚高。在就业质量上没有合适的统计方法。

2.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实践教学质量

(1)健全就业实践体制,形成完善的就业教育模式。各个高校应当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主抓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教学,规划、组织、管理、考核大学生就业实践教育活动。各院系应党重视职业发展教学课程的开展,同时开设与本专业相对口的就业课程,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增强大学生对就业实践的兴趣。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出勤率,用制度维护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2)科学规划就业实践教学。在教学对象上,就业实践教学应面向全年级大学生。以全员化为教学要求,把教育资源对全部学生进行共享。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与网络的结合,构建就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更早地接触专业就业情况,了解本专业就业走向,尽早关注与本专业相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的变化。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提高大学生在择业时的竞争力。

(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多接触实际岗位。结合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较快的特点,就业实践教学应从大一到大四进行不同模块、不同深度、不同内容的实践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教育应包括实训、咨询和职业体验等环节。在实训阶段,实践教学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过之后,教师应选取合适难度的实际业务让学生进行实践并认真辅导实践过程。在咨询阶段,就业指导中心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未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就业指导中心应给予提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在职业体验阶段,学生应主动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实际岗位的锻炼,院系也应与企事业单位沟通,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和职业体验的机会。

(4)着力提高就业质量。高校不但应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还应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找到适合本身发展的工作。高校应自觉承担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青年。高校“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使一部分中国大学生过分关注就业技能和知识学习。目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与毕业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岗位对基本素质的重视程度高过对知识水平的重视程度。当代高校应当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通过就业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就业实践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当然,提高就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不单要靠学校,还应通过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配合,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课程和良好的实践环境。高校应重新审视就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把就业实践教育当作重点课程全力推进。

[1]买菁菁.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79.

[2]王开良,郭霞.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析——基于重庆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J].职教论坛,2011,(9):67-70.

[3]赵旭,刘亚轩.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践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278.

G

A

2095-9214(2015)03-0274-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该文章是广西高校科研“大学生就业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卓越计划”视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201106LX16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