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5-06-21胥明山
胥明山
1 概况
建湖县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 khm2,其中三麦种植面积48 khm2,水稻种植面积50 khm2。年稻麦秸秆产量约70多万t。2010-2014年该县被省农机局列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工作示范县。为将工作落到实处,该县制定了夏季以还田为主、秋季以回收利用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实行秸秆全面禁烧。2010年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11.31 khm2,处理稻麦秸秆7.99万t,秸秆还田利用量占秸秆总量的12.17%;2011年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27.44 khm2,处理稻麦秸秆16.24万t,秸秆还田利用量占秸秆总量的23.2%;2012年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31.07 khm2,处理稻麦秸秆约22万t,秸秆还田利用量占稻麦秸秆量的32.4%;2013年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4.87 khm2,处理稻麦秸秆约23万t,占稻麦秸秆量的32.8%。2014年,该县创新推进举措,加大宣传和典型示范力度,加快秸秆还田整体推进速度,改“主抓秸秆禁烧”为“主抓秸秆还田质量”的做法,形成“技术到位,群众满意,全面禁烧”,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取得明显的成效。全县夏季实际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4.02 khm2,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共处理稻麦秸秆约23万t,占稻麦秸秆总量的37.7%。
2 主要做法
2.1 组织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还田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抽调县17个部门人员组成驻镇检查组(也是秸秆机械化还田第三方核查组),负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检查考核日报工作,对秸秆还田完成情况独立开展第三方核查。县政府抽调农委和环保局人员组成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巡查组,负责对各镇及驻镇检查组工作情况进行巡查。县农委组成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负责实施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项目,对检查组日常核查业务进行指导,对日报工作进行汇总。各镇区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多级责任体系,抽调城管、公安、农业等部门人员对秸秆焚烧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镇农业中心负责秸秆还田自查自检工作。
2.2 扶持政策有力,奖惩制度到位
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户,每亩补助25元。推广犁翻旋耕埋茬复式作业还田技术,一次性最多可得到12 000元的绩效奖励。对组织技术培训规模达到百人以上,且现场演示面积达到13.33 hm2(200亩)的镇(区)农业中心、村或作业组织,经考核评价达标的,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绩效奖励。承办县级现场会的,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绩效奖励;承办县级以上现场会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绩效奖励。对镇(区)行政推动、政策宣传、自查自检、汇总公示和上报真实作业面积等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同奖同赔”。即先由镇(区)预交10万元责任保证金,工作完成后,经第三方核查,合格率达到100%的,全额退还保证金,并给予10万元绩效奖励。如被第三方核查发现申报面积不实,则扣减省级财政作业补助资金,先没收镇(区)上交的保证金,然后由镇(区)财政向县财政上交扣减的作业补助。
2.3 技术路线完善,措施推进到位
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轻简稻作技术,主推“收割机+犁翻旋耕复式作业还田机+水田驱动耙”三机联动作业模式。快速推进秸秆还田作业,消除秸秆焚烧的隐患。根据各镇区机具保有量和作业能力下达作业补助政策告知书,将作业区域落实到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户。镇村包干责任人和村组干部按作业区域和农户对接,全面宣传秸秆禁烧和农机合作组织“统一收割切碎、统一埋茬还田、统一机插管理”联耕联种的好处,动员和组织作业区域内农户预交包括收割、旋耕、耙田、插秧在内的联耕联种作业费,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的隐患。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创新补贴机制,加大作业环节的补贴力度,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组织化程度。一是落实还田机械。突出抓好还田机具配备,组织足够多的大型拖拉机、旱田还田机、犁旋一体机和水田驱动耙投入作业,确保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需求。全县77个农机合作社和563个农机户共投入1 256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参加作业。二是落实还田面积。突出抓好示范镇和示范村建设,要求示范区内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侧1 000 m范围内及县镇公路两侧500 m范围内全部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狠抓还田质量,严格把好收割留茬关、秸秆切碎关和深翻灭茬关。要求收割留茬高度在15 cm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在10 cm以下,耕翻深度在12 cm以上,埋茬率在70%以上。凡作业质量不达标、群众不满意的,作业机手将拿不到作业补助。三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将秸秆还田技术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还田后水稻田间管理,减少秸秆还田腐烂分解带来的毒害,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单产。
