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积极推广苜蓿青贮技术
2015-06-22王连杰刘敏英谷俊平河北省沧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文│王连杰 刘敏英 谷俊平(河北省沧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沧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大量的降水基本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底,也就是苜蓿第二、三茬的收获时间,此期间调制苜蓿干草成功率极低。据统计,每年因霉烂引起的苜蓿鲜草直接损失超过1万吨发上,加工成干草的苜蓿营养价值损失也很巨大。应用苜蓿青贮技术保存第二、三茬苜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苜蓿鲜草的营养,降低因加工干草引起霉变造成的损失。
一、苜蓿规模青贮试验
为了能够充分地把握苜蓿青贮生产技术,我们在奶牛场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试验,将技术由试验室转移到奶牛场的青贮池中和田间地头,进行推广性试验。
1.青贮时间与地址。2014年5月12日~6月29日在第一茬和第二茬收割时,黄骅市茂盛园苜蓿种植合作社生产拉伸膜苜蓿青贮。2014年6月23日~29日在第二茬收割时,中捷同发奶牛场自备青贮池生产苜蓿青贮。
2.设施与物资准备。拉伸膜裹包方式物资准备:黄骅茂盛园苜蓿合作社自选场地800平方米;拉伸膜裹包机(切草机)、包膜、缠绳等。
青贮池方式物资准备:中捷同发奶牛场新建苜蓿青贮池400立方米;苜蓿鲜草110吨,选用第一茬至第三茬在初花期到盛花期收割的优质苜蓿鲜草;无毒塑料膜四周超过青贮池至少1米以上,厚度0.05毫米以上;专用苜蓿青贮菌剂;履带拖拉机、切草机;土方。
3.加工方法。
(1)拉伸膜包裹方式。将收购的鲜苜蓿切成2.5~3.5厘米的草段,用打包缠膜拉伸膜裹包机打成60千克的苜蓿圆包,用专用胶布粘实密封,搬运到固定场所存放。在打包裹时将添加菌剂均匀喷洒在苜蓿草中。共生产拉伸膜包裹青贮890吨。
(2)青贮池方式。购买当地第二茬鲜苜蓿110吨,刈割后的苜蓿一般需要晾晒半天到一天,直到苜蓿萎蔫,水分降至60%~70%。用自备切草机切成长2.5~3.5厘米的草段,注入池中,由人工均匀添加菌剂,用机械层层镇压实。到距池子上部约50厘米高时,沿池壁贴置塑料薄膜,压紧翻到池外,等到苜蓿高于池子40~50厘米时,压平顶部,将池子开放的一边修整成斜面,沿四周边沿人工踩实,翻覆塑料薄膜至全部罩住后,上面与开放面盖土30~40厘米,周围用废旧轮胎压实,防止漏气。
4.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设置青贮地点。奶牛场要选择苜蓿集中产区内或距离近的,防止长途运输增加成本和组织原料难度。
(2)生产组织要紧凑,防止窝工和拖延时间。鲜苜蓿青贮的原料来自农户自有苜蓿,规模生产时需要组织农户及时收割运送到青贮加工站点,这个组织过程要紧密,路线不能拖延过长。如果青贮量不大,最好不超过2天时间。
(3)组织专业收割加工队,为农户和奶牛场服务最为理想。购置专业苜蓿收割切碎设备,配备专用运输车辆,将加工切碎工艺前移到苜蓿田中,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尽量避免漏气,霉烂。窖贮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否则一旦发生霉烂,将全部损失;拉抻膜包裹青贮也要注意,防止苜蓿茎秆扎破包膜。
二、苜蓿青贮效果
青贮池方式和拉伸膜包裹方式都很成功,青贮苜蓿感观品质都达到二级以上。经过检验,第一茬苜蓿青贮干物质含量(DM)达到31.04%,其中蛋白质含量(CP)达到17.7%;第二茬苜蓿青贮干物质含量(DM)达到31.9%,蛋白质含量(CP)达到12.7%。黄曲霉含量仅为0.001毫克/克以下。完全可以在奶牛生产中应用。
三、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国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的研发、批量生产,青贮苜蓿机械化规模化必成趋势,青贮鲜苜蓿人工和机械成本将有较大幅度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市场直接影响力加大,因此随着奶牛业发展,青贮苜蓿将会成为常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