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2015-06-22余磊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

余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财政金融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余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的成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在近五年内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竞争环境、客户资源都发生着持续变化,业务转型迫在眉睫。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各自的经营优势、特点入手,分析两者本质上的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发展关系;再由第三方支付、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浪潮,揭示出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滞后原因,使其支付结算业务、借贷业务、理财业务等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提出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设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平台、开拓大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市场、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转型策略。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转型

一、引言

从2012年起,“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百姓了解与实践,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名词,它们已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然而,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浪潮,把商业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单纯依靠资产负债扩张的传统模式在新形势下受到严峻挑战,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带动了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有力挑战[1]。早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就成为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广泛地关注研究这一课题。胥岢(2014)[1]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现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银行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的颠覆与重构,商业银行一方面在战略上要实施“科技兴行”战略,掌握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利器;另一方面在战术上要加快电子银行建设,革新支付体系,打造多渠道整合、服务升级的银行。邱峰(2013)[2]提出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渐将银行中介功能边缘化,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具有的特殊地位,目前商业银行还无法被互联网金融取代。李晓峰(2010)[3]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既是一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是实现增长方式转换的一次变革。基于国际国内现有的经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压力,大力发展综合经营、创新业务、零售业务和国际化经营,应该是实现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主要路径。冯娟娟(2013)[4]指出商业银行应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重视客户体验、发掘与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等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监管方面的资本约束越来越严格,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压缩了利差空间以及金融脱媒带来的金融资源的分流,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中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业务模式转型的严峻挑战[5]。虽然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随着更多金融模式的产生,转型的策略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沿,努力融入信息时代,坚持改革转型增强自身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

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系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优势

1.业务种类齐全,部门分工明确。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不同期限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从事银行卡业务、买卖代理外汇等14大类,各类别下又有更细致的划分。商业银行内部分工明确,员工专业素养高,运营体现出了综合性、协作性、高效性。

2.资金实力强大,客户资源丰富。以工商银行为例,2014年其营业额为1487亿美元,利润高达4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这是任何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无法企及的。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更是与许多行业的龙头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一方面奠定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为其营造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另一方面不断壮大了其资产和负债业务,增强资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3.普及化程度高,融入普通百姓生活。从90年代起,储蓄就已成为大多数民众财富保值的首选,现如今,借记卡、贷记卡的广泛使用更是给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日常的活动已经与商业银行密不可分。而且,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广,就中国农业银行而言,境内分支机构多达23461个,其中基层营业机构19573个,不断拓展的网点将满足更多个人业务办理的需求。

4.风险管理严格,安全性值得信赖。通过多年的经营实践,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科学、健全,针对信用、流动性、利率等不同风险等均建立了相关控制指标。而且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五大行更是有国家作为信用担保,人们对其资产的安全性始终保持着信赖的态度。

(二)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优势

1.高收益,低门槛。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收益始终是影响决策的最重要因素。2015年3月,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5%,余额宝年化收益率约为4.5%,而P2P平台红岭创投的年化收益率可达15%。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被认可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更多地关注互联网金融产品。此外,很多传统的投资产品都有很高的门槛,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最低资金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没有数额限制,1元钱都能参与投资,显得更加“亲民”。

2.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披露。互联网金融利用强大的网络平台和高科技的处理技术,实现了高效的信息整合。无论是在P2P平台上还是在众筹平台上,融资机构与个人的资产状况、信用等级、风险评估逐渐趋向于完全披露,融资与投资更智能化地匹配,通过查阅不同平台的即时信息,网友可以随时获取、比较各类金融信息,解决了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公平透明高效。而且,利用平台数据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倾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3.快捷又简便的操作。在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流程,操作欠缺灵活性费时又费力。相反,互联网金融更重视客户的体验。移动支付为随时随地的现金交易提供中介,网络借贷让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资金,过去通过商业银行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等待的业务,如今只需在网络平台上简单地操作就能达成目的。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利用APP将产品延伸至智能终端,推出类似团购、打车等服务,吸引了更多客户。

(三)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系

表层上,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表现出强烈的竞争关系。长期以来,银行作为全社会的资金媒介中心,在金融界占据着类似垄断的地位。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推动,互联网金融逐渐改变着金融格局。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运营日益规范化,抢夺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成为能和其抗衡的力量,对其地位产生巨大威胁。深层上,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一种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关系。首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还有依赖性。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需要依托客户的银行卡为投资、融资、支付转账等交易提供现金渠道,网络快捷支付的应用弱化了网银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也有良性的影响,例如银行协议存款众筹、银行理财产品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方式,不仅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收益,也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商业银行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在彼此的竞争中更应该加强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两者一定可以实现双赢。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影响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具优势,存在着互相促进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大环境下,没能跟上创新步伐,经营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挑战商业银行支付模式

长期以来,通过支付结算业务,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转账结算中心和货币出纳中心,既为银行带来了稳定安全的收益,还加速了社会资金的运转效率、降低了社会财富的流通成本。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普及,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被大大削弱。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23.3万亿元,相比于2013年提高了约35.5%,第三方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均保持着继续增长的态势。

图1 2013-2014年第三方线上、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变化曲线

支付宝、财付通等一批线上支付平台不仅满足了用户足不出户的交易要求,还因支付转账零费用、交易完成零时差等优势获得更多青睐。而且,大多数支付平台对银行卡的绑定不需要开通网银,“快捷支付”更加弱化了银行的作用。短期内,依托智能手机的普及和NFC、二维码等新兴的支付技术,移动支付将会成为第三方支付中发展最快、最具前景的领域。通过互联网,用户能随时随地完成收款付款、缴费购物、理财转账,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模式逐渐被取代,过去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也将不复存在。