2.4 工作目标明确,督查考核有力
该县将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质量控制为抓手,以考核奖惩为手段,强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以来全县没有发现一起秸秆露天焚烧事件。县委、县政府为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门制定了考核办法,分解任务,明确目标,组织相应的工作班子,对各镇(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巡回督查指导,定期公布督查情况,通报工作进展,并将各镇(区)秸秆还田工作实绩纳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以高压态势,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3 成效分析
3.1 经济性分析
秸秆还田效果虽好,但操作过程难度大、成本高。主要原因:一是麦秸秆回收难。夏收夏插时间紧、任务重,麦秸秆价格低,回收利润小,遇到灾害天气或者运输距离远时就会亏损,故农民和收购网点回收秸秆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麦秸秆还田技术要求高。现有的还田机具适应性不强,作业效率不高,还田作业效果达不到水稻栽插和田间管理质量要求,农民接受程度较低,技术推广难度大,秸秆还田成本增高。据统计,麦秸秆还田每亩增加秸秆粉碎成本30元、秸秆埋茬成本20元,合计每亩增加成本50元,而还田作业补助每亩仅25元,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故难以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3.2 效率性分析
由于目前秸秆还田成本高,财政支持力度小,造成秸秆禁烧和还田工作对行政推动的依赖性很大。从全县各镇区的秸秆还田工作推进效果来看,凡是责任落实到位,配套政策好,宣传、培训力度大,机具的调配能力强的镇村,完成的还田面积就多,还田质量就高,工作效率就高。
3.3 项目资金的有效性分析
如果将省补资金和秸秆还田增加的成本相比较,项目资金的有效性不明显。但该县秸秆还田工作实施了行政推动加政策扶持“双轮驱动”策略,将禁烧工作和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4 可持续性分析
秸秆还田是解决夏季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措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要继续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还田工作,将还田面积、机具配备指标、示范镇村建设目标、技术培训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二要明确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比例,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三要进一步完善还田技术路线,提高作业质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秸秆还田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4 存在问题
该县秸秆还田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还不到位。少数干群还没有从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秸秆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不高。不少村组秸秆切碎和留茬不达标,还田作业深度不够,还田效果不好,伤害了农户推广秸秆还田的积极性。三是秸秆还田补助力度不够,激励作用不明显。四是秸秆还田补助操作难。禁烧和还田工作密不可分,如果申报的秸秆还田实施方案与实际存在偏差,会给项目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责任风险。
5 发展建议
5.1 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坚持夏季还田为主、秋季回收为主的方针,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秸秆粉碎、耕翻埋茬和田间管理等环节的工作,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对还田效果的满意度。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机械,扩大机械粉碎还田、犁旋一体机深翻浅旋还田和旋耕灭茬播种复式作业的面积。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80台、秸秆粉碎还田新式机具400台(套),确保全县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50 khm2,稳定在稻麦种植面积的50%左右。其中夏季还田面积46.67 khm2,还田率达到90%以上。
5.2 面向基层,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纽带作用
强化政府的行政推动职能,明确各级政府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充分将村委会作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考核对象,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户)的载体作用,强势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5.3 整合资源,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
认真做好政策调研和调查摸底工作,加大县级财政对还田工作的扶持力度,整合秸秆禁烧、秸秆还田以及环境整治等财政项目资金,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与耕地保护工作。
5.4 分步实施,全面提高秸秆还田工作成效
作业前期,做好还田计划申报、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作业期间,要落实作业面积,确保作业质量,开展第三方现场核查,核实作业面积的真实度、作业质量标准的执行度和群众对还田的满意度;作业结束后,做好作业质量和补助面积的汇总审核工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原则,明确奖补对象,及时将奖补资金兑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