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克“写什么”,让写作走向敞亮那方

2015-06-19高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习作资源文本

高杰

一直以来,写作就是学生的头疼之事,学生常常谈“写”色变,磨蹭半天却下笔无言。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惧怕作文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怎么写,而在于不知道“写什么”。因此,如何开掘与积累习作素材就成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着力点,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对接课堂,发挥教材的范例价值

1.在相同情感中触类旁通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值得品味与借鉴,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也与每一个生命个体息息相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胸怀习作教学的意识,以文本之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写作冲动。

例如《爱如茉莉》一文生动地再现了在母亲生病期间,父母双方相互体谅、相互照顾的细节,将一家人的温馨氛围描写得感人至深。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文本的细节品味咀嚼,悉心体验,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所传递的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文本为据点拓展到生活,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情感认知以及所体验到的温馨之情,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寻找到切合的素材。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到母亲生病,父亲对母亲精心照料;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相互照应的细节。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们依托文本搜寻生活资源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审视,文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丰富学生积累,熏陶学生情感,更是激发学生情感、表达情感的联系点,在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2.在类似题材中举一反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命个体活在当下,必定会经历各种精彩的故事,如果没有敏锐的意识,再精彩的故事都会与学生擦肩而过。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资源的把握,捕捉到丰富的习作源呢?教材文本中丰富的事例资源就是极好的范例。

笔者在教学《我给江主席献花》时,与学生依循着“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三个板块感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总结回归课题,让学生以“我给某某干什么”为话题搜寻自身生活中的事件,学生回顾生活说出了很多精彩而鲜活的案例,如我给妈妈烧过饭、我给奶奶洗过脚、我给弟弟辅导过作业……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苦于没有搜寻到习作素材的方法,此时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就可以成为学生开掘习作素材的有效通道。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以事件为基准,从题目的结构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活了习作的素材。

二、链接生活,开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的资源多姿多彩,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习作教学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链接,最终都将走向逼仄的死胡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从而为习作素材的收集开路。

1.在老话题感受中写出新立意

在一次期末检测中,习作要求写一件好人好事,很多学生写了“扶盲人过马路”“将钱包交还给失主”等老掉牙的事例,这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学生习作思维的局限性。试卷讲评后,笔者布置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为生活中的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并将这篇作文重写一次。新的习作中就出现了众多生动有趣的素材:邻居家的弟弟第一次上网查资料,我成了小老师去帮忙;爸爸购买了活动衣橱,我帮爸爸一起组装;爷爷不会玩手机,我帮爷爷保存了亲友的电话号码……

显然,重写之后的作文在选材上就有了全新的突破,不仅题材新颖,细节描写也很到位。这主要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心理认知,为习作的精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多渠道体验中写出真内心

习作教学定位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作家,而是为学生表达自我、倾吐内心提供有效的资源通道。因此,习作教学应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生活中,尤其是关注自身生命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内心体验。生活是一个大熔炉,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不一而足,当生命个体浸润其中,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之时,就需要有倾诉的对象和渠道。而作为习作教学,理应在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用写作的方式将内心涌动的情感表达出来,写出一个真实的、独特的自我。这样一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成为开掘习作素材的宝库,教师可以结合小练笔训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体验和感受记录其间,丰富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评讲小练笔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就能从现实生活中挑选素材进行写作,如有学生写清明节与父亲一起给祖父上坟,言语平实,情感真挚,读来催人泪下;有的描写爸爸爱睡懒觉,自己和妈妈想出各种招数,催促父亲起床,家庭的温馨之感跃然纸上;有的描写好友转学离开,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令人感动……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五味瓶,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形成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的意识。具有丰富的习作资源,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向简单高效。

3.在与时俱进感触中写出新生活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这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也应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内容,才能凸显习作素材的新颖性和典型性。

在教学“身边的小能人”这一习作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小能人的选择还滞留于数学王子、书法好手等惯性模式中,素材的选择相当封闭。教师首先列举了几个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小能人”典型,如“溜溜球高手”“电脑杀毒能手”“义卖推销王”等,借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这些典型案例的刺激下,学生的选择更为丰富:“玩转支付宝”“微博能手”“汉字输入快手”……这些内容的开掘不仅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且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激活联想,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除了关注课堂、教材、生活等现实性的资源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入手,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想象实现从另一个视角开掘学生的习作资源。

爱好幻想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而应对其充分的尊重,并依循这样的天性发展,学生的素材积累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不可误认为让学生想象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将自身应有的引导职责抛之脑后。学生的联想要丰实、合理,必须有相应的对接点和生发点,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激活学生思维认知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写、续写,在充分链接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例如在教学完《一路花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破水罐与好水罐再次见面时,它们会有怎样的对话与思考;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感知图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尝试将图片中静止不动的内容转化为灵动而鲜活的认知资源,对图片中人物的细节,诸如心理、语言进行合理化联想,进一步体会图片表达的意蕴,促进学生习作资源的丰富。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要想走出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首先必须要解决“写什么”的难题,只有遴选出适切的习作素材,才能降低学生对习作的心理畏惧程度,“怎么写、为什么写”等后续话题才能跟上,否则本末倒置,习作教学无法有实质性的突破。

(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 223935)

猜你喜欢

习作资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习作展示