(二)网络借贷影响商业银行借贷业务

网络P2P借贷的运作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发布,使得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或个人与有闲散资金出借的企业和个人,能实现自行配对成交。与银行贷款相比,P2P最大的优势就是充分调动平民投资建立小微贷款市场。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额度通常都是500万以上,阻挡了众多发展中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而P2P网络借贷没有额度限制,操作快捷方便,融资交易时间短吸引了大量贷款方。由于P2P平台上投资利息高,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将其视为理财的手段,因此P2P的借方力量足以支持不断增长的贷方数额。P2P网络借贷应时而生,弥补了银行借贷的缺陷,交易数量和规模在五年内迅速发展壮大。

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根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存、贷利息差。然而,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过高的贷款成本、繁琐的申请流程、严苛的审查机制等弊端为网络借贷提供了很好的机遇。P2P等网络借贷模式的盛行直接导致银行贷款、存款的大量流失,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4年期间,五家国有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基本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表1 2009-2013年中国P2P发展数据

表2 2012-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

(三)金融众筹威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通常有过高的门槛,普通的投资者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一方面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很难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通过金融众筹,将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委托专业的理财专家管理资金,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高门槛的金融产品,不仅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还能享受到贵宾的服务待遇。

金融众筹实现了“全民理财”的理念,普通的投资者获得了更多的低起点、高利息的理财机会。银行协议存款众筹、银行理财产品众筹、基金众筹、保险众筹等更多样化的众筹影响着传统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改变着过去单调的投资方式。金融众筹的风潮无疑分散了商业银行吸纳闲散资金、经营理财产品的能力,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构成了威胁。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策略

(一)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是优势互补的关系,彼此间的竞争也是良性的竞争。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为了抑制其发展而排挤打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各自的优势,找到创新的方式整合二者长处,寻求合作双赢。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客户基础和国家政策优势,而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低,营销手段新颖,营销目标对象明确,不仅发展了中小企业借贷市场,还因信息平台优势拥有大量数据资源。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小微借贷市场,并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共享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的战略关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开发、销售新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加速电子银行的进程。通过深层合作优势互补,让双方长远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

(二)建设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平台

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业务最大的缺陷就是操作欠缺灵活性,人力资本耗费较大。应对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挑战,商业银行要努力构建移动金融平台。首先,创新现有的移动终端软件,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宗旨,不仅要完善查询、支付、转账等基本操作,还要添加类似快捷缴费、生活购物等便捷服务以发展综合性应用终端,满足顾客多种需求。其次,利用移动金融平台发展存贷、理财业务,摒弃传统业务局限于网点的弊端,用户既可以通过终端软件了解各种业务,还可以借助移动平台申请小额借贷及购买理财产品,以智能化的操作简化流程,方便了顾客也节约了成本。此外,开发与客户使用的移动金融终端相对应的银行内部应用终端,职员可以利用该终端处理业务、查看数据、汇报工作,部门间可以利用该平台共享信息、策划营销,银行内部运行的智能化将极大提高整体效率。

(三)开拓大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市场

商业银行为了在发展中保持优势,不仅要升级现有的服务,还要开拓新市场。目前,互联网金融只能提供统一化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无法满足顾客多样性的需求。对于拥有大量个人资产但欠缺理财能力或是缺乏理财时间的客户,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财代理,还需要能够满足个人偏好的理财方案。商业银行可以先在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中发展个性化理财定制服务,通过增加与客户的接触,切实了解客户需求,针对不同的未来规划、收益目标、风险偏好,为其选择匹配的理财产品组合并承诺对风险的分担。在老客户的规模上,积极挖掘新客户,从个人理财定制拓展到企业理财定制,以客户为中心树立良好的信用和口碑,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提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体现的不仅是数据量“大”,更是捕获、调用、分析数据的能力。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大量有关交易支付、客户身份、资产流动的内部数据,在数据量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然而,商业银行目前欠缺的是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为了实现金融大数据,商业银行首先要挖掘人才培养一支专业的复合型团队,他们不仅要具备金融知识,还必须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和数理建模能力。其次大力投资大数据实验室和大数据平台,提升自主研发的竞争力。同时,明确金融大数据的目标,即帮助商业银行挖掘客户的本质需求创新市场营销,发现内在的管理缺陷降低运营成本,克服信息不对称增强风险调控能力。大数据技术是商业银行在新时期明确市场定位、合理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必将为其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1]张庆媛.创新发展电子银行加快传统业务转型——浅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银行业务的转型与发展[J].北方经济,2014,(7):27-29.

[2]胥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启示与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4,(4):72-73.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50.

[4]李晓峰.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转型及其路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9-114.

[5]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6]杜欣欣,杨有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风险和路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4,(8):155-157.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Internet Finance Era

Yu Le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Depend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maturity of e-commerce and the spread use of smart terminal,internet finance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which affects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Commercial banks are supposed to transform to face the changing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customer resources.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finance companies and commercial banks according to their advantages.Then we introduce the huge influences caused by the third party payment,the P2P platform and the crowd funding,and finally present that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orporate with internet finance companies,build mobile finance platform,create custom-mad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big data.

commercial banks;internet finance;business transformation

F832.33

A

1672-0547(2015)03-0041-04

2015-03-21

余 磊 (1992-),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4038)。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